桑杰草
[摘要]中國擁有非常多的少數(shù)民族,西藏同時也是少數(shù)民族的聚集地,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共同匯集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族。藏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比較特殊的一個民族,由于他的地理位置處于青藏高原,他的民俗與漢族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征。藏語廣播是我們傳播黨的路線方針給藏區(qū)人民最主要的媒介,對我們民族繁榮團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藏語廣播必須要重視新聞翻譯。作為一個新聞人,如何準確、快速、高效的傳達所要傳達的信息,是藏語新聞翻譯的難題。面對越來越普及的高科技多媒體,藏區(qū)人民對于新聞接受度也各不相同,這給新聞翻譯帶來重大挑戰(zhàn),本篇文章通過對藏語翻譯的研究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新聞翻譯;藏語廣播;高科技多媒體
在多媒體信息化時代下,廣播新聞是大部分群眾在業(yè)余時間打發(fā)時間,了解國家大事的重要途徑,而很多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的聽眾由于文化的差異可能無法全面地認識漢語。因此,為了解決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漢語在文化方式和表達交流的差異,翻譯者必須意識到新聞翻譯所帶來的影響,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為漢藏文化交流奠定基礎。
一、藏語廣播中新聞翻譯的重要性
廣播電視是廣大藏族人民最主要采取的媒體手段,由于西藏地區(qū)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導致他們與漢族相比,經濟發(fā)展較為緩慢,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較低,那么藏族人民更多的就是通過電視廣播來接觸外界的訊息,通過廣播我們能夠較好的傳達黨中央的政策方針,作為新聞廣播媒體對藏區(qū)群眾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做好藏區(qū)新聞翻譯工作,不僅可以豐富藏區(qū)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可以幫助藏區(qū)的經濟、社會實現(xiàn)快速繁榮,增加民族的團結力。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大家庭,政府對所有民族一視同仁,黨中央的指揮和政策必須通過多媒體的手段來傳達到每一個地區(qū)每一個角落,因此必須重視少數(shù)民族新聞翻譯的重要性,以及藏區(qū)廣播新聞翻譯工作者的專業(yè)度。翻譯工作者一定要準確無誤的傳達新聞稿件,由于新聞具備一定的時效性,那么同時對翻譯者也是一個考驗,翻譯者所翻譯的內容必須口語化,這樣才能讓廣大藏民接受并學習,才能夠被各地方政府所推行,藏區(qū)人民也才能夠學習到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民族地區(qū)的各項經濟、文化才能夠前進發(fā)展。
二、漢藏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生活環(huán)境差異導致價值體系不同,藏區(qū)在少數(shù)民族中也是比較特殊的一支,他擁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自己獨特的環(huán)境。在歷史階段,藏族是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給藏族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挑戰(zhàn)。藏區(qū)人民生活在特殊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勢險峻,他們很少外出經商,很難與外界直接溝通,造成了信息封閉,整體經濟水平不高,教育明顯落后。然而漢族人受先進文化的影響,社會經濟發(fā)展較快,而藏族社會整體的物質水平不高,人們的生活習慣都遵從著原來本民族的習慣進行。截然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漢族人民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文化方式和價值觀明顯不同。由于不同環(huán)境導致的生活價值觀的不同,在新聞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必須重視心靈和文化多方面的元素,才能讓翻譯的內容更容易使藏區(qū)人民接受。在進行新聞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必須包容文化的差異性,才能使翻譯內容更加貼近原文。因為大量的文化差異導致了民族語言的差異,那么在翻譯過程中必須按照不同的文化來準確翻譯詞語。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語言表達的內涵也是不同的。如漢語中“雨后春筍”的含義在藏區(qū)就無法表達出來,因為藏區(qū)人民的氣候原因,無法種植筍,那么作為一個成語,無論如何翻譯都很難表達出他原來的內容。這一切也都要求翻譯人員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儲備,更好地完成翻譯工作。
三、藏語廣播中新聞翻譯的方法
(一)實現(xiàn)廣播新聞新名詞術語翻譯的標準化
如今網絡用語層出不窮,新名稱術語翻譯的統(tǒng)一性需加強。如今,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訊息融合,群眾能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互聯(lián)網涌入許多新鮮的實物,多種文化相互匯聚融合不斷豐富著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許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電視臺在翻譯藏語新詞或術語時,仍舊存在著非常明顯的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的問題。由于新名詞術語太零散,又比較新穎,沒有以往的翻譯知識可借鑒,這就大大增加了漢藏翻譯工作的難度。由于新名詞術語翻譯不規(guī)范,阻礙了和藏族群眾的順利溝通交流,同時也使黨和國家政策方針、法律的宣傳落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廣播新聞是民眾獲取最新信息的重要媒介,那么每當主持人播報一則全新的訊息,里面出現(xiàn)的新名詞術語的發(fā)音和解釋就會被民眾廣泛地傳播,其影響力是十分大的。因此新聞翻譯者不只是翻譯新聞內容,更多的是一種宣傳文化理念。在多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是普遍應用的一個媒介,其受眾面廣、傳播迅速快、感染力強。作為翻譯者更加要小心謹慎,因為每一次的翻譯工作都有可能為聽眾帶來影響。作為廣播新聞的漢藏翻譯工作者要想正確對新名詞術語翻譯首先要考慮到不同的民族的接受習慣他們的思維方式、語序、思想情感是不同的,要根據(jù)不同民族的思維進行翻譯,更要針對民族本身的特色,以免出現(xiàn)翻譯出的句式與漢語相差較大。
(二)克服漢藏翻譯中書面化問題
藏區(qū)人民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太過于書面化的內容無法理解,若翻譯者過于書面化,會導致黨的方針政策無法正常的輸入到藏民的生活中,時間一長,大家也對新聞失去了興趣,長久以往對于藏區(qū)經濟和民族團結是十分不利的。由于許多新聞是臨時發(fā)生,具備一定的時效性,作為廣播新聞翻譯工作人員,必須針對時效性的同時也要翻譯準確,不能為了翻譯而翻譯,使翻譯出的文字過于書面化,十分難理解。那么在翻譯之前,翻譯工作者必須做好功課,深入分析新聞內容,在原稿上多揣摩其新聞內容本身的情感,在抓關鍵詞的基礎上進行翻譯,圍繞新聞傳達的思想情感加以細化,這樣傳達出的內容比較口語化,清晰易懂,最后通過主持人聲情并茂地播出去,這樣可以被不同層級的聽眾接受。
(三)靈活應用漢藏翻譯技巧
在廣播新聞翻譯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正確的翻譯方法準確表達原文的意義對提高新聞質量,引導民眾輿論十分重要。翻譯過程中有“直譯”和“意譯”兩種。一般來說“直譯”通常運用于科普文章、法律、經濟等非文學作品,而“意譯”則通常運用于文學作品。但按現(xiàn)實生活中,“直譯”與“意譯”二者巧妙的結合運用,會帶來更好的翻譯質量,當然這也必須依靠翻譯者杰出的翻譯能力和技巧。具體地說藏語新聞翻譯主要有以下幾種技巧即增譯、減譯、調動、變換形象、釋義、對應、創(chuàng)新、音譯、形譯。在進行廣播新聞漢藏翻譯時,翻譯者需要在已有的經驗上能夠熟練且靈活地運用各種翻譯技巧,這種翻譯并不是照搬,而是在已有的原文中不斷提升翻譯技能,尊重民族個性的同時,活學活用,使?jié)h語和藏語更加有效的對接。實現(xiàn)這一技巧需要翻譯者不斷學習,不斷與優(yōu)秀的外界譯者交流,必要時也可以與翻譯專家進行溝通,更好地提升翻譯質量,把握新聞的精髓,提升新聞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最后還必須學習漢藏文化,更好地輔助翻譯工作,以便受眾更好的理解,促進新聞的傳播。
(四)把握翻譯中的文化因素
語言是文化溝通的橋梁,文化最直接的表達就是通過語言來傳達。從二者文化差異來說,我們必須融合各民族的民族追求和民族精神元素來進行翻譯工作。漢藏翻譯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從多方面角度進行考慮,更要從二者的文化背景出發(fā),尊重不同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習慣,以寬容的態(tài)度包容對待翻譯工作,這樣才能夠充分推進社會發(fā)展繁榮。要想高效傳達漢藏文化,必須要重視漢藏文化翻譯的文化因素,這樣有助于提高漢藏翻譯的客觀性和準確性?,F(xiàn)今,大部分的漢藏翻譯工作者還并未重視這一點。雖然許多從事廣播新聞漢藏翻譯工作的人員大多都是藏區(qū)民族的人員,但他們還是無法更加全面的理解漢藏文化,導致無法全面、準確地成為漢藏文化溝通的橋梁,從而造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漢族與藏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情況。因此作為漢藏文化翻譯工作者,必須深入學習漢族文化的基礎上,把握二者文化的差異,這樣才能夠充分的發(fā)揮翻譯的最高效率,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
結語
綜上,廣播電視新聞在傳達信息中越來越普及,因此廣播新聞的翻譯工作也必須重視起來,只有翻譯準確,才能夠切實地促進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漢藏新聞翻譯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新聞媒體影響力和感染力,我們需要對翻譯方式和內容不斷研究,提升翻譯工作者的綜合實力,這樣才能不斷的為國家服務。雖然廣播新聞翻譯工作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但是專業(yè)的翻譯人員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水平,就能夠做好廣播新聞的漢藏翻譯工作,充分當好文化的交流者,把藏區(qū)文化帶到其他省份,更可以使其走向國際。
參考文獻:
[1]德吉卓瑪.對漢藏廣播新聞翻譯的幾點思考[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5期.
[2]華旦。文化差異視域下漢藏新聞翻譯的技巧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年12期。
[3]仁青吉.淺談漢藏新聞翻譯中存在的術語不統(tǒng)一問題和解決辦法[J].國際公關,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