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原本是一個地名,它是一個無人島嶼的名字,位于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附近。1946年,美國杜魯門總統(tǒng)批準(zhǔn)在比基尼島上進(jìn)行核試驗。6月30日,一枚威力空前的原子彈在島上引爆,震驚了世界。同年7月18日,法國人路易斯·里爾德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3塊布和4條帶子組成的泳裝。這種世界上遮掩身體面積最小的泳衣形式簡便、小巧玲瓏。若穿上它,身體的絕大多數(shù)都會裸露出來。而在當(dāng)時的歐洲,女人必須穿著包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泳衣才能游泳。這種泳衣的發(fā)明是對傳統(tǒng)觀念的挑戰(zhàn),對世界的震撼不亞于剛剛爆炸的原子彈。于是,這種泳衣就用原子彈的爆炸地“比基尼”來命名。
早在東晉成帝時,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時,這種帽子在民間流傳開來。于是,“烏紗帽”遂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隋唐時,全國上下不論地位尊卑,都可以戴烏紗帽。但為適應(yīng)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隋朝用烏紗帽上的玉飾多少顯示官職大?。阂黄酚芯艍K,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zhǔn)裝玉飾了。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后,為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書改變?yōu)跫喢钡臉邮剑涸跒跫喢钡膬蛇吀骷右粋€翅,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忽悠忽悠顫動,皇上居高臨下,能看得清清楚楚;同時在烏紗帽上裝飾不同的花紋,以區(qū)別官位的高低。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做出規(guī)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lǐng)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jìn)士,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biāo)志。到了清代,官員的烏紗帽被換成紅纓帽。但至今人們?nèi)粤?xí)慣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biāo)志,“丟掉烏紗帽”就意味著削職為民了。
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麗王朝,創(chuàng)建了朝鮮王朝。在國號的命名上,他選擇了高麗古名“朝鮮”和其父就仕之地“和寧”作為備選,派遣大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目的是為了爭取明朝的支持。朱元璋認(rèn)為“朝鮮”是古名,還有“朝日鮮明”之意,于是選擇了“朝鮮”為李成桂王朝的新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