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增山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由于古詩內容具有歷史感,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可能相對較難。因此,需要打破傳統的語文古詩教學模式,使情境教學法能夠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
一、借助情境,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意境來閱讀古詩
古詩具有鮮明的意境,是古詩重要的特點。古詩的意境是古詩所表達的感情,學生通過對詩句的閱讀來理解古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內心情感,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每首古詩所蘊含的情境都是不同的,語文教師要把學生帶入到詩中的情境中去。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古詩《山行》一課時,語文教師要使學生進行閱讀,作者全文用豐富的想象以及生動的描寫,描繪了秋天景色的美好以及動人,不僅僅寫出了秋天楓葉的顏色絢麗,并且全詩贊美了楓葉不畏嚴寒、獨立的優(yōu)秀品質。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杜牧對秋天的喜愛之情,語文教師要使學生對詩句反復閱讀。
二、通過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多媒體教學手段逐漸應用到教學中去,能夠有效地發(fā)揮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小學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快速時期,認知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對于古詩中的意思很難準確理解,并且在語文學習很難在長時間內集中精力。對此,在情境教學法中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四年級古詩《雪梅》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呈現雪梅的圖片,讓學生們猜一猜這是什么花,這種花是在什么季節(jié)出現的呢?文中的“雪”和“梅”為什么起了爭執(zhí)呢?通過多媒體的情境導入圖片來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做鋪墊。然后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這首古詩的音頻,使學生能夠在朗誦中感受這首詩的意境,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這首詩的閱讀節(jié)奏。
在學習四年級《題西林壁》古詩一文時,這首古詩主要通過描寫廬山的雄偉壯觀和變化多姿,表達看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如果看問題角度片面單一,就無法得出正確結論。語文教師可以播放不同角度廬山的圖片,引起學生們視覺上的刺激,使學生能夠在圖片中感悟到廬山的壯美以各種姿態(tài)的風光。然后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從蘇軾的寫作角度來對課文進行朗讀欣賞,通過情境教學引導學生逐漸融入作者的感情。
三、運用情境教學法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古詩。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能力是非常強的,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在情境教學法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能夠使學生在想象中受到古詩內容和感情的熏陶,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學習。
比如在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涼州詞》一文時,這篇文章作者主要是表達邊關戰(zhàn)士的悲苦生活,并且表達出當今幸福的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但是全篇故事沒有一個字寫和苦的字眼,而是通過“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種疑問句的形式,將邊關戰(zhàn)士的悲苦之情以及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表現的淋漓盡致。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已經使學生發(fā)揮想象空間,對邊關戰(zhàn)士生活的悲苦進行聯想,理解文中“何須怨”的意思,這首詩雖然寫邊關戰(zhàn)士不得回鄉(xiāng),但是寫作情調卻絲毫沒有消極頹廢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廣闊的胸懷。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是不容被忽視的。對此,語文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根據小學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情況來制定古詩情境教學的內容,努力增加古詩教學的興趣點,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