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我媽媽還很拒絕用手機打電話,因為覺得貴,讓學著玩手機也不肯,現(xiàn)在媽媽玩手機比我玩得還好。時代的洪流滾滾而來,誰也逃不開躲不掉,年輕人應該多關心長輩們,幫助他們融入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去,畢竟科技是為人服務的,只有更好地為人服務的科技才是真的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否則只是冷冰冰的機器擺設而已。
—Anna(讀微信公眾號文章《人老被人欺》)
有時候不是不想談戀愛,而是單身久了不知道怎么去親近一個人,最后就變成了看上自己的,自己覺得不合適;自己看上的,別人覺得不合適的—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單身狀態(tài);一直一個人的生活久了,其實也覺得獨居挺好,雖然有時倍感孤獨,但成年人的世界不就是享受孤獨嗎,也許有個人分享孤獨會更好,也許會更差也說不定呢?
—恒(讀微信公眾號文章《這樣下去,你不配戀愛》)
現(xiàn)代人已經習慣了廣告、數(shù)據、營銷軟文、洗腦文案,心甘情愿被販賣焦慮的商人、販賣成功的商人牽著鼻子走。行有不得,不求諸己,反而總覺得自己不懂有理,自己懶惰無妨,喜歡吃食別人嚼碎吐出的東西,拾人牙慧。中醫(yī)不用那套洗腦的手段,反而惹人嘲笑、無人問津,于是那些歹人妄人,搬了一套商人案印上中醫(yī)二字,如商人般大行商道,無中醫(yī)之實炫中醫(yī)之虛,最終誤了自己坑了他人毀了中醫(yī)。
—張濤 (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板藍根一火,心里就一咯噔》)
以自身感受為例說一下,考研的時候有很多資源分享群,從某種程度上說,“考研資源群”也是“考研名媛群”,我覺得沒什么不對,資源共享互幫互助。但要明確前提是不違法違德、不傷害自己與他人,不然我覺得不必針對,不必冷嘲熱諷,更不應對她們網暴。另外,花500元就能進名媛群,不考慮一下其真實性嗎?即使現(xiàn)象為真,以小群體的某些行為放大到整個群體進而對該群體中的每一個定性,未免太上綱上線。網友在看到這條微博熱搜時,迅速將這一問題轉變?yōu)椤肮!?,在這種符號的狂歡下,往往會錯失對其真實性的質疑。情緒與觀點先行,只要“暢快”。
—繾綣 (讀微信公眾號文章《上海,以及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