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美,龔俊杰
(1.揚州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3;2.中電科技揚州寶軍電子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003)
車載主機箱CPU芯片的集成度、封裝密度以及工作頻率的不斷提高,導致其功率不斷增大,發(fā)熱量大幅上升。CPU溫度過高將會影響車載主機機箱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所以在CPU上加裝散熱器成為降低CPU溫度的必要手段[1]。在散熱器的研究方面,Shih C.J.等[2]采用了熵增最小化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計算最小熵增率,通過改變系統(tǒng)的一個或多個物理特性,能使設計在受有限尺寸和有限時間約束的條件下,更接近熵增最小化的工作條件。Khan W.A.等[3]通過最小化散熱器的熱阻對其進行優(yōu)化設計,得到了較好的結構設計。張建臣[4]在介紹風冷散熱器的基本組成要素和傳熱原理的基礎上,對散熱器的傳熱過程進行分析研究。王宏偉等[5]探討了材料、加工工藝、扣具、導熱介質等對散熱性能的影響。本文對車載主機箱CPU散熱器進行結構設計及溫度場分析。
散熱器材料的選取主要考慮其導熱性能好、易于加工、延展性好、易獲取的特點。本文確定散熱器所用材料為鋁制平直肋片,采用散熱器與風扇組合主動散熱型式。
在散熱器肋片間距一定的條件下,散熱總面積與肋片數(shù)及肋厚成正比;與之相反,風道截面積與肋片數(shù)及肋厚成反比。為了提高散熱性能,在不改變散熱空間、散熱器材質及風扇送風量的前提下,對傳統(tǒng)散熱器進行結構參數(shù)設計。傳統(tǒng)的散熱器形狀如圖1所示。圖1中,δ為肋厚,S為肋片間距,h為肋高,t為底板厚度。
圖1 散熱器結構示意圖
經(jīng)相關理論計算,散熱器肋間距S在4.38 mm~5.18 mm之間,肋高h為15.3 mm;實踐中散熱器肋間距S取整為5 mm,肋高h取整為15 mm。依據(jù)以往設計經(jīng)驗,肋厚δ分別選取1.5 mm、1.8 mm、2.0 mm建立散熱器模型。
通過測量來流風速、翅片間的風速及CPU表面溫度、翅片不同點的溫度來分析散熱器內(nèi)流體流動與換熱情況。在這種模擬情況下所研究的散熱器性能僅與其自身的材料、結構、來流風速相關,由此便可準確地分析散熱器的散熱性能。
采用加熱裝置來模擬CPU芯片的發(fā)熱過程。在實驗測試過程中將模擬45 W、60 W、80 W的CPU發(fā)熱量。為準確模擬CPU風扇對散熱器的送風情況及CPU的發(fā)熱情況,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測試裝置。通過該裝置測試在不同功率、不同風速條件下散熱器的散熱性能。
圖2 實驗測試裝置示意圖
記錄CPU散熱器在不同加熱功率和不同風速條件下的散熱過程,主要有兩個方面:①在相同風速、不同加熱功率下,從通電瞬間至表面溫度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采集CPU表面溫度變化數(shù)據(jù)曲線,分析加熱功率對散熱器散熱性能的影響;②在相同加熱功率、不同風速下,從通電瞬間至表面溫度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采集CPU表面溫度變化數(shù)據(jù)曲線,分析風速對散熱器散熱性能的影響。表1為實驗測試結果。
由表1可知:模擬芯片表面的平衡溫度隨氣體的流速而變化,說明散熱器的散熱狀況受氣體流速的影響很大。在相同功率下,隨著風速的增加,CPU表面溫度上升得越緩慢,且達到平衡所需時間越短,CPU表面平衡溫度越低。在低功率情況下,風速的提高對散熱效果影響不是很大;在高功率情況下,風速的提高對散熱效果影響更為明顯,然而存在噪聲較大,散熱器的綜合性能降低。由此得到風速為1.0 m/s時,散熱器綜合性能較好。
表1 實驗測試結果
散熱器型式為平板直肋式,在其他結構參數(shù)一定的條件下,在Workbench中建立肋厚分別為1.5 mm、1.8 mm、2 mm的散熱器結構模型并進行仿真分析。散熱器的材料為鋁,密度為2 700 kg/m3,熱傳導系數(shù)為156 W/(m2·℃),空氣對流系數(shù)為5.530 W/(m2·℃),風冷對流系數(shù)為30 W/(m2·℃)。模型采用實體Solid185單元,節(jié)點數(shù)為167 628個,網(wǎng)格劃分方法采用Sweep劃分6面體,簡化后的有限元網(wǎng)格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散熱器網(wǎng)格模型
空氣對流和風冷對流兩種工況下散熱器的熱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增加了風扇的風冷對流散熱性能明顯優(yōu)于空氣對流散熱,在風冷對流工況下,肋厚為1.5 mm散熱器的散熱性能最佳。
表2 兩種工況下散熱器熱分析結果
車載主機箱中主要的熱功耗器件是CPU和電源模塊,其余器件發(fā)熱量均較小,故對其作整板均溫處理。仿真時不考慮輻射散熱,忽略海拔高度的影響,對車載主機箱分別在常溫及高溫狀況下進行熱仿真分析。常溫下,空氣溫度設定為+25 ℃;高溫下,空氣溫度設定為+85 ℃。
圖4為車載主機箱的簡化三維模型,為便于計算,對熱量傳遞影響不大的結構進行必要的簡化。運用Flotherm軟件進行仿真計算。
圖4 車載主機箱簡化模型
通過分析可以得到,車載主機箱水平放置符合氣體流動要求。CPU散熱器在常溫+25 ℃與高溫+85 ℃下的溫度分別為54 ℃與103 ℃,滿足常溫+25 ℃下的CPU散熱器工作溫度低于70 ℃、高溫+85 ℃下的CPU工作溫度低于110 ℃的許可溫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