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會科
(山西潞安環(huán)保能源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臨汾分公司,山西 臨汾 041204)
伊田煤業(yè)2107 工作面井下標高1140~1150 m,工作面埋深170~320 m。2107 工作面開采9+10+11號煤層,含3~5 層夾矸,煤層厚5.85~7.85 m,煤層傾角0~14°。煤層頂板為0.43 m 泥巖和12.5 m K2石灰?guī)r,底板為7.47 m 泥巖和5.47 m 砂質(zhì)泥巖。2107 工作面切眼沿11 號煤層底板布置,矩形斷面。勘探資料顯示,2107 切眼處存在DF18 斷層和DF63 斷層,落差均為0~3 m,斷層影響區(qū)域內(nèi)可能存在頂板破碎、煤巖層結(jié)構(gòu)紊亂等現(xiàn)象。
伊田煤業(yè)以往工作面順槽巷道和開切眼沿頂留底煤掘進,巷道頂板為K2 石灰?guī)r,其強度高,完整性好,頂板管理難度小。但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由于采動壓力影響,順槽巷道極易出現(xiàn)大范圍底鼓現(xiàn)象,為掌握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在2107 工作面順槽巷道和開切眼施工時采用沿底留頂煤掘進試驗。巷道頂板留4 m 煤頂,煤頂強度低,且開切眼跨度大,圍巖控制難度加大,以往的支護難以滿足需要。
對2107 工作面切眼頂板進行鉆孔窺視[1-3],掌握頂板巖層結(jié)構(gòu)。窺視地點位于2107 工作面回風順槽,結(jié)果如圖1 所示。窺視結(jié)果顯示:11#煤工作面回采巷道頂板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下弱上強的規(guī)律;頂煤厚度3.3~4.2 m 左右,平均約3.96 m,煤層整體性較好,局部頂煤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頂煤與上覆石灰?guī)r接觸面處較為破碎,一般有微裂隙擴張;頂煤之上為石灰?guī)r,石灰?guī)r層厚度大于5 m,致密堅硬,整體性強,局部范圍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
目前錨桿支護長度多在2~3 m 之間,主要是通過錨桿支護在頂板巖層形成組合梁來承載。根據(jù)頂板結(jié)構(gòu)窺視可知,開切眼上部存在3.3~4.2 m 的厚頂煤,錨桿支護范圍的頂煤內(nèi)由于煤體強度較低,其形成的組合梁承載能力有限。窺視可知,頂煤與上覆石灰?guī)r接觸面處較為破碎,且工作面開切眼跨度大,僅采用錨桿支護不易于頂板的穩(wěn)定,必須進行錨索補強。錨索補強支護的強度、支護范圍對于維護切眼頂板穩(wěn)定尤為重要。巷道圍巖是一個支護整體共同作用,當巷幫支護強度不足時,兩幫變形增大,勢必會引起巷道頂板下沉量增加,從而增大巷道頂板失穩(wěn)的風險。因此,開切眼開掘后,必須及時對巷幫進行支護,保證預緊力,防止巷幫塑性區(qū)的擴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開切眼巷道頂板錨索補強支護強度和支護范圍、巷幫錨桿的支護強度和支護范圍是研究重點。
圖1 鉆孔窺視圖
(1)理論分析
2107 工作面切眼分兩次掘進,一次掘進寬度為4500 mm,二次掘進寬度為3000 mm,埋藏深度按最大值320 m 考慮。結(jié)合圍巖結(jié)構(gòu)觀測情況及巷道頂板物理力學性質(zhì),按照巷道頂壓和側(cè)壓計算公式[4],計算得到2107 工作面切眼巷道頂壓為387 kN/m,巷幫側(cè)壓為31.8 kN/m。
結(jié)合礦上常用錨桿型號,頂錨桿長度取2.4 m,考慮外露端,錨桿支護排距不大于有效長度的一半,故頂錨桿間排距應不大于1.1 m。對每排3 根和4根錨索,排距為2 m 和1.8 m,分別進行校核確定每排3 根,排距1.8 m 時,頂板安全系數(shù)1.3,滿足需要。結(jié)合斷面形狀,建議頂錨桿間距取1.0 m,排距取0.9 m。按照安全系數(shù)為2,計算得到巷幫錨桿間排距不小于1.5 m,結(jié)合頂板錨桿支護間排距,初步確定巷幫錨桿排距取0.9 m,間距不大于1.5 m。
(2)數(shù)值模擬分析
對巷道開挖后的圍巖應力分布和屈服情況進行分析:在巷道頂板、底板范圍內(nèi)形成垂直應力降低區(qū)域,頂?shù)装逯胁?.75 m 范圍內(nèi)垂直應力明顯降低;兩幫垂直應力降低不明顯,1.0~4.0 m 范圍形成應力升高核區(qū),垂直應力峰值位于1.75 m 處。巷道周邊形成水平應力降低區(qū),尤其兩幫1.5 m 范圍水平應力明顯降低,巷道斷面兩底角處出現(xiàn)水平應力升高核區(qū),如圖2 所示。切眼頂板和兩幫圍巖均有一定破壞,頂板表現(xiàn)為拉剪破壞,剪切破壞深度3.25 m,拉破壞區(qū)深度為0.3 m;兩幫表現(xiàn)為剪切破壞,破壞深度為1.5 m,如圖3 所示。
圖2 圍巖應力分布云圖
圖3 圍巖區(qū)域破壞分布圖
通過對開切眼開挖后圍巖應力分布情況和塑性區(qū)分布范圍分析可知:① 頂板上覆5.0 m 左右存在應力降低區(qū),剪切破壞深度為3.25 m,故錨索應錨固到5.0 m 以上位置,錨固段長度取1.5 m,錨索外露長度0.3 m,則頂錨索長度不宜小于6.8 m;② 巷道兩幫垂直應力峰值距巷幫1.75 m,1.5 m 內(nèi)水平應力降低明顯,出現(xiàn)剪切破壞,故巷幫兩幫錨桿支護深度不小于1.8 m。
通過以上分析,綜合確定2107 工作面開切眼錨桿索支護參數(shù)(圖4),在巷道中部采用大板棚進行臨時支護,具體如下:
(1)頂板支護
切眼頂板采用螺紋鋼錨桿,錨桿規(guī)格為Ф20×2400 mm,間排距1000 mm×900 mm,一次掘進時頂板支5 根錨桿,二次掘進時為4 根。兩側(cè)頂錨桿距幫150 mm,外偏20°,其余垂直布置。錨桿采用加長錨固,錨固力不小于100 kN,預緊力矩不小于300 N·m。配套Ф14 mm 的鋼筋焊接而成梯子梁,一次切眼長4300 mm,二次切眼長3200 mm。采用10#金屬經(jīng)緯網(wǎng)護表,搭接長度不小于100 mm。錨索規(guī)格Ф18.9×7300 mm,每排3 根,間排距1950×1800 mm,垂直布置。采用樹脂加長錨固,錨固力不小于300 kN,預緊力不小于150 kN。托盤規(guī)格為300×300×16 mm。
在距老塘幫4350 mm 處,順巷打設一排高度3150 mm、型號為DZ35-300/100 單體柱大板棚(一梁3 柱)加強支護。第一根單體柱大板梁頭間距500 mm,單體柱排距為1500 mm,大板規(guī)格為4000×180×160 mm,大板梁頭間距500 mm。
(2)巷幫支護
在老塘側(cè)巷幫采用螺紋鋼錨桿, 規(guī)格Ф20×2000 mm,間排距為800×900 mm,每排4根,上部距頂板250 mm,均與巷幫垂直。錨固方式、參數(shù)和預緊力同頂板支護。在工作面回采側(cè)巷幫采用玻璃鋼錨桿,規(guī)格Ф20×2000 mm。錨固方式同頂板支護,錨固力不小于70 kN,預緊力不小于40 N·m。采用Ф12 mm 的鋼筋焊接的梯子梁,長度2800 mm。老唐側(cè)采用10#金屬經(jīng)緯網(wǎng)護表,搭接長度不小于100 mm。
一次切眼前進左幫(臨時幫)打設玻璃鋼錨桿點錨進行臨時支護,五花布置:第一排3 根玻璃鋼錨桿,間排距為1100 mm×900 mm,上部距頂板400 mm;第二排2 根玻璃鋼錨桿,間排距為1200 mm×900 mm,上部距頂板900 mm。其他參數(shù)同上。
圖4 切眼支護斷面圖(單位:mm)
為分析支護效果,對2107 工作面開切眼一次掘進期間和二次掘進后的圍巖變形進行持續(xù)觀測,如圖5 所示。由圖5(a)可見,在切眼一次掘進后,巷道頂?shù)装寮皟蓭妥冃尉焖僭黾樱? d 后巷道頂?shù)装寮皟蓭妥冃伍_始逐步放緩,約20 d 后巷道頂?shù)装寮皟蓭妥冃乌呄蛴谑諗?。最大頂板移近量?5 mm,兩幫收縮量為75 mm。由圖5(b)可見,切眼二次掘進成巷后,由于巷道斷面增加,在掘進過后10 d 內(nèi)圍巖變形均較為劇烈,之后隨著臨時架棚支護的作用,巷道圍巖變形速度趨緩,在約30 d 后巷道圍巖變形趨于收斂。最大頂板移近量為139 mm,兩幫收縮量為83 mm。通過對比分析可知,二次掘進切眼成巷后,由于切眼跨度加大,巷道頂?shù)装逡平棵黠@大于巷道兩幫變形量,在錨網(wǎng)+錨索+架棚臨時支護的共同作用下,切眼巷道圍巖穩(wěn)定。
圖5 實測巷道圍巖變形曲線圖
(1)通過圍巖結(jié)構(gòu)觀測、巷道支護參數(shù)校核以及數(shù)值模擬分析,確定切眼巷道頂板補強錨索每排3 根,排距為1.8 m,錨索長度不小于6.8 m;兩幫錨桿間排距不大于1.5 m,錨桿長度不小于1.5 m。并由此確定了2107 工作面切眼支護參數(shù)。
(2)切眼成巷約30 d 后,巷道圍巖變形趨于收斂,最大頂板移近量為139 mm,兩幫收縮量為83 mm。巷道頂?shù)装逡平棵黠@大于巷道兩幫變形量,在錨網(wǎng)+錨索+架棚臨時支護的共同作用下,切眼巷道圍巖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