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50004)李紀華
孤立腎結石則是一種復雜性腎結石,患者極易出現(xiàn)急性腎衰竭。輸尿管軟鏡碎石術(f-URS)和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術(m-PCNL)是目前臨床用于孤立腎結石治療的兩種常見術式,但何種術式更佳目前仍無明確定論。此次研究對比了f-URS和m-PCNL治療臨床療效的差異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108例孤立腎結石患者分為A、B兩組(A=54,B=54)。A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6.63±3.19)歲。B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6.48±3.32)歲。兩組基本資料無組間差異(P>0.05)?;颊呔炇鹬橥鈺?。
1.2 手術方法 A組行f-URS治療,患者取截石位,氣管插管全麻后經尿道置入輸尿管硬鏡,在患側輸尿管開口處插入斑馬導絲,沿導絲緩慢置入輸尿管硬鏡,擴張患側輸尿管。退出硬鏡后沿斑馬導絲置入擴張鞘,拔出擴張器和斑馬導絲,將輸尿管軟鏡置入至腎盂、腎盞部位,根據(jù)結石情況進行激光碎石,功率為1.2~1.6J,10~12Hz。B組行m-PCNL治療:前期準備與A組一致,麻醉生效后在膀胱鏡輔助下插入F5輸尿管,并在膀胱內留置F16導管,改變體位為俯臥位,并在患者腹部下放置一個軟枕以抬高腎區(qū),C型臂X線定位下使用18G腎穿刺針穿刺腎盞,置入斑馬導絲后退出針鞘并使用筋膜擴張器逐步擴張通道。置入合適大小的導管鞘后置入腎鏡,鈥激光碎石,并使用異物鉗和負壓抽吸將碎石取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兩組術前和術后24h時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比較兩組一次性結石清除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定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圍手術期指標 A組腸道功能恢復時間(28.04±3.11)h和住院時間(4.82±0.45)d均低于B組(32.75±3.24)h、(7.63±0.74)d(P<0.05)。
2.2 CRP和IL-6水平 術后24h時兩組CRP和IL-6水平均高于術前,但術后24h時A組CRP和IL-6水平低于B組(P<0.05),見附表。
2.3 一次性結石清除率 A組一次性結石清除率(51/54,94.44%)高于B組(40/54,74.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手術前后CRP和IL-6水平比較(±s)
附表 兩組手術前后CRP和IL-6水平比較(±s)
注:b表示組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表示與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n=54) CRP(mg/L) IL-6(ng/L)術前 術后24h 術前 術后24h A組 4.57±0.36 18.84±2.15b 9.68±1.36 28.71±2.96b B組 4.61±0.39 25.96±2.49ab 9.75±1.44 35.44±3.23ab
傳統(tǒng)PCNL被視為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首選術式,但傳統(tǒng)PCNL仍需要對通道擴張至30F,其引發(fā)的手術創(chuàng)傷對孤立腎結石患者而言仍較大[1]。此次研究進一步對比了f-URS和m-PCNL在治療孤立腎結石中臨床療效的差異性,研究結果顯示A組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B組(P<0.05),且A組術后24h時CRP和IL-6水平低于B組,而一次性結石清除率高于B組。這表明f-URS在孤立腎結石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f-URS,引發(fā)的二次創(chuàng)傷和應激反應較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f-URS是一種通過人體自然通道來完成手術操作的新型術式,其微創(chuàng)效果更加理想,且近些年隨著醫(yī)療器械的不斷進步,f-URS的臨床適應癥也在不斷擴大,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2cm以下腎結石的治療[2]。
綜上所述,f-URS在孤立腎結石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f-URS,其造成的手術創(chuàng)傷和應激反應較小,可作為臨床首選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