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總結(jié)了圖書館學論文寫作過程中應多自信、多閱讀、多積累、多利用自身優(yōu)勢、多注重語言表達、多反思;少抵觸、少氣餒、少急于求成,力求對提升圖書館學論文的寫作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圖書館學;論文寫作;提升水平
論文寫作是自我理論水平的體現(xiàn),較高的論文寫作水平對日后進行本職工作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淺談幾點圖書館學論文寫作的體會和思考。
1.多自信
論文寫作并非易事,但也并非難于登天,所以首先要充滿自信。第一,論文寫作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的,只要愿意去學習、去嘗試、去探索,都是可以慢慢出成果的;第二,論文寫作是有規(guī)律的,無論什么題材的論文,大致框架結(jié)構(gòu)不會變,嚴密的邏輯推理不變,精準簡練的語言不變,大家一致認可的東西不會變;第三,一般人比較苦惱的是不知如何選題,可以搜集一些有關選題的建議和方法,如閱讀一些教授如何選題的論文。[1]
2.多閱讀
有足夠的“輸入”,我們才會游刃有余的“輸出”,形成自己的作品。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卸嚅喿x,學習圖書館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流程,知曉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脈絡和現(xiàn)狀,了解圖書館界的前沿、熱點、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掌握圖書館學論文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技巧,我們才會打下扎實的基礎,找到寫作和發(fā)表論文的秘訣。在閱讀中,學習好的經(jīng)驗,摒棄一些不良的態(tài)度和做法,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圖書館學論文寫作就會慢慢變得輕松。
3.多積累
較高質(zhì)量論文的寫作和發(fā)表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筆者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積累什么?積累廣博的文化知識、多元的寫作材料、正確的科研方法和投稿技巧、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等。怎么積累?多閱讀、多觀察、多記錄、多調(diào)研、多交流、多探討等。很多優(yōu)秀的研究員都是文化功底深厚的學者,一篇文章可能涉及到體育學、中醫(yī)藥學、管理學和物理學等多個學科。[2]
4.多利用自身優(yōu)勢
圖書館學論文寫作要多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有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強,就可以寫一些理論性強的文章;有的人是專家,有較強的宏觀意識,就可以寫一些基礎理論的東西,如中國圖書館事業(yè)研究評述等;有的人外文水平高,可以寫一些國外圖書館事業(yè)研究方面的文章;有的人計算機技術強,就可以寫一些應用研究方面的文章;有的人喜歡寫自己每天從事的工作,如閱讀推廣、信息素養(yǎng)、文獻采訪、用戶教育、學科服務、讀者閱讀心理和閱讀行為等方面的文章;在采編部工作的圖書館員接觸和了解的圖書很多,可以寫一些對主題圖書進行評論的文章。
5.多注重語言表達
同樣的內(nèi)容,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效果往往大相徑庭。較高質(zhì)量的論文,語言表述邏輯嚴密,論證有理有據(jù),清晰易懂、全面準確、整齊簡練還不失生動。如肖鵬教授總結(jié)中外圖書館學理論關系互動的詮釋框架為,從朝貢到仿習、從仿習到移植、從移植到徘徊、從徘徊到參考、從參考到貢獻。[3]再如鄭勇把如今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參與現(xiàn)象比喻為大家一起奏響閱讀推廣的交響樂。[4]又如喻麗把校園閱讀活動的創(chuàng)新簡述為既有“保守曲目”也有“最新單曲”。[5]以上表述不僅簡明扼要,而且生動形象,讓讀者印象深刻。
6.多反思
多反思,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論文寫作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明確下一步的改進和努力的方向。如,是不是理論學習不夠?是不是平時主動觀察和思考太少?是不是始終沒跳出圖書館學的固化思維圈?是不是練筆太少?是不是相關論文閱讀不夠充分?是不是論文框架結(jié)構(gòu)不牢實?是不是語言表達過于平淡或空洞,沒什么創(chuàng)新點?是不是選題過于宏大,沒法掌控?是不是論文沒有經(jīng)過反復閱讀、推敲和修改?是不是該更新一下科研方法?是不是沒找到合適的期刊來發(fā)表?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nèi)シ此肌?/p>
7.少抵觸
許多人抱怨和抵觸寫作圖書館學論文,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對圖書館學論文寫作意義認識不到位。論文寫作是一種很好的個人思想觀點表達與分享的方式,是冷靜審視和思考后的理論成果與展示,也是日后工作的“明燈”和“指揮棒”。與其抵觸,不如愉快地接受并付諸行動,很多人都在撰寫圖書館論文的過程找到了樂趣和成就感。
8.少氣餒
很多人寫作論文的過程中都會痛苦不堪或者焦躁氣餒。但論文寫作需要一份長期堅持的毅力和不怕打擊的堅強做后盾。只有經(jīng)歷閱讀、寫作、思考、修改的往返循環(huán),遵循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規(guī)律,才會不斷提高論文寫作水準。有時候可能前一秒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下一秒就恍然大悟、文思泉涌。所以要相信自己,學會反思和總結(jié),成功可能就在不遠處。
9.少急于求成
論文寫作是一個需要耐心與細心的過程,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疏漏都可能會影響到論文的質(zhì)量。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是論文寫作的大忌。縱覽圖書館界論文,很多論文都查找了海量資料才得以完成,如陳傳夫等人寫的《開放社會與圖書館發(fā)展》,[6]光參考文獻就有百余篇;又如《中美圖書館學借用知識的比較觀察-基于十年引文的分析》一文,曾對36998篇樣本引文進行了多角度分析。[7]因此,論文寫作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林濤.國內(nèi)農(nóng)業(yè)高校科研產(chǎn)出比較研究——基于CNKI、SCI、Incites和CSCD[J].圖書情報研究,2016(04):95.
[2]張懷濤.閱讀推廣的要素分析[J].晉圖學刊,2015(02):1-7,11.
[3]肖鵬. 從中國經(jīng)驗到中國方案:走向中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世界化時期[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9(05):12-23.
[4]鄭勇. 圖書館閱讀推廣人的基本要求及培養(yǎng)方式[J]. 圖書館論壇,2019(01):138.
[5]喻麗.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長效發(fā)展機制設計與實施[J]. 圖書館學研究,2018(19):88.
[6]陳傳夫,李秋實. 開放社會與圖書館發(fā)展[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01):16-37.
[7]陳傳夫,王云娣.? 中美圖書館學借用知識的比較觀察-基于十年引文的分析[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11):20.
作者簡介:
高利華,女,研究方向:用戶教育、閱讀推廣、信息檢索等。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9年攀枝花學院社科課題(項目編號:2019SYB1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