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思喆
我的家鄉(xiāng)在廣西柳州。說到柳州的風俗,歌圩算是很有特色的一種。
廣西是著名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xiāng),這里的人個個能歌善舞。每逢三月三,男女老少都要趕歌圩,搭歌臺,舉辦歌會。這也是屬于廣西地區(qū)專有的假期。三月三相傳是為了紀念劉三姐而設(shè)的節(jié)日,故也稱“歌仙節(jié)”。
在節(jié)日期間,四面八方的人們帶上自制的“五色飯”“彩蛋”歡聚在一起。女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戴著方形頭帕,腰間系著繪有精美圖案的圍裙,肩披彩色護肩巾;男子圍起頭巾,纏上綁腿,有的還帶著長條的竹扁擔,個個盛裝出席,涌向歌圩。剛開始,歌手輪流上臺獻唱,臺下的人極力配合,拉上同伴來對唱,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擂臺賽式的對歌。于是,你一句,我一句,雖是無伴奏的最為樸素的清唱,唱者卻越來越起勁,聽者也越來越動情。雖看似擂臺比賽,但卻不分輸贏,不論名次,只有歌聲笑聲此起彼伏。特別有意思的是,有的女子手上還拿著精巧的繡球,對歌時會邊唱邊將繡球拋向?qū)Ψ?。如果是男子接住繡球,人群就會一片哄笑,場面更為歡騰。原來,在壯族文化中,繡球是純潔愛情的象征,互拋繡球是青年男女傳達愛意的行為。
這是一場免費的演唱會,沒有主唱,沒有嘉賓,每個人都能唱,每個人都可以唱出自己的主打歌。山歌里的歌詞都是方言,我靜靜地聽著,雖然聽不明白什么意思,印象最深的是那句百聽不厭的“嘿撩撩啰”!是的,在熱情奔放的人群中,山歌獨有的旋律與節(jié)奏極富感染力,讓人不禁感嘆:最樸素的才是最深入人心的。
(指導老師:石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