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征兵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對高職院校的教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適應新時期的發(fā)展變化,不斷更新和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高等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人才中的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現狀并不樂觀。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語文教學現狀,以及高職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確保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與社會各領域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順利就業(yè)和將來更好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語文?創(chuàng)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C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9-0-01
高職語文一直占教學體系的主導地位,是學校開展其他學科教學的基礎,是實現人文教育的必經之路。高職語文教學以其自身的魅力,在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教育越來越重視,各類職業(yè)院校在教學改革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課程定位不準確、教學理念落后、形式機械。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被動接受表現仍為突出。所以,要改變現狀,借助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注入現代化元素,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各界輸送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斷努力。
一、高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課程定位不準確
高職語文作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課程定位模糊不準確,一直是教育界探討的話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高職院校對高職語文教學眾說紛紜,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有些認為突出人文素養(yǎng),有些認為突出塑造審美,又有些更注重大學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作用。思想觀念不一,發(fā)展架構不清晰,嚴重影響語文在高職院校的地位。另外,由于互聯網高速發(fā)展,自媒體遍地開花,學生也受到了社會網絡上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追求時尚、彰顯個性而忽略了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長期積累慢慢培養(yǎng)的過程,非一朝一夕能促成的。多方因素,形成了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目標和成效與預期產生了較大偏差。
2.教學理念和方式需要變革
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課堂以老師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和復制。往往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授課,學生照抄照搬式機械學習。比如:我們在學習紅樓夢《黛玉葬花》這一章節(jié)時,從曹雪芹到創(chuàng)作的歷史年代背景,從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以及對愛情的執(zhí)著分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最后到人去樓空的悲慘命運的結局。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大包大攬單獨完成,缺乏互動和給學生理解消化以及思考、想象的空間。學生就像一部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全盤接受。致使老師賣力“教”,苦不堪言,學生收效甚微。主要是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體會到學生的切身感受,造成不在同一頻率上,無法產生同頻共振的效果。所以,要改變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成為新時期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3.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始終是老師關注的焦點。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來源于高考沒有發(fā)揮好的落榜者,他們普遍基礎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面對就業(yè)的壓力,偏重于實用型技術類的課程學習。希望通過這些課程對自己順利走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以及今后的發(fā)展有所幫助。再加上互聯網的高度發(fā)達,學習資料和答案,分分鐘搞定,致使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再去揣摩深意。諸如多種因素造成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不了內驅力,難以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新時期高職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的思考
1.革新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這一時期的特點,喜歡接受新事物,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高職語文教學大綱指導下,繼續(xù)加強語文基礎能力的培訓,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比如:進行語文口語訓練章節(jié)時,利用網絡資源,多探討賞析中外經典文學作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發(fā)現,汲取營養(yǎng)。教師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命題或者讓學生自命題,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并選出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然后學生再進行討論和交流,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概括。在整個口語訓練過程中,注重提升學生的鑒賞、寫作和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舌燦蓮花、妙語連珠的語言魅力和文學帶給學生的震撼力,進而感染學生產生共鳴。不斷利用網絡資源提供的海量優(yōu)質素材,積累和學習,無疑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寫作和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革新教學形式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革新教學形式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梢园呀處煹囊粢曨l講義、翻轉式課堂、微課等多種教學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提供的平臺,加強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這種全新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為學生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課堂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談老舍著作和北京城》這一課時,課堂上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根據老舍的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短片,放給學生。比如老舍的經典之作《駱駝祥子》《茶館》,讓學生猜名字。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畫面再現老北京城的風貌,老北京胡同、京郊鄉(xiāng)間、宣武門、天橋等等。一幅幅帶有時代氣息的畫面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激發(fā)學生內在的驅動力,提高學習興趣,為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革新師生觀念
觀念是一切行動的指南,只有教師和學生革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以高職語文教學為中心,融合創(chuàng)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樹立學生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自己的母語,只有,注重語文的學習,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學科的內容。首先,教師通過培訓、學習提高專業(yè)水平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鑒別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次,教師轉變定位把課堂交給學生,運用現代化多種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化、智能化的高科技手段,積極適應新時期教學特點,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為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斷探索。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高職語文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革新師生觀念,增強老師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和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楊.高職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5):27.
[2]董玲娟.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分析[J].農家參謀,2019(2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