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茹
心理咨詢醫(yī)生,多家媒體特約心理撰稿人
婆婆的房產(chǎn),爭還是不爭?
比起老公哥哥一家來說,平時我們對婆婆的照顧很多,可婆婆卻要把自己名下唯一的房子給她的孫子,也就是我老公哥哥的兒子。我的女兒,她的外孫女什么得不到。我很生氣,覺得自己應該為還在上初中的女兒爭取一下。怎么做比較好呢?
通常,中國人都希望將身后財產(chǎn)留給有血脈傳接的直系后代,并不依據(jù)生前誰照顧自己,誰付出多少,這說明遺產(chǎn)方面的傳統(tǒng)習俗和回饋后代孝順是兩回事,是兩種不同的理念。你現(xiàn)在內(nèi)心無法平衡的原因恰恰是把自己的付出和未來的遺產(chǎn)分配扯到一起,所以不說心不甘,說又沒有合理的由頭,或者想說卻無從開口。我理解你的感覺,但無法告訴你怎么做能確保獲得房產(chǎn)(或其中的一部分)。我不清楚你先生對此事怎么看,他是什么態(tài)度,他與兄長的關系怎樣?有沒有可能婆婆只是一廂情愿將房產(chǎn)給孫子,在老人百年之后,兄弟倆出于親情考慮,在財產(chǎn)分配上能夠協(xié)商,兩家盡可能均衡一些。
另外,你是怎么知道婆婆已經(jīng)打定主意把房子給留給孫子了呢?是她親口說的,還是你自己感覺的?如果老人開口談了房子歸屬問題,說明這個問題是可以討論的,你不妨跟她說說你的想法和難處。如果你和婆婆的關系尚好,這些都只是你的猜想,那你是否忽略老人在生活中對你們特別的照顧呢?畢竟所有關系,付出和受益都基本平衡才能維系,可能你們長期也受到婆婆的照顧,只是這種細水長流的方式跟突然冒出來的房產(chǎn)一比較就被你忽略了。
父親要跟保姆再婚
去年,我母親生病去世了。母親在世時和父親感情很好,沒想到母親過世才1年,父親就要再婚,而且竟然是和照顧他的保姆結婚。保姆比他小20歲,家里很窮,能說會道人很精明,我們既怕父親糊涂被騙了錢財,同時也覺得父親有些薄情,對不起母親。但是他不愿意跟我們同住,平時孤孤單單也怪可憐的,他說就想找個人能照顧他,也做個伴。我們做兒女的該怎么處理這樣的情況呢?
老伴去世時間不長就想再婚,與薄情無關,正因為你的父母親感情很好,一方逝去之后,另一方更會深感孤獨。誰都有過孤獨,但是孤獨的體驗以及對孤獨的忍受程度,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尤其是人到暮年,親人彼此相依的心理需要非常強烈,如果加上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難,就更怕孤獨,而解決孤獨的辦法就是希望建立新關系。所以,你父親急于找一個能照顧自己的人,而保姆恰恰是以照顧者的身份成為老人的選擇對象。
社會上有各種復雜的情況,作為子女,你們擔心老人受騙的心情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不得不防也可保護你的親人免受傷害。在理解父親的心情和需要的基礎上,告訴老人再婚是他的權利,孩子并不阻擾,但要找個合適的、靠譜的,慎重選擇很重要,即為了父親晚年生活的幸福,也是為了家庭的安寧。如果你們不便勸說父親,可以請親戚或父親信任的老友代言,勸說老人慎重為宜。如果父親執(zhí)意要和保姆共同生活,你們可法律咨詢一下,看看從法律角度能有什么辦法幫助父親在萬一的情況下減少損失。
羅玲
旅澳學者,兒童心靈成長專家,羅玲心靈成長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當歸中醫(yī)學堂特邀專家
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
家有4歲的男寶,我現(xiàn)在基本是全職在家?guī)Ш⒆?,大部分時間全在圍著他轉:帶他去公園、游樂場,還要準備豐富的一日三餐、收拾屋子,晚上還要盯著他學習打卡,以及洗澡和睡前故事……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但是一旦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就大哭大鬧,說我是壞媽媽;有時候我想休息一會兒,他卻視而不見,非要拉著我陪他玩……我這么辛苦他為什么感受不到?有時候真的很心累也傷心,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感恩?
讓孩子學會去期待某樣東西。無論是期望得到一個玩具,還是看一場特別的電影,之前的期待會讓愿望實現(xiàn)后格外感恩。可以講述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會讓她覺得更加有道理。
考慮減少給孩子的物質(zhì)。孩子如果擁有的太多,往往不知道珍惜,也不知道感恩——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讓孩子對習以為常的一些事情產(chǎn)生感恩之情是不太合理的。那些通過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才會讓孩子產(chǎn)生感恩之心。
讓孩子有些東西永遠得不到。沒有得到某種東西的那種失望感,會促使他得到其他東西之后也更加珍惜且知道感恩。并且,這也會強化對他失望的承受能力。你可以這樣做:對于3歲的孩子:“你真的想要托馬斯小火車嗎?很抱歉,我不能給你買,讓我們看看爸爸是不是要去公園?!睂τ谛『⒆觼碚f,轉移注意力是個屢試不爽的辦法。對于5歲的孩子:“我不給你買樂高積木,你肯定非常失望,得不到一件東西的滋味不太好受,對不對?”然后給他講一個你小時候的故事,當然可以隨意加工。對于8歲的孩子:“我知道你有多想去看那部電影,但是爸爸和我都堅決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大孩子,看不看是由父母決定的。我知道你可能會生氣,但是我可以幫你找另一部電影去看?!辈⑶?,做好準備去應對孩子的怒氣:“你是世界上最壞的媽媽!”不要理會這個,因為這都會過去的,而你想讓孩子學到東西卻能如愿以償。
讓孩子(6歲以上)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一些東西:某件物品、特權或某種經(jīng)歷。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努力勞動不僅會讓他得到之后更加珍惜,還能讓他體會到勞動的積極作用。
可以對小孩子說“不”。有時候,你可以允許大孩子一周的某天晚些回家,或者給他們一個期待已久的電子產(chǎn)品,或者適齡的某個活動。但是對他的小弟弟(妹妹),不能一視同仁。生活本來就有各種不公平,所以不要試圖讓一切公平,這樣會破壞小孩子渴望一件事情的經(jīng)歷。
“等你長大以后……”適合所有年齡的孩子??墒?,只要說了,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中途改變主意,提前滿足孩子的愿望,雖然會讓孩子高興一時,但他對你的信任會大打折扣。所以,堅持自己的話。
教孩子有禮貌。孩子生日時,奶奶送他一件毛衣,也許他可能永遠不會穿,但是即便是不喜歡、失望,也需要表達感謝。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們可能還會遇到這種情況,收到不喜歡的禮物,但是還要感謝送禮物人的一片好意。告訴孩子:“奶奶聽說你需要一件毛衣,所以她想在你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你,她逛遍了各個商場給你買了一件,你需要讓奶奶知道你的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