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昌渭 王星星
縱觀2019年文綜Ⅱ卷的歷史試卷,其與2018年的出題風格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且試卷結構相對比較穩(wěn)定,除了傳統的歷史知識考查,還與政治、語文等學科相結合,多方面考查學生的能力。另外,其在傳統試題結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及歷史核心素養(yǎng)。該試卷在出題的過程中,有效貼合高校選拔人才的具體要求,除了理論知識,更考驗學生是否能將相應的知識綜合運用,并在考查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總體來說是十分有借鑒意義的一套試卷。
一、體現考綱新變化
2019年的歷史高考考綱與之前相比,總體改動不大,其一是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文化修養(yǎng),二是考查學生是否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考綱來看,可以提取出“思想道德”“人文素養(yǎng)”兩個關鍵詞,而2019年文綜Ⅱ卷歷史試卷就將其進行了很好的凸顯,很多試題圍繞這兩個關鍵詞進行了一定的延伸。
例如,在第26題中引用了程顥的一首詩,主要是用于考查宋明時期的理學學派的主要主張,強調“人與萬事萬物皆同理”這一核心觀點,凸顯了新考綱中的“人文素養(yǎng)”這一要求;第29題向學生展示了在1919年全國聯合會成立時的宣言材料,這其中主要是考查“道德修養(yǎng)”中的愛國思想;在第32題壓軸題中,區(qū)別于傳統考題中考查民主政治或是羅馬法這兩個高頻考點,而是直接選擇了以古希臘的人文精神為突破口,這就在試卷上直接凸顯了新考綱的具體要求。與此相同的還有第42題,以“自然進程”“人文進程”為題面,更是對“人文素養(yǎng)”的直接考查;第46題則相對比較“委婉”,通過二戰(zhàn)期間的相應材料向學生滲透一定的家國情懷。從文綜Ⅱ卷的試卷結構來看,這些題目都體現了新考綱的具體要求,充分貫徹2019年高考歷史考綱的變動。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歷史知識時,必須把握高考考綱,以此為基礎,才能提升學生的歷史成績。
二、體現時事熱點
高考考題的設計要求是不要刻意地迎合相應的時事熱點,但也不能與時代相脫節(jié),這同樣也是高考文綜試卷在結構上的主要特點。在2019年文綜Ⅱ卷歷史試題中,也將一些相應的時事熱點滲透其中,有效地考查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設計得十分巧妙。
例如,在第24題中,其例舉了如鄭國渠、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這些在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所建造的工程,時至今日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將這一材料作為試卷題目,凸顯了當今“偉大工程”這一主題;在第29題中,又將聯合會成立時的宣言材料作為考點,緊扣了2019年為五四運動100周年這一時事熱點;在第31題中展示了1979年~1981年以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切合改革開放40周年的這一熱點問題;在第34題中,主要考查了法國大革命,而2019年正是法國大革命230周年;在第41題中,主要通過一系列的材料讓學生分析清代海關稅率的變化,有效地結合當下“中美貿易戰(zhàn)”及“對外開放”兩個熱點問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備考的過程中,可以以時事熱點及周年紀念等相應事件為一個有效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全方位地分析歷史事件,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三、重視基礎知識
從2019年文綜Ⅱ卷歷史試題來看,其題型相對比較穩(wěn)定,沒有出現偏題、難題、怪題等,主要還是貫徹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及高頻考點的考查。其涵蓋面非常廣,中外文明及近代、現代的歷史都有所涉及,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
以選擇題為例,其涵蓋了大量高中歷史知識,從漢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學、維新變法到西方人文精神及思想解放運動、法國大革命等都有所涉及。而在選修部分,主要考查了明治維新、二戰(zhàn)、司馬相如三個知識點,分別為改革、戰(zhàn)爭、人物這三大內容的知識考核,相對比較基礎。另外,由于高中歷史的大綱中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在文綜Ⅱ卷中也有一定程度體現,如第41題中主要通過一系列的材料讓學生分析清代海關稅率的變化,這就需要學生從核心素養(yǎng)中的“歷史觀念”這一角度出發(fā),運用科學的歷史思維來分析相應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幫助學生打牢基礎知識,并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五大維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就2019年文綜Ⅱ卷歷史試題來看,試題有效地體現了高考大綱的改動及考查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給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鍛煉歷史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取得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全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