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祥,羅鑫,羅金剛,田欽華,葛維娟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西安 710125)
真空冷凍干燥技術是在一定溫度下使產品中的水分結成固態(tài)冰,并通過加熱操作直接轉化為水蒸氣,該技術可去除原料中95%~99%的水分,從而獲得所需要的干燥產品[1]。利用冷凍干燥方法干燥的產品具有疏松多孔的特點,形似多孔材料[2]。近年來,層式材料大量出現(xiàn),然而多數(shù)多層復合敷料各層之間是通過縫合或相互粘結而成的,特別是通過膠粘劑粘合的復合層式材料,因膠粘劑性能上的局限,粘接強度有限,且使用過程中需配備專門的施膠設備,從而限制了其大量推廣和使用[3]。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冷凍干燥技術制備層式材料的工藝,進而為研發(fā)新型多層、多功能材料的實現(xiàn)提供新思路。
YP102N電子天平,西安斯坦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GJ-40G普通真空冷凍干燥機,北京四環(huán)起航科技有限公司;BCD-539wt超低溫冰箱,海爾(Haier);UPR-Ⅱ-20L超純水制備裝置,四川優(yōu)普超純科技有限公司;HH-2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博珍儀器設備制造廠。
明膠,化學純,西安天正藥用輔料有限公司;聚乙烯醇,分子量4 000,分析純,西安聚信化工有限公司;羧甲基纖維素鈉[5],分析純,西安聚信化工有限公司;色素,天津正遠化工有限公司;液氮,陜西秦唐新時代氣體有限公司;超純水,實驗室自制;一次性注射器,5 mL;玻璃平皿,60 mm。
1.2.1 水溶性層式材料構建原理
層式冷凍法是在利用冷凍干燥的基礎上改變傳統(tǒng)的工藝流程,主要對樣品干燥前進行處理,通過構建層式模型,再進行冷凍干燥得到層式材料。其層式模型構建原理如圖1所示。將高分子材料制備成一定濃度的溶液,預凍后加入第1層材料待其冷凍堅固后取出,在一定條件下加入第2層材料,兩層材料在接觸后接觸層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互溶,因此經冷凍干燥后層與層之間會緊密連接。為了減少第1層材料與平皿底部接觸產生的凍痕問題,在平皿最底部預先凍一層薄冰,故干燥后材料會懸空在平皿中且疏松多孔。
圖1 層式材料構建原理
1.2.2 水溶性層式材料構建方法
(1)溶液配制:將0.5%的明膠溶液、5%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混合,加入不同顏色的色素予以區(qū)分,放入-18 ℃冰箱中預凍30 min左右,使樣品溶液整體未凝固成固體冰,但內部有部分冰晶,表面有一層不成形的冰。
(2)冰層構建:取經處理后的直徑為60 mm玻璃平皿,加入超純水4 mL,放入低溫冰箱-18 ℃冷凍3 h以上,使低層冰凍實,防止冰層與材料互溶。
(3)層式構建:將凍有冰層的平皿取出,在冰層上面加少量液氮,待液氮揮發(fā)后快速加入3.5 mL預凍的材料溶液,并使其均勻覆蓋在冰面上。然后將平皿放入-18 ℃低溫冷凍冰箱中,冷凍2 h以上。在重復上述操作便可制成2層、3層的材料。
(4)干燥階段:將平皿物料室溫度在-15~0 ℃時將放在擱板上→當冷阱溫度在0 ℃時,真空泵打開,樣品進入冷凍干燥階段,干燥結束取出材料。
待樣品干燥結束后,取出,肉眼觀察樣品在平皿中的懸空狀態(tài),然后將樣品用鋒利的小刀切開形成平整的斷面,觀察層與層之間的分層、連接程度及材料內部的孔隙度。
圖2為5%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經層式冷凍干燥后的樣品切面?zhèn)纫晥D,可以清晰看見材料分層明顯,層與層之間連接緊密。由于在器皿中加有冰層,經干燥后冰升華離去在材料中留下大量疏松多孔的結構,所以在材料中可以看見有大量的疏松小孔。
如圖3為0.5%的明膠溶液干燥后側視圖,可以清晰地看見干燥后材料懸空在器皿中(如圖4),且底部構型完整、均勻、無突起、無黏連,避免了傳統(tǒng)方法干燥后材料貼在器皿上、底部有凍痕且不易分離的問題。
圖3 0.5%明膠三層材料干燥樣品側切面形態(tài)
圖4 0.5%明膠三層材料干燥后樣品懸空狀態(tài)
(1)本實驗所用的材料需要用水溶解,因此該工藝適用水溶性材料。
(2)在實驗過程中,為了工藝研究方便,不同層都用了相同的材料。該工藝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不同層采用不同功能的材料,也可以配制成不同的濃度,從而控制材料的孔隙度。
(3)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進行冰層構建時用超純水,冰層結構不理想,有突起的冰塊,且有細小的裂縫,對實驗結果有所影響。但通過反復實驗發(fā)現(xiàn)在冷凍時如果不蓋蓋子,冰層構型會相對完整,干燥后對實驗影響小。對此可將冰層做成稀NaCl溶液,構建相對完整的冰層,但干燥后NaCl會保存在材料里面,材料吸濕性增加,韌性減小,效果不理想。
(4)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構建速凍模型時,加入的液氮量不宜過多,否則會使下一層產生裂縫,影響實驗結果。待液氮將要揮發(fā)完全時,快速加入預凍的材料溶液,過慢會出現(xiàn)兩層互溶現(xiàn)象,影響層式的構建。
(5)加入的材料和水不宜過多,否則干燥過程效率較低,并影響材料的透氣性,故在進行構建時最好加超純水4 mL,加材料溶液3~4 mL,最終成型的材料大約3~5 mm厚,干燥后2~4 mm厚。
(6)實驗過程中,加入色素的目的是使構建的層式材料的分層易于觀察,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7)實驗過程中,為了解決兩層互溶問題,采用了加入NaCl降低冰點的方法,干燥后的材料如圖5所示,其干燥后與用液氮(如圖3所示)所制得的材料相比,結構更松軟,但吸水性強,在室內放置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變成一層薄薄的糊狀緊貼在平皿底部。因此,最后使用液氮冷卻構建速凍模型,使干燥后的材料成型好、韌性好、疏松多孔且分層明顯。
圖5 0.5%明膠-NaCl材料干燥俯視圖
利用冷凍干燥技術構建水溶性層式材料的新工藝簡便易行,干燥后的層式材料均一,疏松多孔似海綿狀,且分層明顯,層與層之間連接緊密,有望通過進一步研究,應用于醫(yī)藥制劑中作為載藥貼劑材料[4-5],或者服裝制造和口罩防護用品等領域,為新型多層多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