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霞
摘要: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促成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有效融合,信息技術在高中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為教師在教學時間、教學素材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高中化學教學匯總,信息技術對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師生互動等方面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有效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手段;高中化學;結合策略
1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體現
1.1 利于實驗教學的形象化、直觀化,突出教學重難點
高中化學與日常的生活聯系非常的緊密,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也是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化學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能夠便于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的形象和直觀,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在一些危險性的實驗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或者短視頻的形式來進行講解,降低實驗風險,進行虛擬實驗的教學,向學生傳達化學實驗過程中注意事項,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從而更全面的提升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
1.2 利于提高化學軟件的運用率,提升教學的效率
化學學科的軟件主要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內容出發(fā)的,為了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好地知識服務,可以借助一些化學小百科、仿真化學實驗室等,充分的利用這些軟件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能夠從原有的文字中轉化為畫面的理解,利于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
1.3 通過動畫等演示功能,可以降低學習負擔
高中化學課程主要是由實驗、公式、概念等方面內容組成,這些內容具有特殊性、抽象性的特點,在高中階段中,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還停留在形象階段,化學知識非常的抽象和分散,學生有時候難以理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知識進行直觀化、形象化的展示出來,便于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存在的不足
2.1 多媒體教學逐漸變成ppt教學演示,軟件的使用率低
在信息化教學認知上,部分化學教師存在理解性的偏差,導致安排缺乏實際性,不管是什么學科和內容等都把板書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排除在外,還錯誤的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Opt,因此ppt課件的展示成為了教學主要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形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沒有什么區(qū)別,換湯不換藥,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等方面沒有任何促進的作用,不利于教學目標實現。
2.2 錯誤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學活動是需要師生共同來完成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現階段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沒有能夠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依然采取的是教師單方面的傳授,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導致信息化教學模式成為了另一種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一樣,其本質是相同的,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
3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
3.1 優(yōu)化教學設計,合理組織教學活動,發(fā)揮信息化教學手段作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產生的影響因素諸多,所以,教師需要協(xié)調多個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而的優(yōu)化教學設計,實現最佳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面出發(fā),最終使用正確的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實現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充分學習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3.2 樹立正確的教育信息化觀念,合理的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真實和模擬有效的結合,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實驗學習的興趣,在高中的化學實驗中,是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來,從而實現實驗的數字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模擬的實驗來組織學生進行觀看,了解實驗的步驟等相關的內容,從而進一步的再進行真實的實驗教學,這樣能夠在一個安全、有基礎的情況下進行實驗實踐的學習,從而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于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提高。
3.3 規(guī)范信息資源的設計和開發(fā)流程,確保教育資源的合理化、科學化
化學課件的研發(fā)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在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從而實現課堂信息化、課程完整化、教學實際化,在增強師生互動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在教學素材選擇上,教師面對的是網絡上的海量資源,需要教師根據班級。學生情況等方面來選擇適宜的素材,做好精益求精,并且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對公式、概念等方面的理解,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更理解能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手段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的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遵守適應性和適度性,從而更加有效的發(fā)揮出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現偉.關于高中化學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討[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教育創(chuàng)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903-904.
[2]李紹艷.“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C].武漢市創(chuàng)讀時代出版策劃有限公司.荊楚學術(2020年2月).武漢市創(chuàng)讀時代出版策劃有限公司:武漢創(chuàng)讀時代出版策劃有限公司,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