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0月26日報道,原題:中國對美國防務公司的新制裁有可能對美軍造成重大損害北京就對臺軍售問題向美國發(fā)出新一輪制裁警告。如果中國強硬起來,真的能夠打擊到相關公司的供應鏈。這些美國公司包括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防務和雷神,均屬于常說的“美國軍工復合體”的核心。
乍一看,這些制裁似乎只是象征性的。這類軍工企業(yè)并不(直接)在華開展業(yè)務。一個例外是波音公司的民用部分——該公司表示仍致力于中國市場。然而,這并不是說制裁不會產生戰(zhàn)略影響。
首先,中國在美國軍工制造所需的稀土材料上擁有壓倒性優(yōu)勢,如果制裁真的落實,可能對相關供應鏈產生重大沖擊。其次,即使目前這些措施只是象征性的,也是北京發(fā)出的一記警告,可能在未來對美國的行動進一步報復。
稀土構成全世界眾多供應鏈的基礎,用于制造多種物品,當然包括軍事裝備。2018年美國的稀土進口量中高達80%來自中國。華盛頓清楚這點,正爭分奪秒準備應對突發(fā)情況。其中的戰(zhàn)略意義相當明顯,美國軍方非常依賴從中國進口的材料來制造裝備。如果北京愿意,制裁能夠打擊相關企業(yè)的供應鏈。
不過,北京是否真的會這樣做是一個政治意愿問題——鑒于華盛頓會視之為重大升級,并對中國企業(yè)進行嚴厲報復。這樣的舉動目前顯然并非一個好主意,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前夕。它們只會是最后的手段,或許是在類似戰(zhàn)爭的情況下。從這個角度看,將此舉解讀為中國在采取“鳴槍警告”或許更準確,表明中國能夠對美企采取更強硬手段。
中國已發(fā)布不可靠實體清單,可能禁止與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公司進行業(yè)務往來。這與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企業(yè)所采用的清單類似,旨在利用本國市場對抗那些歧視或損害中企利益的國家。這正是波音防務公司被列入黑名單的意義所在。盡管制裁謹慎避開了波音的民用部分,但仍是個明確的危險信號,表明該公司并非不可觸碰。隨著北京尋求進一步發(fā)展本土商用飛機,未來可能變得更加強硬。
中國對美國防務企業(yè)的制裁與其說是一種政策,不如說是對未來的宣示。盡管北京尚未打算利用美國對稀土的依賴,但已明確顯示準備在合適的方面對美企采取措施。臺灣地區(qū)對中國政府來說是一條大紅線。正如中國軍演所展示的,必須有一些動作來表明逼近紅線會有何明確后果。北京正在打造一套工具包,并希望外界知道,若有絕對必要,將讓這套工具派上用場。這些展示性制裁可能以多種方式發(fā)揮真正的威力?!?/p>
(作者湯姆·福迪是英國政治和國際關系分析家,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