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名人零距離
今年夏季,許多地方因為降水過量,而面臨洪災的考驗。全國上下一心、其同抗洪的經歷,也給人們留下了無數(shù)感人的瞬間。
其實,中國人民一直是勤勞、勇敢、聰慧的。自古以來,我們從未放棄對水的運用和防御,與它其生共存,相伴向前。而李冰,便是其中極其優(yōu)秀的一員。
李冰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在秦國任蜀郡的太守。在此期間,他興修了許多意義非凡的水利工程,其中,享譽世界的都江堰就是他與兒子一同主持修建的。而他的偉大貢獻,至今仍在惠及后代人。
訪談面對面
小主持人:
李冰先生,您好。我一直很期待和您見面,因為我曾經在暑假的時候去四川游玩過,您興修的都江堰以及成都當?shù)氐拿篮镁爸拢冀o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問您當時為何要修建都江堰這樣一個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呢?
李冰:
小朋友,你好!謝謝你喜歡我留下的都江堰,它承載了我的汗水和付出。
至于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你要知道,在我剛剛去蜀郡就任太守的時候,那里可不是你現(xiàn)在看到的山川和美的樣子。
成都平原的北部有一座岷山,岷江就從岷山發(fā)源而來。岷江的兩岸都是高山和深谷,水流非常湍急。岷江流到了一個叫灌縣的地方之后,地勢突然從高山變成大片的平原,低矮而平緩。因為落差太大,水勢在瞬間變得非常浩大,很容易將沿岸的堤壩沖毀,造成水患災害。更糟糕的是,岷江從上游帶來的泥沙,也很容易在這個地方淤積起來,使河床變高,水患加劇。
所以那時候的成都,災情很嚴重,是座死氣沉沉的城市,而我的任務,便是讓它煥發(fā)生機。
小主持人:
聽您這么一說,修建都江堰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請問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李冰: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聽我給你慢慢介紹。
首先,我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引水口。原先的引水口所在的位置并不合理,所以我把它廢棄了,將引水口移到灌縣玉壘山附近。我邀請了許多有經驗的當?shù)剞r民,用火燒石頭,使巖石爆裂,鑿出了一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山洞,將玉壘山打通。這樣,岷江的水能夠順利流向東邊,不僅可以有效地使西邊不再江水泛濫,還能讓東邊的田地獲得灌溉,可以說一舉兩得。后來,這個山洞被稱為“寶瓶口”。
但是,僅僅有寶瓶口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修筑分水堰。它就像一條魚的嘴,將岷江的水流分成兩條,西邊的那條稱為內江,水流順流而下;東邊的那條稱為外江,它要按我的引導流入寶瓶口。這樣一來,內江窄而深,外江則寬而淺。在降水不多的季節(jié),內江能夠保證百姓日常的用水需求;而當洪水來臨的時候,大部分的江水會沿著江面較寬的外江排走,保證沿岸百姓的安全。
另外,我還在寶瓶口附近修建了具有分洪作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你可別小看飛沙堰,它很神奇。當內江水位太高的時候,水流會經過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到外江去;與此同時,流入外江的水流產生漩渦,受到漩渦里旋轉力的作用,泥沙和石頭會被拋過飛沙堰,這能夠有效地減少泥沙在這里淤積,避免造成進一步的隱患。
小主持人:
哇,這樣浩大的工程您都能修建出來,實在是太了不起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您還有什么智慧的創(chuàng)舉!
李冰:
除了興修水利,我也很注重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在我任職之前,當?shù)貙}的開采還處在非常原始的狀態(tài),只能依靠天然的咸泉和咸石。我在治水的時候,也勘測出了鹵鹽的走向,之后開發(fā)了鹽井,發(fā)明了“鑿井汲鹵”煮鹽法。
接受你的采訪前,我去游覽了曾經的蜀郡?,F(xiàn)在,那里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物產豐饒,山河安泰,作為蜀郡曾經的守護者,我感到滿足又自豪。
大咖小鏈接
1.生態(tài)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不僅沒有破壞自然資源,還做到變害為利,讓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達到了人、水、地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兩千多年來,它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存在年代最久的宏大水利工程。
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杰作,也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章。
2. 復雜的鹽井
要想運用李冰的“鑿井汲鹵”煮鹽法,必須開鑿鹽井。這是一個復雜浩大的工程,需要五個步驟。
第一,開井口。確定井的位置。
第二,下石圈。用石頭把井口圈起來,加以固定。
第三,鑿大口。搭碓架和花滾子,在石圈里挖出一個大坑。
第四,下木竹。即吊木頭,豎天車,安裝井腔導管,此時,井要鑿到地下100多米深的地方,直到看見紅色的巖層。
第五,鑿小口?,F(xiàn)在,真正的鑿井工程才算開始,而此時離井底還有九成的深度。井孔不過碗口大小,工匠們需要從這么小的井孔中一直鑿下去,穿過白堊紀、侏羅紀、三疊紀等堅硬的巖層,在黑暗的地層中找到鹽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