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創(chuàng)作了《論持久戰(zhàn)》。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抗戰(zhàn),中共黨組織決定將《論持久戰(zhàn)》譯成英文。翻譯工作由香港《大公報》駐美國記者、年僅20多歲的女地下黨員楊剛承擔。她與美國著名女作家項美麗是好友。后者兼任上海英文報《字林西報》的編輯和記者,與邵洵美結識并相戀。在項美麗、邵洵美的幫助下,楊剛很快就完成了翻譯和定稿工作。
在協(xié)助楊剛翻譯時,邵洵美認真閱讀了《論持久戰(zhàn)》全文?!墩摮志脩?zhàn)》還在翻譯過程中,邵洵美就在以項美麗的名義創(chuàng)辦的英文雜志《公正評論》上予以連載?!墩摮志脩?zhàn)》從1938年11月1日至1939年2月9日在《公正評論》上分4次連載完畢。連載過程中,邵洵美還計劃發(fā)行單行本。1939年1月20日,毛澤東特地為英譯單行本寫了一篇1000字的序言,題目為《抗戰(zhàn)與外援的關系》。
譯稿完成后,地下黨組織把譯稿的排印和發(fā)行托付給邵洵美。邵洵美的時代印刷廠不能印制外文書籍,遂交給與上海時代圖書公司素有業(yè)務往來的一家印刷廠。兩個月后,印成500冊,一部分由楊剛經(jīng)中共地下渠道發(fā)出,另一部分由邵洵美與友人王永祿以及項美麗的朋友、德國駐滬實習領事皮特·華爾夫夜間開車塞進霞飛路、虹橋路一帶洋人寓所的信箱?!墩摮志脩?zhàn)》英譯本在寓居上海的外國人士中輾轉(zhuǎn)傳播,并迅速傳到海外,引起世界的關注。
(逢周摘自《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桑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