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勝
河北省張家口陽原縣小莊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434 戶、1062 人,其中貧困戶112 戶、188人,耕地3529 畝。全村沒有一米水泥路,晴天土,雨天泥。村集體收入為零。2017 年,河北省科技廳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
— — 題 記
小莊,是個村子的名字
它又不像是村子的名字
早些年,村子在桑干河岸邊
一場大水過后,河流遍地
人們把村子搬到高處
就這樣,它的南面依然是桑干
桑干的南面是亙古的恒山
搬過來的村子,就叫小莊
他們把貧窮也搬了過來
貧窮,也是植物
把種子種在鹽堿地里
依然長出累累的貧窮
小莊,是貧窮的名字
夜深人靜,風(fēng)過無痕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窮人組成的村子
村子里沒有樹,能看見北部
陰山余脈,與時空消磨
小莊村種稀疏的玉米
也種呆頭呆腦的油葵
農(nóng)人不算忙碌也不算清閑
也有野花盛開
也曾有幾只過路的灰鳥
2018 年春播的時候
對這片土地是個最有意義的一天
種下了第一粒谷子
這是改變村莊命運的谷子
這些小小的谷粒
它們將復(fù)活一個村莊的夢想
它們會慢慢吃掉萬年的鹽堿
它們在土里低吟淺唱
未來幾個月,它們制造花蜜
或者秋天的夕陽一定很美
小谷子,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張雜谷
張,不是姓氏而是地域
雜,是雜交受孕和接引,血緣錯綜復(fù)雜
在干旱的土里
它們過著無水的生活
它們發(fā)芽長高,由綠變黃,由輕變重
繁衍無數(shù)的后代,謙卑而高產(chǎn)
一寸粗、一尺長的穗子
一千五百畝,每畝產(chǎn)量六百公斤
每畝地增收一千五百元
種出了谷子,建一座小米加工廠
他們給小米起個名字:小莊倔老漢
這個牌子的小米走到了天南海北
一代代人的期待,日升暮落
科技和土地的饋贈
足以安慰每一個人
土地會記住每一粒種子
這片土地還遇見一個陌生的名字
火龍果,它的枝杈多么像骨骼
在大棚里,它們無聲地生長
開花的時候多么寂靜
紅色的果實
像專門照耀土地的火焰
莊里的喇叭廣播,村民到大棚領(lǐng)香菇
這片土地,也是第一次接納厚實的香菇
玉米芯、稻草、麥草、秸稈
棉籽殼、木屑、鋸末,它們
成為了長出香菇的秘密
它們在一個個塑料棒里
這是走向富裕的棲息方式
一茬又一茬
香菇彼此握緊
香菇彼此依偎在一起交頭接耳
小莊村的農(nóng)人
從大棚里進進出出
接待城里來收獲香菇的人
來莊里的人踏上一座新建的大橋
從另一個方向來的人
不用再涉溝過壕
富裕的時間過得飛快
小莊村口有個污水坑
現(xiàn)在成了觀景湖
小莊村第一次有了一處風(fēng)景
水里長出了黃鳶尾、千屈菜和水芹菜
錦鯉在水里游動
和桑干河里的魚遙相呼應(yīng)
這片土地,也可以擁有清澈的湖水
小莊,水泥路已經(jīng)連接村外的大路
也通往家家戶戶
到了夜晚太陽能路燈依次點亮
人與人相遇,不再靠著星光
每條街巷種上了松樹、柳樹、榆樹、楊樹
幾年以后,小莊將到處是綠蔭
扶貧,也是給村莊抹上一層顏色
扶起倒塌的房子
給漏洞的宅子帶去屋脊
給貧困戶帶去棉衣
小莊的道路,從今天開始有了名字
耕農(nóng)路、頌德街,十街八巷
它們告訴高山和河流
三年扶貧,大地沉實,人民為重
當一個貧困戶得到一只羊
變成一群羊
一只雞,成為一片雞鳴
從不忽視一個角落
不落下一人
2018 年小莊村集體創(chuàng)收二十六萬元
2019 年創(chuàng)收三十八萬元
土地流轉(zhuǎn)農(nóng)民增收八萬元,
試驗田務(wù)工收入三十萬元
小莊穿上了盛裝
他們開始相信愿望、相信夢想
外出務(wù)工的人開始返鄉(xiāng)
落葉歸根,顆粒歸倉
小莊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村民坐在田地上
他們想起昨天的貧困
那是幾千年幾百年厚重的影子
已被這個時代掩埋在土里
他們開始接受雨水
接受來自村外甘甜的自來水
接受豐收和富裕
接受墻上的科技圖解
接受一座圖書館
接受一面大鼓、一個秧歌隊
響徹在塞北天空
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三位扶貧干部他們是
羅建祥、劉須奎、吳峰
一天深夜,村里一位老漢突發(fā)重病
他們開車把病人送到張家口的醫(yī)院
三人墊付五千年元住院費
有一天,他們會離開這里
給小莊留下的谷子、火龍果、香菇和向往
將繼續(xù)生長
(《詩選刊》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