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侃
(北京首鋼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首鋼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自信)作為北京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官方城市更新服務合作伙伴,負責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qū)多媒體會議系統(tǒng)的專屬技術服務工作,同時負責其國際會議的同傳系統(tǒng)的設計建設和技術運維工作。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qū)、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和IOC之間頻繁召開國際會議,視頻會議+同傳的形式場場可見,但不是每個遠端分會場都具備設置本地同傳的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實現(xiàn)遠程同傳的技術落地。
同傳設備是實現(xiàn)國際會議同步翻譯不可缺少的系統(tǒng)設備。同傳譯員通過耳機收聽源語發(fā)言人的演講,同時同步將內容翻譯成指定的目標語言,而與會代表通過接收裝置將其調整到所需語言頻道,然后從耳機中收聽相應的譯語輸出[1]。
同傳系統(tǒng)是一套專業(yè)的硬件系統(tǒng),包括會議主機、同傳主機(有的品牌與會議主機共用一臺)、譯員機、紅外輻射板、紅外接收機以及同傳譯員間等設備,整個系統(tǒng)任何一個設備缺一不可[2]。如果是臨時同傳需求,則需要帶著上述設備到會場臨時搭建、安裝、調試,頗為復雜。系統(tǒng)連接方式如圖1 所示。
傳統(tǒng)同傳會議基本都是本地同傳的需求,通過紅外輻射方式將各語種傳輸至紅外同傳接收機供與會者選擇收聽。不管是語種有多少或者是會議級別再高(如G20 峰會、一帶一路、金磚會議等),傳統(tǒng)同傳都很難將譯語傳到會場之外。因此,遠程云同傳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冬奧組委的一次重大視頻會議中,主辦單位提出了視頻遠端分會場也需要主會場同傳服務的需求,遠端不設置同傳服務,省去同傳譯員和設備的高額費用。
應用傳統(tǒng)同傳設備,可將主會場的一路同傳語種通過視頻會議傳給遠端,但同時只能選擇一路來收聽,無法自由選擇通道來收聽,只能為臨時方案。于是,本次會議設計了云同傳的概念,以完成此次會議的多語種傳輸功能。
傳統(tǒng)同傳和遠程同傳的設備區(qū)別及其優(yōu)劣對比,如表1 所示。
方案借助視頻會議系統(tǒng)實現(xiàn)遠程同傳功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紅外同傳的傳輸方式,摒棄原同傳系統(tǒng),采用手機、平板電腦客戶端等終端設備代替?zhèn)鹘y(tǒng)同傳接收機,實現(xiàn)多語種的收聽;可實時將會場聲音、直播視頻、PPT 等資料遠程傳輸給譯員,提升翻譯譯出率,保障會議翻譯的精準性。
會議設置3 套視頻會議系統(tǒng),虛擬3 個會場——會場一為原音會場,會場二為中文會場,會場三為英文會場,系統(tǒng)組網如圖2 所示。譯員間放置3 臺電腦,分別加入3 個會議中。譯員收聽會場一的聲音,分別通過會場一和會場二的電腦進行語種的翻譯工作。與會者通過加入各會場的號碼選擇語種,同時還能在客戶端觀看直播視頻、PPT 等資料,便于與會者得到沉浸式的感受[3]。
本次會議共計分會場20 余處,如果每個分會場均有同傳需求,則在設備搭建、運輸、配置、譯員配置以及調試人員配置等各方面均需資金支出。如表2 所示,應用遠程云同傳后,上述費用可節(jié)省約30%,大大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達到了多贏的利好效果。
表1 兩方案設備的區(qū)別及優(yōu)劣性
表2 遠程同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設計的遠程同傳系統(tǒng)的應用,在冬奧組委會遠程同傳會議史上是首次應用,得到了極佳的效果和體驗,提升了系統(tǒng)的運行保障率,使會議主辦方在便利性和成本節(jié)省方面實現(xiàn)了雙贏,同時具有極大的推廣前景,對整個同傳行業(yè)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