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尛
減“塑”生活,你必須面對的新模式
一次性吸管、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牙刷,諸多“一次性”讓我們的生活便利舒適的同時,也在造成很大的困擾。塑料污染這么多年來,一直是困擾世界的大問題。研究表明,全球192個沿海國家僅2010年向大海輸入的塑料垃圾量大約在400萬噸~1270萬噸左右。塑料在海洋中逐步積累,目前全世界海洋漂浮塑料垃圾的量估計高達25萬噸之多,海洋幾乎成了一個“塑料世界”。而接下來,拒絕“一次性”,開啟減塑生活模式可能是你必須面對的問題。
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y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qū)、景區(qū)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縣城建成區(qū)、景區(qū)景點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賓館、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2年底,全國范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xù)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2020年9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施行。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規(guī)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在政策強制規(guī)定和部分企業(yè)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入限塑的行動中。
微塑料,防不勝防的污染
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關于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
與“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的危害體現(xiàn)在其顆粒直徑微小上,這是其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于環(huán)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加利福尼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魚類市場中,1/4的魚類的小腸中含有塑料微粒。
《環(huán)境署2014年年鑒》和《評估塑料的價值》報告指出,塑料污染威脅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以及旅游業(yè)、漁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引起了人們對微塑料的注意。
1.微塑料在哪里?
目前環(huán)境中微塑料無所不在。
自來水
美國華盛頓一家公益互聯(lián)網(wǎng)通訊社(Orb Media)聯(lián)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對十多個國家的自來水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全球83%的自來水中含有塑料微粒,這意味著數(shù)十億人的飲用水受到塑料污染。
食物
如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德國的啤酒中每升的微塑料含量高達150個,蜂蜜中每千克最高達400個,加拿大的養(yǎng)殖貽貝每千克軟組織中最高達1.3萬個,海鹽每千克微塑料含量最高為681個。
2.微塑料從哪兒來?
微塑料污染是多元化,其來源大致可分為陸地來源和海洋來源,而陸源微塑料的輸入是主要來源,包括以下兩種。
“初生”微塑料
為工業(yè)和國內(nèi)用途而制造,常見于日常生活中的化妝品或者清潔用品,如牙膏和去角質(zhì)膏中使用的摩擦劑“微珠”、紡織品和纖維服裝、陸地運輸過程以及塑料制品加工等,這些微塑料通過廢水處理廠被排放到河流等自然水體中。
“次生”微塑料
由大型塑料垃圾經(jīng)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可以直接從海岸線或通過河流和污水管道進入海洋。
3.微塑料會危害人體嗎?
游蕩的微塑料很容易被貽貝、浮游動物等低端食物鏈生物吃掉,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只能在胃里一直存在著,占據(jù)空間,導致動物生病甚至死亡;而如果是帶著有機污染物的微塑料被吃掉,那對于這些浮游生物的傷害更是雪上加霜,污染物在生物體內(nèi)酶的作用下釋放出來,加劇它的病情。貽貝、浮游動物等處于食物鏈底端的生物會被上層動物吃掉,而微塑料,甚至微塑料和有機污染物都進入了上層動物體內(nèi),食物鏈一個特征是“富集”效應,也許在底層動物體內(nèi)有害物質(zhì)只有1%,但是到上層就變成了20%,這樣會使大量的食用微塑料的生物生病或者死亡。食物鏈的頂端的生物是人類,人類在富集的作用下,會累積大量的微塑料在體內(nèi),這些難以消化的小顆粒對人產(chǎn)生難以預計的危害。
拒絕“一次性”生活才是環(huán)保關鍵
我們都是塑料垃圾的制造者,一次性吸管、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飲料瓶……《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推廣應用替代產(chǎn)品:
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huán)保布袋、紙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能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
推廣使用生鮮產(chǎn)品可降解包裝膜(袋)。建立集貿(mào)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
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稈覆膜餐盒等生物基產(chǎn)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產(chǎn)品。
在重點覆膜區(qū)域,結合農(nóng)藝措施規(guī)?;茝V可降解地膜。
禁用塑料吸管,不少網(wǎng)友將希望投向了紙質(zhì)吸管。在不少人眼中,紙質(zhì)產(chǎn)品對環(huán)境更好,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對個人來說,你可以這樣來開始自己的減塑生活:
1. 當需要購物時,請隨帶可重復使用的袋子。雜貨店長期以來一直是一次性塑料袋的主要來源,但塑料袋無處不在。避免它們的最佳方法是隨身攜帶織物,無論你走到哪里。許多商店出售可重復使用的袋子,但你可以通過自己制作布料來省錢。
2. 買咖啡時,帶上自己的杯子。一次性咖啡杯是塑料廢物的巨大來源,但這個問題很容易避免。許多咖啡館出售可重復使用的杯子,甚至給自帶杯子的顧客折扣。如果你經(jīng)常在上下班途中喝咖啡,試著買個金屬滾筒。另一種選擇是留在咖啡店,讓咖啡師將你的咖啡倒進他們的杯子,而不是紙杯。
3. 外出時攜帶可再灌裝的水瓶。與其購買瓶裝水,不如購買更可持續(xù)的東西。在運動等活動中,嘗試使用鋼瓶,以尋求防損傷選項。玻璃更脆弱,但也善于保持熱水溫暖。你甚至可以得到一個可重復使用的塑料瓶,這仍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比購買多個一次性瓶子。
4. 自帶餐具,避免依賴塑料餐具。在快餐店和其他小場所準備塑料叉、刀和勺子。下次你進去的時候,在家里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用塑料說“不”。你可以把金屬餐具卷在袋子里,然后帶回家,吃完飯后洗凈。
5. 拿你自己的容器來包裝食物和剩菜。餐館把剩菜放在小塑料盒里,一旦你到家,這些塑料盒就不可避免地會扔進垃圾箱。零售商現(xiàn)在銷售這些容器的可重復使用版本,但你也可以利用你擁有的任何可重新密封的食品存儲容器。每當你需要隨身攜帶一頓飯時,就使用這些容器。為了減少更多的塑料垃圾,每次去餐館時,都隨身攜帶一個容器。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