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學
統(tǒng)編教材在四年級上冊編排了提問策略單元,“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又編排了與提問策略有關的內(nèi)容“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去解決”。這樣的編排對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課堂教學該如何落實提問策略呢?
一、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提問策略單元的教學目標有別于其他閱讀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提問策略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懂得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學習提問策略直至掌握提問策略。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不知道怎么提出問題,有的不敢提出問題,更不會主動去理解、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其中最主要的根源是沒有創(chuàng)設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害怕說錯后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自尊心受到傷害。
四年級上冊的“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既是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更是喚醒學生提問的意識,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比如,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讀課文,積極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即使有的學生提出類似“一個豆莢里為什么是五粒豆呢”“小女孩安靜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著,而她的母親每天到外面去掙點兒生活費。她母親會掙什么錢呢”這樣與課文的學習關系不大的問題,教師依然要給予充分肯定,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從而促進學生提問能力的發(fā)展。
二、教給提問策略方法
學生有了大膽提問的意識,就要學會邊讀課文,邊把問題寫下來。怎么做?初始階段筆者認為需要教師的示范。示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我為什么要提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我是如何提出來的,以后遇到其他課文我又該如何提問。比如教學《蝙蝠和雷達》可以結(jié)合文中一位同學的問題和老師的問題進行示范。告訴學生,當我讀到課題的時候,我要提出問題,我將停止閱讀,把問題用便利簽寫下來:“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碑斘易x到第2自然段的時候,我會把問題寫下來:“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碑斘易x到第4自然段的時候,我會寫下問題:“‘橫七豎八是什么意思?!碑斘易x到第5自然段的時候,我會把問題寫下來:“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碑斘易x到第7自然段的時候,我會寫下我的問題:“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是什么?!碑斘易x完全課后,我會提出以下問題:“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碰到了飛蛾、蚊子會怎樣?!薄吧钪羞€有哪些發(fā)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fā)?!边@樣,就讓思考變得形象、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然后要求學生嘗試提出自己的問題。
教會學生基本的提問題的方法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進一步明確提問題的策略。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課時,教會學生既可以針對課文的一部分內(nèi)容提問,也可以針對全文提問。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問,既可以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問,又可以針對寫法提問,還可以針對得到的啟示提問。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和《蝴蝶的家》時,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積極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準確梳理所提問題
學生經(jīng)過訓練,掌握了提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具有了大膽提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并且提出了許多問題,這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會懂得梳理這些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處理。
在師生所提的這些問題中,其實包含了兩類問題,第一類是淺層問題。也就是在找到答案之后無需繼續(xù)思考,思考到此結(jié)束。比如,上文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中提出的“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這個問題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第二類是深層問題。也就是完成閱讀之后,仍然不知道問題的答案,需要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思考將繼續(xù)進行。比如,上面提到的“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必須讀完全文進一步思考之后才可以找到答案。又比如,“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碰到了飛蛾、蚊子會怎樣”這個問題必須進一步思考,還要查閱相關資料之后才可以回答。像這樣的問題就是深層問題。淺層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問興趣的培養(yǎng),但是不利于學生的積極思考;深層問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但是對部分學生而言,可望不可即。教學時,需要因材施教,兩種類型問題需要因人而異地進行。
學生思路打開了,提出并寫下了許多問題,這時候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學會梳理這些問題。比如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有文中的一位同學閱讀時和閱讀后提出的問題,還有課后題中一個小組整理后的問題,還有班上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如“靠什么呼風喚雨”“百億光年有多長”。有了這些問題,就要指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分類。像“‘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有什么區(qū)別?”“什么是‘程控電話”“靠什么呼風喚雨”這樣的問題就屬于淺層問題。它們不影響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不需要大量的思考,有的在文中就能找到答案,有的只要查閱相關資料就能弄明白。學生能提這樣的問題也需要積極地鼓勵,大膽地表揚,創(chuàng)設良好的提問氛圍,旨在培養(yǎng)提問的興趣。像“為什么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什么意思?20世紀的科學成就為什么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這樣的問題就屬于深層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可以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特別是像“現(xiàn)代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全是好處嗎”這樣帶有思辨性的問題,更加能夠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思維的深刻性。這樣的梳理分類,同時也是在告訴學生要大膽提問,掌握提問的方法,更要盡量提值得思考的問題。
接下來的略讀課文《蝴蝶的家》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實踐操作。通過練習,教師作簡單的指導,為四年級下冊的“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去解決”作好鋪墊。
總之,提問策略是通向閱讀理解、提升閱讀能力的窗口。提問策略單元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學會提問,并將單元學習成果運用到今后的閱讀之中,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閱讀者。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實驗小學?搖本專輯責任編輯:林彥?搖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