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翎
一、引言
小學英語課改強調英語學習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能動的、快樂的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對于外語初學者而言,由于接受程度的不同,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處于不同層次。而表演是一種以“合作”為主要形式開展的現(xiàn)代化交互學習,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合作表演,孩子們能夠相互學習其語言表達;表演同一角色的孩子們又能相互借鑒。因此,表演即能自然地將聽、說、讀、寫各種語言技能融為一體,又能充分引起低段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
二、表演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觀念陳舊
很多教師的觀念流于形式,認為表演應該是短劇或故事之類的。但對于起始年級來說,學生接觸到的英語語量不夠豐富,對西方文化又不夠理解,很難快速掌握理解短劇故事的文本加以表演。尤其對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不像城市孩子,可以利用培訓班或者和父母交流學習,學校之外能操練的外語環(huán)境幾乎沒有。也有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借助文本才可以表演,觀念比較狹隘。
誤區(qū)二:目標混淆
表演目標設計欠缺層次性和可操作性。在表演前教師沒有讓學生準備充分,而是拿著書本隨意朗讀,為演而演。表演前老師對表演過程中學生應該注意的語言、表情、動作、語調等也未作輔導,甚至沒有進行任何啟發(fā)就開始表演,導致初學英語者毫無頭緒,亂演一通。
誤區(qū)三:評價不當
表演過程中,教師不講究策略,一發(fā)現(xiàn)讀音不準確就打斷學生,糾正錯誤。表演結束后,教師可能為了課堂教學進度由教師自己隨意給個評價:Good! Great!草草了事,或者只表揚表演好的同學,而對其他人未做評價,沒有花一些時間對每個孩子的表演給予具體反饋,導致部分學生失去表演熱情。
三、“表演”練習英語的具體策略運用
低段小學生很有表演欲,表演也是一種最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轉變教師和學生角色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利用角色表演不僅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讓孩子不再害怕和老師表達英語,敢于開口。而且表演的重要特征是仔細聆聽,還能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訓練自己的言語表達,提高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很多時候需要學生在表演前先聽一聽、讀一讀文本。可以這樣說,在表演時,語言和非語言方面的表情、動作等結合在一起,無論是對身體、智力、認知和情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則,表演也為學生提供使用學過的語言的機會,同時也會在教師或同學補充單詞或短語時接觸到更多的語言資源。由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由點及面
在大多數(shù)教師的印象中,可能認為表演就是演一個故事或者短劇,但是對于一門外來語言,尤其是低段,一開始表演故事和短劇不太切合實際:一是接觸的資源有限,二是課外沒有有效的各種教學輔助輔導。因此,我們低段孩子的表演可以由點及面,循序漸進。
1.由“詞”入手
三年級的孩子剛接觸英語,對這門語言充滿了好奇。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喜歡模仿,愛表演。因此,對于起始階段的學生,筆者更加重視“演”的力量。如一開始學習“Hello”一詞,筆者用不同語調表演,可以是沒看到人時那種詢問的打招呼“Hello?”用來表達有人嗎?也可以是見到本人時那種肯定的打招呼“Hello!”。再比如用疑惑的表情詢問好不好“Good ?”用肯定的表情回答“Good!”這種微型對話很有意思,它需要學生先通過認真聽語調去揣測對話所表達的意思,然后再進行語調練習表演去清楚地表達。
英語中的語調有著多種功能,像這樣的基于一個單詞的小對話,生活中也常碰到。但是對于三年級初學者來說,語調是個難題。如果像這樣將語調學習重點放在一個詞上,表達強調、疑問、感謝等感情還是有一定效果的。這種對話雖然很簡單,但還是要給學生練習的時間,讓他們去討論大概會是在何時何地何人說這樣的話,可能會是什么事情,讓學生對這個對話發(fā)生的背景有充分的理解。這樣簡單又有意思的小對話表演練習也能充分調動低段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2.到“句”中去
表演講究“繪聲繪色”“眉飛色舞”,運用面部肢體動作等不僅能使語言生動有趣,還有了直觀的視覺感受。更何況老外的對話文化就是如此?!熬洹笨梢砸栽~的形式,也可以用短語形式,再到短句長句。
3.以“話”提升
PEP新版三年級英語教材中,每個talk中的情景語篇短小精煉,對于初學者來說表演難度不是很大。教師通過設計一定的情景背景,先使學生整體感悟會話內容,再引導學生融入情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對話方式展示內容,通過表演練習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為此,教師要搭建平臺,引導學生融入角色進行情景對話表演。
4.用“劇”升華
PEP三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的Part C部分都有一個以Zoom and Zip展開的小短劇,這些短劇生動、富有童趣,而且每個故事都是以本單元為基礎的一個復習提升。雖然這部分沒有強制規(guī)定為正式課時,很多老師為了趕進度也容易忽視它,但孩子們卻對這兩個小家伙發(fā)生的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為了既兼顧教學進度又能讓孩子在表演中升華語用能力,強化口頭能力的表達,我們平時可以選擇性的挑一些故事表演,并作簡化操作
(二)借“圖”助演
PEP三年級教材talk中的語篇話輪數(shù)不多,純看文本無法勾勒出真實有趣的場景,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非語言語境:圖片。圖片形象、直觀,具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等特點,這是文字不能取代的。三年級教材中,每個情景對話都將圖畫和文本聯(lián)系起來,而且新版的插圖更加具有時代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等特點,以視覺形象補充了文字描述的不足,特別有助于三年級學生更好地理解對話內容,提高觀察,想象,表達及思維能力。
(三)借“畫”助演
三年級的孩子喜歡繪畫 ,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完成作業(yè)后,就喜歡在自己本子上涂鴉。針對這一特性,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簡單的繪畫,再指導學生利用配畫展開英文表演。這種配畫表演可以是單個介紹類表演,也可以是合作對話、故事類表演等。
如PEP三下Unit3單元中,在復習時,筆者嘗試把所學的單詞、對話和兒歌有發(fā)展過程地串起來(如圖4、5所示)。課前先讓學生畫好自己喜歡或者會畫的動物,預設好要表演的內容,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也可以合作完成;課中請學生先介紹表演,如:S1:Look at my giraffe.It's soooooo tall. S2Look at my cat, It has a fat body. See the panda and the monkey run,fun,fun,fun. ... 一邊介紹一邊用動作、語調等夸張地表演體現(xiàn)。接著其余學生可以與其展開對話,來評論或者詢問他的繪畫:例1:Oh,it is colourful.I like it!---Thank you! 例2:What's that?---It's a cat.Your cat is so cute!---Thanks!... .在表演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的膽量得到了培養(yǎng),繪畫能力得到了鍛煉,語用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我們讓學生表演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使用學過的語言,同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去構建他們自己的語言庫。因此,這種配畫表演最好是在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或是作為復習時使用,同時,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在他們詞窮的時候給一些提示。
四、關注情感,合理評價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老師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評價能讓他們高興個老半天,更能極大地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表演中,切不要在表演中途打斷,也不要規(guī)定學生“應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任何符合語言環(huán)境的話都可以被接受。學生也可以重復說過的句子,甚至可以說不完整的句子。只要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在練習表演中,不管他“言”的對否,都要做一些正面、積極的并且具體的評價,再適當?shù)募m正不足。不要只用Good job! Wonderful!這種句子草草了事,也不要只對表演的好的同學評價,而忽視了其他孩子的感受。
評價時,教師可以從語音語調、表情、動作等不同方面進行,如:You have a good intonation!你這句話說得語調很贊,非常有感覺。What a nice expression!你那個表情好有感染力??!對于表演中出錯的,教師可以這樣評價,如:Well done,but can you say it again? Nice work, please read after me...等 。此時,教師可以借助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夸張的語調或適當?shù)闹形淖寣W生理解老師的贊揚。此外,還可以采用學生之間互評、組間評價等形式,但是要引導孩子多用正面的、鼓勵的、積極的言語對每個表演的孩子進行具體某方面的評價,讓那些中下生也有參與的熱情。雖然他們英語說得不夠到位,但是通過表演也能理解文本的背景意義,掌握一定的文本內容,在無形中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表演是在特定情境中一種真實的語言交際,是新課程背景下適合學生練習英語的現(xiàn)代化方式之一。在課堂中實施表演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低段學生的興趣需求;充分考慮表演活動中能夠促進學生哪些語言的習得;充分考慮如何使這種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等。如此,才能優(yōu)化英語表演教學,讓學生“演”出精彩,錦上添花。這也是我們要不斷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