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琦,李 悅,王 悅,李 倩,蔡偉華
(1.北京城建設計發(fā)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 2.東北電力大學 熱流科學與核工程實驗室,吉林 吉林 132012; 3.東北電力大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PCHE)具有換熱效率高、結構緊湊、承壓能力高等優(yōu)點[1],如,與傳統管殼式換熱器相比,PCHE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密度最高可達2 500 m2/m3,耐壓可達60 MPa,耐低溫可達-200℃等優(yōu)點。因此PCHE可廣泛應用于太陽能工程、液化天然氣工程、核反應堆工程等領域中。
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將PCHE應用于工業(yè)制冷[2]。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對Zigzag通道的幾何尺寸進行優(yōu)化以增強換熱性能或減小摩擦阻力損失。Tsuzuki等[3]基于數值模擬的方法,通過改變翅片形狀和角度對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的通道結構進行優(yōu)化,并將模擬結果與傳統的Zigzag通道比較,結果表明:在換熱特性相近的情況下,含S型翅片的流道壓降僅是傳統Zigzag通道的五分之一。Lee等[4-6]通過比較半圓形、矩形及圓形的Zigzag通道截面下的流動與換熱結果,發(fā)現:相同條件下,具有最佳換熱性能的是矩形截面通道流動,但其表現出最差的水力性能,而最差換熱性能的是圓形截面通道流動。分析了幾何參數如通道角度對印刷電路換熱器性能的影響,當冷通道角與熱通道角度相近時,換熱器的效率最高。Lee等[7]還選取了不同的幾何參數及它們的組合作為優(yōu)化目標,對Zigzag流動通道進行改進,以提高其換熱性能,減少摩擦損失。Mylavarapu等[9]針對PCHE半圓形截面通道內層流發(fā)展流動開展數值模擬研究,提出了入口發(fā)展長度計算式和壓降關聯式。Baik等[9]提出了PCHE作為預冷器的設計方法,開展了超臨界二氧化碳PCHE微通道內流動與換熱實驗研究,最終發(fā)展了摩擦因子和換熱新的關聯式。Kwon等[10]針對低溫冷劑的單相、沸騰和冷凝兩相流動開展實驗研究?;趯嶒灲Y果提出了適用于單相流動的修正Dittus-Belter關聯式以及適用于冷凝流動的修正Akers關聯式。李雪等[11]針對PCHE微通道開展三維流固耦合數值模型,研究發(fā)現Zigzag通道的角度顯著地影響流動與換熱特性,并建立了耦合雷諾數、普朗特數和通道角度的流動與換熱關聯式。賴展程等[12]建立并驗證了Zigzag型半圓通道相變兩相流的數值模型模擬,以此模型為基礎,分析PCHE中Zigzag通道內制冷劑流動冷凝特性。結果表明,冷凝流型中環(huán)狀流區(qū)域較大,并且高質流密度下分層流轉化為彈狀流;干度越小,管內換熱系數越大;彈狀流型下的換熱效果最好。
目前針對PCHE研究所采用的流動工質主要集中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水、氦氣等,然而對超臨界甲烷在PCHE微通道內的流動與換熱特性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采用Fluent軟件對Zigzag微通道內超臨界甲烷流動與換熱特性進行數值模擬研究,分析不同結構參數和運行參數對流動與換熱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從而為PCHE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
本文構建PCHE中Zigzag微通道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其由冷流體通道,熱流體通道和金屬壁面組成。冷熱流體通道為兩個完全相同的半圓形管道,熱通道在上,冷通道在下,相互堆疊,構成換熱器的整體結構。其中冷流體通道內為水,熱流體通道內為超臨界甲烷,考慮到合金SS316L具有較高的耐久性,可在低溫高壓等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故換熱器金屬壁面選擇合金SS316L。換熱通道呈周期性分布,總長度200 mm,總寬度2.62 mm,總高度2.92 mm,特征角度選擇15°,一個節(jié)距長為24.6 mm。通道內冷熱流體換熱采用逆流形式。
圖1 Zigzag微通道計算模型
本文共建立了5個不同直徑的印刷電路版式換熱器模型,且冷熱通道具有相同的直徑,詳細Zigzag通道模型尺寸如表1所示。
表1 Zigzag通道模型尺寸
采用結構化網格對流體域和固體域進行網格劃分,同時考慮在冷熱通道壁面邊界層附近進行網格加密,以便獲得更準確的流動信息。冷熱通道的壁面處均設置了8層網格,第一層網格高度0.01 mm,熱通道網格漸變比為1.2,冷通道網格漸變比為1.4,通道截圖網格,如圖1所示。綜合考慮,本文開展穩(wěn)態(tài)數值模擬,選擇SSTk-ω湍流模型和增強壁面函數,選擇二階迎風格式對動量方程、湍動能方程和耗散率方程中的對流項進行空間離散,且壓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詳細模型方程及相關設置詳見文獻[13]。開展網格數無關性驗證工作,從而確保數值計算可靠性。本文選取五套不同網格尺寸,總的網格數分別為220萬、116萬、54萬、10萬。綜合考慮計算時間和計算結果偏差,最終選擇網格數為116萬來開展后續(xù)數值模擬。
本文針對超臨界甲烷在Zigzag微通道內的流動與換熱特性開展數值模擬研究,其臨界壓力和臨界溫度分別為4.60 MPa和190.5 K。為了更準確地模擬,需給出超臨界甲烷的物性參數隨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基于REFPROP數據庫,獲得了不同壓力和不同溫度下超臨界甲烷的密度、比熱容、導熱系數和粘度的相關數據,通過擬合獲得其多項式,如表2所示。
表2 超臨界甲烷物性表達式
考慮到不同直徑Zigzag通道進口截面面積并不相同,因此在設置入口邊界條件時改變的是單位面積上的質量流量,以消除進口截面面積的影響,保證數據對比時結論的可靠性。不同質量流量、不同直徑的熱流體通道進口溫度均設置為316 K,冷流體通道進口溫度設置為296 K;出口處熱通道壓強分別設為5 MPa、5.5 MPa、6 MPa,冷通道壓強設為0.6 MPa。通道壁面設置為無滑移邊界條件。
本節(jié)采用對流換熱系數和壓降來評價Zigzag通道超臨界甲烷流動與換熱特性。通過獲取微通道進出口壓力值進而可求得冷/熱工質微通道內的流動壓降。對流換熱系數h可以通過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q——通道熱流密度/W·m-2;
Tw——通道壁面平均溫度/K;
Tb——通道內流體平均溫度/K。
本節(jié)主要研究Zigzag通道水力直徑對超臨界甲烷流動與換熱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選擇了五種不同直徑的Zigzag通道,分別為1.4 mm、1.5 mm、1.6 mm、1.8 mm和2.0 mm。固定入口溫度和出口壓力,通過通道直徑和質量流速,獲得不同通道直徑下的熱流密度、壁面平均溫度和流體平均溫度、進出口壓力大小,計算對流換熱系數和壓降,并以此作為判斷最佳通道尺寸。對流換熱系數隨通道直徑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其中,以223.8為例,223.8表示的是質量流速為223.8 kg/(m2·s)。
圖2 不同質量流速下換熱系數隨通道直徑的變化
從圖2可見,在質量流速相同情況下,增大通道直徑,PCHE換熱能力卻下降(但對流換熱系數下降幅度較均勻)。其主要原因是在入口質量流速相同時,隨著通道直徑的增加,速度會相應減小;速度越小,雷諾數越小,流動的邊界層越厚,引起溫度邊界層越厚,從而導致通過對流換熱方式的冷熱流體之間交換的熱量就越少。
當進口溫度和出口壓力為定值時,改變質量流速,獲得了不同工況下的壓降值,如圖3所示。對于本文研究工況,通道壓降主要由摩擦壓降和加速壓降組成。從圖中可見,不同直徑的通道,其流動壓降隨著通道直徑的增大而減小。
圖3 不同質量流速下壓降隨通道直徑的變化
本節(jié)研究質量流速對Zigzag通道內流動與換熱特性的影響。質量流速是流體在單位時間內流過單位通道截面的質量,即單位面積上的質量流量。質量流速G與質量流量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1)
式中G——質量流速/kg·m-2·s-1;
qm——質量流量/kg·s-1;
A——通道截面面積/m2。
為保證通道內的流動始終為湍流,選取不同的質量流速時需保證雷諾數足夠大。雷諾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2)
經計算,選擇質量流速的范圍為223.811 6~323.283 5 kg/(m2·s),在此范圍內雷諾數的變化范圍為30 627~63 198,滿足湍流流動的條件。
圖4給出了通道直徑為1.6 mm時,通道內對流換熱系數隨質量流速的變化規(guī)律。從圖中可見,隨著質量流速的增大,雷諾數增大,通道的湍流強度也增大,因此對流換熱系數也隨之增大。此外,還發(fā)現對流換熱系數隨質量流速的增加幅度大致相同。圖5給出了熱通道壓降隨雷諾數增加而增加。此外,在質量流速較低的工況中,其通道壓降的變化幅度稍小于質量流速較大的工況,隨質量流速的不斷增大,壓降差異有逐漸增大的趨勢。
圖4 通道直徑為1.6 mm時,熱通道內對流換熱系數隨質量流速的變化
圖5 通道直徑為1.6 mm時,熱通道內壓降隨質量流速的變化
本節(jié)選取Zigzag通道直徑為1.6 mm,入口溫度為316 K,質量流速為273.5 kg/(m2·s),數值研究出口壓力分別為5.0 MPa,5.5 MPa和6.0 MPa三種壓力下通道內對流換熱系數和壓降的變化規(guī)律。
圖6給出了通道直徑為1.6 mm,質量流速為273.5 kg/(m2·s)時,熱通道內對流換熱系數隨出口壓力的變化??梢姡诔隹趬毫^大的工況中,對流換熱系數卻較低。這是因為出口壓力增加(即流動壓力增加)將引起超臨界甲烷的密度不斷變大,誘發(fā)通道內的流動速度降低,導致流動雷諾數越小,使得流動邊界層增厚,冷熱流體對流換熱的熱量越少,換熱效率越差。
圖6 通道直徑為1.6 mm時,熱通道內對流換熱系數隨出口壓力的變化
圖7給出了通道直徑為1.6 mm,質量流速為273.5 kg/(m2·s)時,熱通道內壓降隨出口壓力的變化??梢?,隨著出口壓力增大,壓降減小,且降低幅度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為了提高通道內的換熱,應盡量選擇較小的出口壓力。
圖7 通道直徑為1.6 mm時,熱通道內壓降隨出口壓力的變化
本文針對通道直徑、質量流速和出口壓力對超臨界甲烷在PCHE Zigzag通道內的流動與換熱特性開展數值模擬,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1)在通道直徑范圍內(1.4~2.0 mm),通道直徑降低將顯著地增強通道換熱特性。
(2)通道質量流速越大,對流換熱系數越大(即換熱效果越好),但壓降也越大。
(3)在質量流速和通道直徑不變的情況下,隨通道出口壓力增大,換熱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