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珠 石琍(通訊作者)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重慶 400030)
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指的是接受過剖宮產的女性再次妊娠且孕囊種植在剖宮產瘢痕處的異位妊娠,隨著臨床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升高,發(fā)病后常會導致患者發(fā)生陰道異常流血、腹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引發(fā)子宮破裂,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可保證患者盡早接受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1-2]。本次研究特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5 例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經陰道二維聯(lián)合三維超聲診斷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分析,詳細研究過程如下。:
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診治的55 例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颊吣挲g22 ~35 歲,平均年齡(29.1±4.5)歲,患者孕周6 ~8 周,平均孕周(6.9±1.1)周,切口處肌層厚度方面,僅見漿膜層患者3 例,0 ~1mm 患者2 例,1 ~2mm 患者22 例,>2mm 患者28 例。
分別采用經陰道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對所有患者進行診斷,所用儀器為美國GE 公司生產的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查時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在二維探頭和三維探頭上套上避孕套,并涂抹耦合劑,探頭頻率設置在5 ~9MHz之間,隨后使用二維探頭和三維探頭經陰道對患者子宮、附件區(qū)域進行掃查,并對患者局部流血狀況、團塊及孕囊位置進行觀察,并測量孕囊和切口瘢痕部位的肌層厚度。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對診斷結果進行分析,先根據二維超聲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診斷,再根據二維和三維超聲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聯(lián)合診斷。
對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確診率進行調查。診斷標準:患者宮腔及子宮頸管內空虛且不見妊娠囊,妊娠囊處于子宮前壁下段肌層,且可在部分患者的妊娠囊內看到胎芽或胎心搏動,患者子宮前壁肌層表現(xiàn)出連續(xù)性中斷,妊娠囊與膀胱間子宮肌層厚度明顯降低或完全消失,經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技術檢查,患者妊娠囊周圍呈現(xiàn)出高速低阻的血流信號,符合以上標準可認定患者為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
我院采用SPSS23.0 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 檢驗,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用百分數(shù)表示,實施χ2檢驗。以P <0.05作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lián)合診斷確診率(95.55%)顯著高于二維超聲診斷確診率(85.45%),數(shù)據經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法診斷確診率情況對比[n(%)]
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是臨床上較為少見的異位妊娠,但隨著臨床剖宮產率的不斷提高,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升高[3-5]。臨床上通常采用經陰道超聲檢查對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進行診斷,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雖然均能較好的對患者子宮內情況進行探查,但是在切口處剩余肌層較厚時,二維超聲便無法對子宮肌層是否開裂進行評估,同時二維超聲也不能很好的確定孕囊和早期絨毛膜板的空間位置,從而導致當切口處肌層厚度超過2mm 時,二維超聲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診斷,但三維超聲檢查可以對患者子宮部位情況進行立體全方位的掃查,從而可能更加準確的判斷孕囊和早期絨毛膜板的位置。在本次結果中,采用經陰道二維聯(lián)合三維超聲檢查的患者,診斷確診率(94.55%)顯著高于單獨采用二維超聲檢查的診斷確診率(85.45%),另外,研究結果表明,二維聯(lián)合三維超聲在診斷切口處肌層厚度>2mm 的患者時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96.43%),數(shù)據經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將經陰道二維聯(lián)合三維超聲應用于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的臨床診斷當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對患者的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