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字知識的認知和文學藝術(shù)的品味,還需要借助課本中豐富的文學作品對學生實施德育培養(yǎng),并借助高尚品德的傳遞和分析有效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zhì),促使學生在文學閱讀中有效實現(xiàn)高尚品質(zhì)的認知和了解,逐步實現(xiàn)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建立和健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德育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既需要借助日常的以身作則在教育實踐中“立德樹人”,也需要借助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講述做到“潤物無聲”的德育引導,幫助每一位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參與中感受到語文教師身上的優(yōu)秀品德,在語文課文的知識學習中實現(xiàn)高尚品質(zhì)的理解和逐步建立。同時,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語文課文資源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培養(yǎng),以期逐步引領(lǐng)學生們感受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理解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進而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參與中被教師的道德品質(zhì)和課本中的高尚品格所影響,并切實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一、《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助人為樂品質(zhì)的感知
如果想要將這個社會建設(shè)得更為美好、和諧,每一位公民都應(yīng)該具備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zhì)。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助人為樂品質(zhì)的傳遞對學生實施德育引導,以期借助日常對學生們的無私幫助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相關(guān)課文的講授,有效幫助學生感知助人為樂品質(zhì)、建立助人為樂品質(zhì)。
例如,在學習這篇課文時,筆者首先請學生閱讀課文,并鼓勵學生在這首詩歌的吟誦中嘗試針對詩歌中主要內(nèi)容進行初步感知。接著,學生們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能力完成了詩歌的有感情朗讀,紛紛表示這首詩歌中寫到雷鋒叔叔幫助年幼的小朋友與年邁的老奶奶,他值得我們尊敬。筆者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借助雷鋒的其他事跡在多媒體屏幕上加以展示,以期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雷鋒身上無私奉獻、助人為樂、關(guān)愛他人的高尚品質(zhì)。最終,學生在語文課堂的閱讀學習和感受中了解、理解了雷鋒叔叔身上可貴的品質(zhì),并結(jié)合詩歌中寫出的內(nèi)容切實了解了“助人為樂”道德品質(zhì)的含義和價值,進而也表示將會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共同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二、《陶罐和鐵罐》:互相尊重、互敬互愛品質(zhì)的了解
無論是在校園生活中、家庭生活中還是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秉持著尊重他人、互敬互愛的道德品質(zhì)進行人際交往。在日常的語文教育中,筆者也注重踐行“生本理念”,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并借助《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的講述為學生展示尊重他人的必要性,進而有效建立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敬互愛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在完成課文閱讀后,筆者請學生任選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的其中之一,對它說一說你最想告訴它的話。學生們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有的學生對陶罐說:“你的謙虛使我敬佩,能夠看到他人的長處是一種美德?!庇械膶W生對鐵罐說“你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知,不尊重他人,我們不喜歡你?!边€有的學生對鐵罐說:“如果你可以像陶罐一樣尊重他人,與他人互敬互愛,也許你也可以變成‘文物,受到世人的喜愛?!薄瓕W生們在課堂發(fā)言中積極參與,紛紛表達出對于陶罐品格的認可和對于鐵罐的批評和糾正。最終,學生們不僅在課堂的文章研讀和分析中感受、了解了陶罐身上謙虛謹慎、尊重他人的高貴品質(zhì),還對于鐵罐身上傲慢、不尊重他人的道德缺陷進行了批判,且最終以陶罐為榜樣,建立了尊重他人、與他人互敬互愛的道德品質(zhì)。
三、《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熱愛祖國品質(zhì)的建立
每一位中國人都應(yīng)該熱愛自己的國家,每一位中國人都應(yīng)該了解中國的歷史,并以史為鑒,照亮自我發(fā)展的未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們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并結(jié)合課文《為中國崛起而讀書》對學生實施引導,引領(lǐng)學生感受文章中周恩來對于祖國的熱愛,有效幫助學生建立熱愛祖國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
例如,在學習《為中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筆者請學生詳細閱讀,并結(jié)合文章中結(jié)構(gòu)的梳理一步一步地引領(lǐng)學生們從周恩來少年時代發(fā)生的事情加以分析,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從建立振興中華的志向等內(nèi)容中詳細體會周恩來建立志向的過程,進而通過多媒體資源展示周恩來在未來的人生歷程中對中國振興付出的努力,且借助課文與多媒體資源的詳細展示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周恩來對于祖國的熱愛,感受到周恩來對于整個國家厚重的大愛。最終,每一位學生都在課堂的體驗和參與中感受到了課文中濃厚的愛國情懷,并切實經(jīng)過課文的閱讀實現(xiàn)了熱愛祖國道德品質(zhì)的建立。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樹立道德榜樣,借助文學教育向?qū)W生展示高尚品德,以期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體驗和參與中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個人高尚品德的建立。同時,教師可以針對豐富的文學作品加以篩選,并選用小學生易于理解、便于感受且其中具有高尚品格的課文對學生實施德育培養(yǎng),進而保證學生在完成知識學習和掌握的同時實現(xiàn)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建立和個人品格的健全。
參考文獻:
[1]李勤魁.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研究[J/OL].學周刊,2020(06).
[2]何書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xiàn)路徑[J/OL].學周刊,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