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學瑩
摘要:20世紀的中國畫壇,突出表現(xiàn)為在西方科學精神的刺激下重新恢復了寫生傳統(tǒng),引入寫實主義,畫家開始逐步擺脫一味臨摹古人和閉門造車的陋習,關注現(xiàn)實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寫實主義在中國人物畫領域影響重大,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寫實主義水墨人物畫也發(fā)生重大變革,陳鈺銘作為當代水墨人物畫家也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的革新主將之一。
關鍵詞:陳鈺銘;寫實主義;水墨人物畫;變革
一、承故納新的創(chuàng)作歷程
(一)初創(chuàng)期
陳鈺銘從小跟隨老師李伯安學美術,之后農村插隊便跟著縣里文化館的武力征老師學畫,在進入天津美院前就大量的臨摹、寫生并創(chuàng)作了許多農民畫作品。后來考入了天津美術學院的繪畫系,學院的全面系統(tǒng)的基礎訓練使陳鈺銘的造型基礎有了較大的飛躍。臨摹、寫生是為創(chuàng)作服務,要做到進出自如,而不能沉迷于其中。重要的是將臨摹、寫生中的收獲儲存于心中,融入到思想深處,在創(chuàng)作中可以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二)轉型期
關于中國傳統(tǒng)與西方素描間的爭論主要停留在技法上的糾纏,陳鈺銘卻提出作品缺乏所畫對象的精神表達,明確人物畫中精神的重要性。1987年創(chuàng)作的《霜月》可以說是他的轉型之作,在80年代中期因新穎而引起廣泛的關注,以一種強悍的表現(xiàn)手法將黃土高原遼闊深沉的精神本質傳達出來。不以積墨的厚重和筆勢的變幻為目的,而是用堅實的線條構建高原的結構,勾勒出高原特有的地貌特征,充分體現(xiàn)了對形體結構的塑造和把握,給觀者帶來強大的精神震撼。
(三)成熟期
1993年入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高研班之后,求師于劉國輝先生對陳鈺銘而言是藝術的重要轉折點,使他受益匪淺進入研究狀態(tài),創(chuàng)作出規(guī)模性的作品。中國傳統(tǒng)水墨技巧與西方造型藝術相互融合,在寫實與寫意間架構全新的筆墨技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表現(xiàn)力。陳鈺銘在繪畫中嘗試將西方素描理念轉換為中國畫的觀察與表現(xiàn)方法,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斷摸索和論證,實現(xiàn)了將素描向筆墨的一次成功轉換。
二、陳鈺銘寫實主義水墨人物畫變革的兩大機遇
(一)黃河兩岸陜北高原的滋養(yǎng)
陳鈺銘曾說:“現(xiàn)在回頭想想,這人生給我了很多經(jīng)歷以后,恰恰是那種窮苦的地方,那種偏僻的地方,那種晉西北的黃土高原,反而造就了我,成了我一個精神家園。”黃土高原以其獨有的魅力激發(fā)了畫家的藝術靈感,通透的筆墨間飽含著渾厚、凝重而深沉的精神內涵。他深切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以藝術記錄畫家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和心路歷程,以普通百姓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來傳達對人性的思考。黃土高原的精神本質深深感染著畫者,帶來新的認知和感悟,可以說陳鈺銘與黃土高原有著割舍不斷的藝術情結,那里的樸素百姓和自然環(huán)境為他的藝術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二)入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高研班
此時期受藝術市場化思想與西方藝術觀念影響較大,中國畫出現(xiàn)了較大的調整,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充斥著“市場味道”。但在導師劉國輝的指導下,陳鈺銘融南北兩派水墨人物畫之長,努力將西方繪畫元素與中國水墨傳統(tǒng)相融合,既保留傳統(tǒng)中國繪畫的寫意精神,以心寫形,以意造形,運用寫實的筆墨風格塑造真實的生活感受,初步形成自己的筆墨風格,《歷史的定格》是當時高研班畢業(yè)的代表作,也是陳鈺銘人物畫道路上的轉折點,通過學院里進一步的深造將他的藝術實踐推向較為成熟的階段。通過作品中生動而略帶夸張的人物造型,以真切的情感打動觀者。這幅作品的成功也為之后創(chuàng)作的一批國家重大歷史題材作品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陳鈺銘水墨人物畫的藝術風格
(一)人物造型
對于藝術家而言,他的生活環(huán)境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藝術氣質和價值取向。畫都濰坊頗有影響力的書畫收藏家田紀文評價陳鈺銘:“中國著名的軍旅人物畫家陳鈺銘先生與陜北的原始黃土高原有著割舍不斷的藝術情結,他對那邊的淳樸百姓以及花草樹木都能激起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彼5狡У纳酱濉⑥r戶、工地,普通底層百姓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對象。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以滄桑的面容,質樸的動態(tài)揭露底層人民最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人物造型不僅具備嚴格與夸張性更具有情感性。
(二)線條
畫家在經(jīng)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后,著重強調對線的表達,他將線的現(xiàn)代感、力量感、深刻性與表現(xiàn)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畫家在畫《歷史的定格》時,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參考了蔣兆和再有日本的赤松俊子及周思聰?shù)淖髌罚敃r因參考資料較少,不得不去了解一些西方的繪畫。而線的藝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特有的藝術符號,在這幅作品中形成一種排列是使用了傳統(tǒng)的中鋒用筆和吸收了珂勒惠支銅版畫的用線,將版畫的元素融入繪畫,同時在新的時代下陳鈺銘通過水墨人物寫生的大量嘗試,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充分體會線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從傳統(tǒng)中探索新的線描語言形式,將他對線的獨特解讀表現(xiàn)在作品中。
(三)筆墨探索
作品總以寫實的筆墨風格來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筆墨間有局部的清晰與銳利,也有整體的混沌與蒼涼,擅長以干墨、焦墨構成畫面的骨架,用濃墨增添了畫面的厚重與神秘色彩,而淡墨則使畫面的各個局部形成一種有機的統(tǒng)一,畫面顯得氣韻生動。尤其在進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畫的創(chuàng)作時,畫面常常表達一種恢宏的使命感和滄桑的歷史感,以厚重的筆墨營造寬厚、沉穩(wěn)且蘊涵悲劇之情的獨特繪畫風格,傳達出畫者獨特的人格魅力,以筆墨的靈活運用來抒發(fā)對人性的思考,生命的悲劇性貫滲透筆墨,在當今中國人物畫壇獨樹一幟。
四、對當代畫家的啟示
陳林曾說過:“只有扎根于傳統(tǒng)的變革才有生命力?!崩^承、革新、發(fā)展,水墨人物畫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對現(xiàn)實的關注是我們每一個畫家始終面臨的課題,我們應該畫我們這代人對這個時代真切的感受。在實踐中多學會自己思考,深入生活關注現(xiàn)實,從中感悟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形式,嘗試探索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現(xiàn)代之路。陳鈺銘始終將普通的普通的人民作為藝術關注與表現(xiàn)的對象,呈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精神中的某些永恒價值,陳鈺銘正在實踐著一條由水墨塑造切入精神表現(xiàn)的藝術之路,他的藝術將會帶給我們新的啟迪。
參考文獻:
[1]卓今.生命的寫真——陳鈺銘的水墨人物畫[J].中國書畫,2015.
[2]牛金梁.悲壯的生命之歌——略論陳鈺銘水墨人物畫的藝術特色[J].美與時代,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