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中緯 趙新朝
摘要:某水電站機組在以往的檢修過程中發(fā)現推力軸承粘滯泵存在卡澀現象,改造前的粘滯泵泵瓦支架與瓦支撐屬于剛性接觸,運行過程中會導致粘滯泵徑向串動,造成瓦支架在瓦支撐內摩擦,甚至發(fā)生卡阻情況,為此對粘滯泵泵瓦支撐座結構進行了改造,在瓦支撐內部增加了銅套,形成一種推力軸承粘滯泵泵瓦支撐座自潤滑銅套結構,可有效防止粘滯泵出現卡澀現象。
關鍵詞:推力軸承粘滯泵;卡澀;自潤滑銅套結構
0 引言
某水電站推力軸承采用油槽外置的冷卻器循環(huán)系統進行冷卻,同時在鏡板處設置了16個粘滯泵,利用鏡板旋轉時油的粘滯作用,形成油的循環(huán)動力,將熱油帶入粘滯泵泵瓦內油腔,流向集油環(huán)管,集油環(huán)管將熱油排出油槽,經外部冷卻器冷卻后流回油槽,再將冷油流向瓦塊。在整個推力冷熱油循環(huán)過程中,粘滯泵起到了保證冷熱油循環(huán)的重要作用。
該水電站共有6臺機組,每臺機組有1臺(套)推力軸承粘滯泵,每臺(套)粘滯泵共由16個粘滯泵組成。
1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該水電站推力軸承粘滯泵在機組運行及檢修過程中均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檢修過程中拆卸推力軸承時發(fā)現,推力粘滯泵泵瓦支架外側與瓦支撐內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甚至出現卡澀現象。粘滯泵泵瓦支撐座改造前的受損情況如圖1所示。
(2)推力軸承粘滯泵卡澀造成熱油泵出受限、冷熱油循環(huán)工作受阻,對推力軸承具有破壞作用。
(3)推力軸承粘滯泵卡澀,會降低粘滯泵泵油效率,對鏡板與粘滯泵泵瓦的接觸面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最終導致推力軸承冷卻效率降低,推力軸承油溫、瓦溫逐漸升高,威脅機組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針對上述問題,經分析討論,我們總結了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推力粘滯泵泵瓦支架與瓦支撐未裝配抗磨襯套,屬于剛性接觸摩擦。機組在運行過程中,粘滯泵隨著鏡板擺動會發(fā)生徑向串動,造成瓦支架在瓦支撐內剛性摩擦,甚至發(fā)生卡澀情況。
2 結構改造措施
為確保冷熱油循環(huán)管路順暢,消除事故隱患,保證推力軸承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提高機組運行可靠性,對推力軸承粘滯泵泵瓦支撐座進行改造勢在必行。我們將推力粘滯泵泵瓦支撐座改造為自潤滑銅套結構。推力軸承粘滯泵泵瓦支撐座改造后的結構如圖2所示。
推力粘滯泵泵瓦支撐座改造后的整體構成包括:導油管與粘滯泵泵瓦相連接,粘滯泵泵瓦與泵瓦支撐座相連,泵瓦支撐座通過螺栓與底板固定連接,泵瓦支撐座設有縱向槽,縱向槽內設置了可滑動銅套,銅套設有與縱向槽開口方向相同的卡槽,卡槽在其開口處設有定位套,定位套內設有導油通道,導油通道的一端設有蓋板,導油通道的另一端與設置在卡槽底部的底孔相通,銅套的外側設有保護套,保護套與泵瓦支撐座相連接,還通過螺栓與蓋板相連。導油管上纏繞有金屬石棉網布層,底板上設有定位銷,定位銷與設置在泵瓦支撐座上的插槽相配合,導油管包括依次相連的平直段、彎頭和垂直段,垂直段與粘滯泵泵瓦相連接,石棉網布層纏繞在平直段上,平直段上還設有用于固定石棉網布層的卡環(huán)。推力粘滯泵裝配好后,調整粘滯泵泵瓦與鏡板的間隙。泵瓦支撐座改造前如圖3所示,改造后如圖4所示。
推力軸承粘滯泵改造后,在500 MW工況下,瓦溫得到了明顯改善,如表1所示。
3 結語
該水電站推力軸承粘滯泵泵瓦支撐座改造為自潤滑銅套結構后,推力粘滯泵在機組運行過程中再未出現過卡澀情況,有效實現了泵瓦支架與瓦支撐的自潤滑運行,減少了滑動部件之間的摩擦力,有效鞏固了推力軸承冷熱油的循環(huán)工作,從而保證了機組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 立式水輪發(fā)電機檢修技術規(guī)程:DL/T 817—2002[S].
[2] 水輪發(fā)電機組安裝技術規(guī)范:GB/T 8564—2003[S].
收稿日期:2020-04-02
作者簡介:字中緯(1985—),男,云南臨滄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電站機械設備檢修、維護及技術管理工作。
趙新朝(1986—),男,云南大理人,工程師,研究方向:水電站機械設備檢修、維護及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