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瑤
摘要:侘寂美學歷史悠久極具東方色彩,它追求空、靜、白的審美和意境,滲透于日本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血液中。本文通過分析日本侘寂美學的特征,總結并歸納其在產品設計中造型、材質、色彩三個方面所體現(xiàn)出的侘寂之美。
關鍵詞:侘寂美學;風格特征;產品設計
1侘寂美學的淵源與涵義
侘寂美學最初出現(xiàn)于禪宗思想,在15世紀中期理論化于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創(chuàng)始人村田珠光摒棄了當時崇尚豪華艷麗的思想,將禪宗思想融入日本茶道文化。而作為美學概念形成于茶人千休利對茶的制法、禮儀、茶具等的觀念。
“侘寂”在日語中的發(fā)音是“Wabi—Sabi” 。侘,在日語中原指不幸、痛苦、粗糙、走向衰亡的事物狀態(tài);寂,最初強調隨著時間與自然演進逐漸衰敗的意思。之后有了空間的寄托含義逐漸擴充,“侘寂”的意義轉換為更深層的追求,不再使人感到悲涼,反而是富有積極意義的思想、美學與世界觀。
2 侘寂美學的特征
2.1簡樸之美
侘寂的茶室空間狹小,草頂、茅舍、泥墻,無一處不顯示著安貧守拙、簡樸克己。但它被稱之為雅室,因為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簡約和質樸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出來的。茶室的主人很可能會被誤認為窮人,但恰恰相反的是他們可能非常富有,精心布置一間茶室,完成全部的細節(jié),它所耗費的精力不亞于搭建一座高樓。茶室中擺放的器物和茶室一起組成了看似簡陋的侘寂空間,但是人們崇拜這樣精心布置的簡陋感。在人們看來,茶室的布置無關乎貧窮與富有,維持簡約質樸的美才是優(yōu)雅高尚的。
2.2殘缺之美
日本禪學思想家鈴木大拙提到:“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物都更能表達精神。因為太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將注意力轉向形式本身而忽視內部的真實[1]。”日本茶室中擺放的器物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比較粗糙、不完美的,器物的邊緣和形狀并不平滑,甚至有時會有一些小缺陷,但恰恰是這種不完美呈現(xiàn)出了一種古拙的質感。正是因為完美的形式被打破,有了小小的瑕疵和損耗之后,便拉近了作品與人之間的親和感,使人產生信任之感。因此侘寂美學認為因偶然因素而殘缺的作品比一絲不茍、完美無瑕的作品更加珍貴。
2.3黯然之美
黯然之美也是對殘缺美的另一種的詮釋,黯然即陰翳、枯淡、澀拙等質感。日本早期的茶室器具都是工匠手工打造,給人的感覺總體是有欠缺不夠完美的,每一處細節(jié),每一處紋理都兼具美與丑的特質。日本是一個崇尚工匠精神的民族,他們相信,經過用心打磨鍛造的器物,會為之注入自己的情感與靈魂。一方面,手工制作存在的瑕疵締造了使用者與器物制造者之間的對話,使用者使用器物時可以通過器物的痕跡想象制作者制作時的場景與運動,從而給人帶來親近之感;另一方面,器物表面的瑕疵感和粗糙感也是器物本身最為獨特的裝飾,它的不完美與不精致體現(xiàn)了器物獨特的黯然之美。
2.4自然之美
侘寂倡導“自然即美”的審美意識,在日本文化中自然如同神靈一般的存在,因而它是一種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思想與審美觀念。他們對經過時間和自然規(guī)律在事物上留下烙印和痕跡的事物情有獨鐘,取之于自然具有自然屬性的材質在使用后經過時間與自然的洗禮,造成的裂痕、粗糙、瑕疵更容易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感知和記憶,使器物更具返璞歸真之感。這些經過時間與自然留下痕跡的器物,能夠使人們觀察自然的目光以及與自然交流的精神世界又有了更為廣闊的拓展。
2.5空無之美
空無也是禪宗思想里十分重要的概念,禪宗思想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性是空的,萬物的出現(xiàn)都是因緣的結果,是虛幻,最終都將歸于空寂。侘寂美學則推崇禪宗的空無思想,在日本茶室的布置中整體給人的感受即是看似空無的。茶室的建筑以及茶室中所擺放的器物都是從不追求華麗的,適當?shù)亓粲杏喟?,將看似無一物的簡約、空白的畫面或輪廓發(fā)揮到極致,以至于看似“空無”的簡約器物達到極致的美。侘寂美學講究用平靜質樸的心態(tài)去體悟萬物的變化,它所講究的空無并不是真的空無,而是物質上的有限,精神上的無限。
3侘寂在產品設計中的體現(xiàn)
3.1簡潔的造型
侘寂美學崇尚簡約質樸,因此在造型設計上常常采用最簡單的點、線、面、體來構成器物的整體造型。不會出現(xiàn)過多復雜夸張的裝飾,只保留最核心的造型來表達留有體悟的造型;另外適當采用能體現(xiàn)自然的原生態(tài)元素,效仿自然的有機形態(tài)也是侘寂美學所推崇的。例如:天然去雕飾的日本食器,看似不規(guī)則的形狀,呈現(xiàn)出有機的自然形態(tài),相對于規(guī)整的造型更讓人覺得有親近感。造型上沒有過多復雜的裝飾,看似簡潔空白的輪廓或造型往往更“滿”,更能拓展認知范圍給人遐想與思考,留有精神上的體悟。
3.2自然的材質
侘寂美學所崇尚的自然之美在日本設計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自然材質中未充分加工的木質、石材和金屬以及天然漆等,會讓人們更有親和感。例如日式的食器,它的材質相對厚重、粗糙,常常呈現(xiàn)出明顯的顆粒感,給人以平易親近之感;無印良品設計生產的環(huán)保飲料吸管,便也是融入了侘寂美學的精神。其材質是采用麥秸稈來制作,經過簡單的長度裁剪和必要的消毒處理,保留材質最天然的質感與肌理,甚至有些粗糙,但這卻是侘寂美學所推崇的對自然的追溯。即使吸管在使用后被丟掉,也可完全被土地降解,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是小麥秸稈的一種價值輪回,是設計回歸萬物本性狀態(tài)。
3.3樸素的色彩
侘寂美學認為艷麗繁復的色彩擾亂了人們的心智,人的視覺范圍是有限制的,去除華麗的色彩能使人感到平靜。顏色上選取較為樸素穩(wěn)重的同色系,如白、灰、赭、棕等能使設計體現(xiàn)更加質樸平淡的印象,進而增強人與自然的親近感。侘寂美學十分推崇運用白色,白色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和包容性,與禪意不謀而合。無印良品的商品大多數(shù)即采用白色、米白、灰色、黑色等較為樸素的色彩,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和色彩,只保留材質和功能本身。例如:無印良品的化妝品收納盒,收納盒整體即采用純白的色彩,因為其材質是白色的聚丙烯,設計師保留了其材質本身的白色,沒有對其進行任何染色處理,給人以平靜、質樸、素凈的感覺。
4結語
侘寂美學由于其根源于宗教,與禪意文化融合發(fā)展積淀至今,已經具有了比之當初更豐富的意義,通過反思現(xiàn)代嚴重復雜的環(huán)境問題后,將對環(huán)境保護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由此產生了一大批具有環(huán)保理念的產品設計。侘寂美學所傳達的理念與設計思想值得設計師們去探討與深思,從人、機、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去考慮產品的設計,將現(xiàn)代設計思想與侘寂美學理念有機結合,從而設計出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產品。
參考文獻
[1]日經設計編《無印良品的設計1》,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