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莉 周喚雄
摘 要:輔導員的管理水平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關鍵因素,輔導員如何科學管理學生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核心內容;本文擬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使輔導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培養(yǎng)學生科學管理水平,使學生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科學管理;學生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不等同于中小學學生管理,也不等同于普通高校學生管理,高職學生管理相比較中小學學生,要管理的比較松散,學生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輔導員不需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無巨細的去問詢問,但與普通高校相比較,對學生的管理要更多、更細致嚴格,例如要求學生上晚自習,出早操等,同時,高職學生在入學成績及在校專業(yè)學習方式方法、技能培養(yǎng)及校園文化等方面與普通高校大學生不同,在此背景下,高職輔導員如何科學管理學生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關鍵因素是輔導員要有正確的學生觀,要學會正確的對待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輔導員才能做好班級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1.1樹立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的觀點
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首要條件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即教師要將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平等的對待學生,不能認為教師是學生的權威,學生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教師,真正體現師生在知識上是授受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教師要把學生當作一個具有獨特的思想、道德、個性的獨立自主的完整的人來看待,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并培養(yǎng)他們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幫助他們正確的面對挫折,發(fā)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教他們自覺、自立、自信、自愛、自強,使他們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學會競爭、學會生活,引導他們懂得尊重他人、愛護公共財物、遵守社會公德,使他們真正成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學生的優(yōu)缺點,要學會信任學生,不要輕易懷疑學生,因為學生最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學生一旦覺得老師不信任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有可能由此失去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因此,輔導員要樹立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的觀點,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內容。
1.2樹立學生是一個獨特的人的觀點
哲人說的好:“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就是說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具有其特殊性,學生也不例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有個性的、獨特的個體,每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存在著不均衡性和差異性,而且,每個學生由于家庭出身、家庭經濟狀況、生長環(huán)境、父母教養(yǎng)方式、個人天賦、個性特征等方面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成長為一個具有獨特自我的人,每個學生都有其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和需要。因此,輔導員就必須樹立學生是一個獨特的人的觀點,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分析和把握學生特點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體察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尊重其個人意愿,關心、體諒、滿足其多種多樣的合理需要,既要看到共同特征,又要看到個別差異,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絕不能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如果強令所有的學生在各方面“齊步走”,那只能是一廂情愿、事倍功半,要有針對性的去教育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師生良好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
1.3樹立學生是一個發(fā)展的人的觀點
我院學生大部分人的年齡都處在15、16—20、21歲階段,這個時期心理發(fā)展滯后,生理發(fā)展超前,心理學家認為此階段是人生危險時期,是一個“難以捉摸、情緒不穩(wěn)定、不定型的”身心快速發(fā)展時期。因此,輔導員在分析研究學生時,要樹立學生是一個處在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人的觀點,切忌以階段性的表現作為終身評價標準,對學生下終極否定評語,以固定不變的眼光來看待發(fā)展中的學生,是有悖于教育規(guī)律的錯誤做法,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對學生擁有極大的熱情,巨大得耐心,才能深入到學生復雜的內心世界中去,才能真正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才能掌握學生心理變化的規(guī)律,與此同時,特別是對待后進生和處理學生錯誤時,更要有發(fā)展的眼光,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如果期望班上每個學生、每門功課都優(yōu)秀、智力都超常,那是不現實的,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可教性,只要教育得法,任何學生都能教育好,可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因此,輔導員應當對學生充滿希望,不要“三歲看老”,對學生失去信心。再者,要充分利用學生發(fā)展的可變性,因勢利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對策,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適應學生思想水平的發(fā)展,使輔導員工作在創(chuàng)新求變的教育理念下不墨守成規(guī),在動態(tài)中仔細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準確地判斷和預測學生的發(fā)展方向,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4樹立師生共同成長的觀點
我國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既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互惠互動的師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學生獲得了知識和進步,而且老師也在知識、情感等方面也有巨大的收獲,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特別是在計算機科學飛速發(fā)展得今天,社會信息量猛增,觀念更新加快,都為人們始料不及,信息和知識的傳播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可能學生從網絡上了解到的新知識、新信息而老師還不知道,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同步進入改革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同步接受新信息,幾乎大家在同讀一本生活教科書,同在一個起跑線上奔跑,也就是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提倡教師向學生學習,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師生關系由原來的“教師權威”發(fā)展成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輔導員必須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觀念。在重視自我充實和自我完善的同時,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以學生之長補自己之短,樹立在師生互動中與學生—同成長的觀點,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放下架子,不以教育者自居,與學生一起追求新知,與學生一起探求真理,以德育德、以情育情、以行育行。在師生互動中與學生一起成長。
2.如何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輔導員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和“靈魂”,輔導員不同的學生觀,在管理班級的方式方法和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有“獨裁型”的輔導員,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個人說了算,他們多用命令口吻和學生談話,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也有“保姆型”的輔導員,不論大事小事,他都要一一過問,使學生滋生依賴心理,缺乏自我管理意識。此外,還有“警察型”、“放任型”、“勤雜型”等輔導員,他們的管理工作或過嚴、或過松,或過粗、或太細。顯然,這幾種類型的輔導員所充當的角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輔導員如何才能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呢?
2.1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輔導員是“參謀”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過去傳統的應試教育方式很難培養(yǎng)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充滿活力的開拓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管理。輔導員在學習、工作、生活上對學生加以指導,為學生出謀劃策,做好學生的“參謀”,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輔導員做好“參謀”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要有針對性、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要力求讓學生既能全面發(fā)展,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各方面特長,只要是學生力所能及的事情,輔導員絕不能越俎代庖。和、等都是展示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和組織才能的舞臺,輔導員要在開主題班會、課外活動、制定計劃、寫倡議書、搞調查研究、值日安排、出勤記錄、教室布置、紀律檢查等班級日常事務管理和組織宣傳等活動時,都要以學生為主體,輔導員只擔任“參謀”的角色,給學生一些有益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2.2深入學生心田,輔導員是“朋友”
由于受“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影響,在班級管理中,使學生的個性普遍地受到壓制,事實上,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是靠強制灌輸或制度管理培養(yǎng)出來的。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要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主動與學生交流,態(tài)度親切誠懇,平易近人,將師愛灑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上,熱情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同他們同悲同喜,爭取成為每個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增進相互理解,從而將教育管理推向更深層次?!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將輔導員當作可信賴的朋友,才會將輔導員的意見在潛移默化中愉快地接受,變?yōu)樽晕乙?。拉近距離能讓學生有一個較為自由寬松的空間,民主平等能解放壓抑的個性,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關注到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尤其是某些方面暫時后進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切不可只對少數學生偏愛,因為只有所有學生敞開了心扉,才能深入了解他們的愿望,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育人工作。
2.3重視主導作用,輔導員是“向導”
作為教育方針的貫徹者、班集體的領導者,輔導員是“向導”,要以身作則在引導學生向何處去、將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通過哪些方式和手段來培養(yǎng)教育學生、如何合理安排教育步驟和層次,體現教育的系列性、序列性等幾方面的問題上做好學生的領路人,確保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使學生在身體、思想、道德和社會行為方面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fā)展。
3.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3.1從進校抓起,從小事做起
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例如像課前準備、桌凳擺放、教室衛(wèi)生、集合站隊、作業(yè)書寫、預習復習、守時惜時、注意力集中等瑣碎細小的事務都應該熔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始終從具體小事中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運動習慣、品德習慣、勞動習慣,以至管理財產、環(huán)保、審美等習慣。使良好的習慣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3.2對后進生壞習慣的改變
現在每一所學校都有一些“問題”學生,或后進生,這些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不但學習差,而且有許多壞習慣,例如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衣物雜亂無章、游手好閑、懶惰、亂花錢、不負責任、不遵守紀律、說謊,泡網吧、上課睡覺、看小說、說臟話、行為粗魯等,甚至有些還有賭博、抽煙等嚴重問題,這些學生他們時常信誓旦旦要改掉壞習慣,但堅持不了三分鐘又恢復原樣,這說明他們已經被長期的壞習慣定格套牢,對這些學生壞習慣的改變,主要要依靠老師和家長配合起來,常抓不懈,不要給他們貼上“壞學生”的標簽而放棄他們,也不要忽視他們身上的壞習慣給他們帶來的危害,要幫助他們改正,建立自信,走向人生的成功。
3.3將培養(yǎng)良好習慣貫穿到整個教育過程中去
我們應該將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思路和理念貫穿到整個教育過程中去,貫穿到整個班級、年級的日常管理和教學當中去,將許多日常行為規(guī)范及教學要求結合起來通過多次訓練、重復、強化、堅持,最終讓他們形成自然習慣,使學生良好的習慣促使教學質量的提高。
3.4持之以恒
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是一個長期、反復、細致、下功夫的過程。魏書生在養(yǎng)成學生自學、預習習慣方面曾經說過:“自學預習一兩次,三四次也不能養(yǎng)成習慣,要持之以恒。三次自學的點能連成自學的線,四條自學的線能構成自學的面;六個自學的面能構成自學的習慣的體,簡單地講一個自學習慣的體由72次自學行動構成?!边@當然只是個比喻,事實上,行動次數越多,習慣形成的就越堅固,越經受得住各種考驗,“滾滾紅塵吹不動、遍地誘惑不動搖”。因此教師必須要有耐心和恒心。
參考文獻
[1] 林展;高?!般@石型”輔導員職業(yè)成長路徑探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年36期.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高校與職業(yè)院校課題研究項目《蘭州市高職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GS[2018]GHBGZ059)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潘小莉(1968.07-),女,漢族,甘肅慶陽人,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為甘肅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各類人群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周喚雄(1980.05-)男,漢族,甘肅會寧人,蘭州交通大學本科畢業(yè),現為甘肅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系授課教師及教學秘書,實驗師,研究方向為: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