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棹
漫步在校園小路,總會有芬芳縈繞四周,將早春淡墨的綠別在心里,柳枝嫩芽羞羞答答地藏在樹蔭下,默默地綻放著,等待著一鳴驚人。同在樹蔭下還有一群孩子,肅穆的神情專注地讀著一本書,像個朝圣的使者,虔誠地匍匐在信仰路上。
沖破自卑的孩子
他叫楊建國,一個農(nóng)村孩子,剛進這個班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他。他濃眉大眼透著膽怯,衣著樸素卻很干凈,第一印象讓我有了讓他當班長的意向。我與他交談,他臉憋得通紅,小聲對我說:老師,我當不了!我看他缺乏自信,就鼓勵他:我看你行,試著干。他勉為其難地答應(yīng)了。在具體工作中他格外認真,我很喜歡這樣的孩子,唯獨缺憾就是有些自卑,我得想辦法幫他找回自信。
記得那節(jié)語文課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延伸閱讀環(huán)節(jié)里,我讓同學們仿寫這首詩歌。在走廊轉(zhuǎn)悠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詩寫得相當不錯,就讓他在課堂上朗誦。不料他支支吾吾地說:老師,我普通話不好。我說:大聲念出來,興許很好聽的。這時,全班同學自發(fā)地鼓起掌來。他在朗誦中,從起初的顫抖到中間的入情再到最后的高昂。同學們被感染了,從開頭的戲謔到中間的感動再到最后的認可,熱烈地掌聲久久不息。從那天起,他愛上了寫詩,班級管理更加用心了。我將他的詩歌分享到我的空間里,一篇一篇保留了下來。一次語文課堂上,我問同學們:“清高”是什么?在這個被金錢污濁的社會一角,這個詞語還有生命力嘛?也許它只是一種理想,也許它包孕著別的含義。想不到簡簡單單一個問題,引發(fā)了學生們的深思,讓我感動。我覺得無論答案怎樣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種求索的精神和勇氣。
孩子自卑是一種正常心理,所不同的是有些學生反應(yīng)輕,有些學生反應(yīng)重。如何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心理誤區(qū),是每個班主任應(yīng)該努力的方向。若我們置之不理,很有可能讓這種自卑擴大化,以至于將一名優(yōu)秀的孩子埋沒在學困生里。
挽回你的遺憾
他叫王俊峰,是我剛帶班時那一屆學生。他皮膚黝黑,小平頭,性格靦腆,在聊天中得知他與我是半個老鄉(xiāng)。他穩(wěn)重老實,寫得一手好字。那一年,學校要求每個班級辦一期黑板報參加評比,我讓他去辦。他寫的字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贊美。此刻,我雖看到他一臉的靦腆,但心里卻一定比我更高興。
不久他請了假,假滿了仍不見回來,我很著急。聽班上幾個同學說,借了他們很多錢。還說他手機上收到一條短信,內(nèi)容是:恭喜您手機號碼中獎了,獲得我們公司獎金98000元,請您盡快辦理領(lǐng)取,同時需繳納匯費500元。他心動了,開始匯款,就這樣被套住了!300元、600元、1000元,斷斷續(xù)續(xù)匯了5000元,最后聯(lián)系他的那個手機號碼無法接通,才發(fā)現(xiàn)是個騙局。而這些錢除了他自己節(jié)省的生活費外大部分是向同學借的,無奈只能偷著出去打工掙錢還賬。聽到這些,我及時與他家長聯(lián)系,在他QQ上留言:俊峰,人生有很多挫折,你面臨的這些只是冰山一角,你不能選擇逃避……你學習成績優(yōu)異,一定能考個好大學……希望你早日回來,回到課堂里,老師等著你。我的留言還真起了作用,三天后他回到了學校。他經(jīng)歷了這場磨難,更加努力學習,兩年后高考被一本院校錄取。
愛的傳遞
那年,我放下書本,又拿起書本。那年,我稚氣未脫,卻要為人師。來到四中,學校委以重任,讓我擔任高一五班班主任,代高一五班、高一六班語文。領(lǐng)到任務(wù)那天,我一個人來到教室,看到三尺講臺和空著的座位,深感肩上擔子很重。
開學那天,同學們陸續(xù)報了名。第一次班會上,面對比我小不了幾歲的學生,面對不時響起熱烈地的掌聲,我的心在沸騰。
9月10日教師節(jié),我走進教室,走上講臺。在班長“起立”聲中全班同學起的端端的,齊聲說:老師,節(jié)日快樂!老師,您辛苦了!”接著一位同學捧著小禮盒,走上講臺贈予我。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我手足無措,心理極度滿足讓我的語言和表情都慢了半拍,這可是我當了教師在第一個教師節(jié)收到最有紀念意思的禮物,我不知道用怎樣的心得來表現(xiàn)這份情誼。我接過禮盒,向同學們深深地鞠了一躬,發(fā)自內(nèi)心說了聲:謝謝!教室里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以后的教師生涯中,我在想,無論什么都大不過一個“愛”字。沒有愛,教育就變得蒼白。沒有愛,一切都顯得虛誕。沒有愛,更談不上做個好老師。我在想,事物之間的平衡,更需要一個導管去傳遞能量,而師生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大愛。
春天給山坡涂上了綠,五顏六色的花朵撒滿校園小路,輕吟的書聲徐徐傳來,讓此刻的美顯得溫情多彩。我不忍心破壞這種意境,只能悄悄走過。記得陶行知先生一句話: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就是我這一生的大事。朱自清先生也說過:教育者須對教育有信仰心,應(yīng)努力成為以教育為信仰的人。當我前行的道路受阻時,它會為我指明方向,啟迪我的教育人生,為我們明天的信仰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