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讀罷張亞凌這篇《流瀉在后院的時光》,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出這么一句話:童年,是搖曳在歲月枝頭的永恒風景。確實,童年生活是生命剪影中一縷難以忘懷的曦光,是一抹令人心動的莞爾微笑。
當目光在文字里游走,與作家為我們所營造出來的世界不期然地相遇。就是這么一方被奶奶打理出來的菜園,順理成章地成了孩童的天堂。童年的帷幕徐徐拉開,童真的好戲閃亮登場。那些蔬菜仿佛是修煉多年得道成仙的大神,在菜園的方寸間活躍異常:韭菜的詭譎、辣子的妖嬈、西紅柿的賴皮、茄子的放肆、南瓜的隨性、牽?;ǖ寞偪瘛⑺募径沟臓庝h……原本最普通最常見的蔬菜在作家筆下是那么喧嚷而富有生機,又顯得那么有趣,令人回味無窮!
其實這正是童真的體現(xiàn)。在孩童眼中,萬物有靈,皆言人語;在孩童心中,一草一木都是朋友,一蟲一獸都有歡喜。當我們把自己降低為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員,就能發(fā)現(xiàn)動植物們都有它們獨特的魅力。蛙聲此起彼伏,蟋蟀淺吟低唱,藤蔓滿天瘋長,瓜果四處飄香……只有我們潛下心來,用童真的眼光去觀察,去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最本真的美好。這一點,這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本文寫了兩個最愛,一是黃花菜,二是掏雞蛋。前者狀如喇叭的秀美、吃著軟和的柔美大概是深受作者喜愛的原因吧!后者寫去雞窩拾蛋更是一絕。與生蛋母雞的默契、拾蛋動作的嫻熟、賞雞蛋的欣喜自足,這些都讓養(yǎng)過雞的人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這種默契,才讓文章有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讀到這個情節(jié),我突然想到自己童年時候的一段經(jīng)歷。以前我母親養(yǎng)雞的時候,我也好奇雞蛋是如何生出來的,于是趴在雞窩前一探究竟(其實,更準確地說是頭都快要扎到雞窩里了)??梢韵胂竽菢拥膱鼍埃粋€瘋丫頭在雞窩口趴了半天,只為等待雞蛋從母雞屁股里“溜”出來的那個瞬間。結果,雞生蛋的景象倒是看見了,連同雞糞濺在臉上、雞毛沾在額頭,還有從此以后總懷疑自己臉上臭臭的那份糾結,至今令我記憶猶新。這種冒著傻氣的事情自然不會再做第二次,但是童年的那種單純,有時想來卻讓自己綻開了長久的笑意,那笑意漫過光陰,鐫刻在童年的記憶深處!
就在讀者沉浸在美好回憶中的時候,文章的情節(jié)又節(jié)外生枝——奔跑中將雞蛋跌破。本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小冒失、小錯誤,但是作者把個中細小微妙的情感驟變描摹得淋漓盡致,這種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處理,是最值得人贊嘆的地方。拿雞蛋時候的雀躍、打破雞蛋的自責、大人原諒后還難以釋懷的執(zhí)拗……這些何嘗不是我們遇事遇人時的連鎖反應呢?遇到意外收獲時,我們往往難以把持自己內心的喜悅,難以掩飾眼角眉梢的笑意,言行舉止中已經(jīng)亂了方寸(只是有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一旦樂極生悲抑或是失手犯了錯誤,本能的懊悔自責便涌遍全身;最真實的是對方都不再追究的情況下,自己還是難以放下。文章把孩子的單純、善良、懂事和大人們的豁達刻畫得入木三分。讀完文章后,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就是因為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感到真實,感到親切,感到“接地氣”。
一方菜園,上演著蔬菜你唱罷來我登場的季節(jié)大戲;一排雞舍、一群母雞,演繹出孩童心性的至真至純。讀罷此文,感慨良多,并心生祝愿:愿星星都能住進我們的眼睛,愿月亮都能照亮我們的夢境,愿童年的芬芳洇染著萬家燈火的淺淺深深,愿我們用未泯的童真迎接生命的一個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