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涵
光,似電,似火,如星,如沫。在繪畫藝術(shù)中,唯有對光捕捉成功,方可決定畫的成就。在世界的繪畫史上,有這樣一個傳奇,他開辟了一個時代,他是光之子,他是莫奈。
我看過凡·高夢幻神奇的《星空》,也看過達(dá)·芬奇美麗樂觀的《蒙娜麗莎》,可我卻在看到莫奈的《干草堆》的一剎那,被深深地迷住。四面是色彩明麗的樹林,兩垛干草堆立在地上,陽光的影子如此婉轉(zhuǎn),長長短短,短短長長,恍然有舊地重游的熟悉之感。
你可曾見過藍(lán)天白云之下,在風(fēng)光秀麗的綠林和青草地上,突兀地矗立著的干草堆?明天,它們或許會于一把烈火中散為灰燼,抑或作為飼料喂牛喂馬,但莫奈卻在瞬間捕捉到干草堆充滿活力的生命。他耗時兩年,創(chuàng)作了繪畫史上的驚天之作——“干草堆”系列。這無名的干草堆,在光束的交織之下,拖曳著或短或長的影子,而在陰影的背后,則是莫奈莫名的欣喜。他見素抱樸,熱情歌頌著干草堆在平凡樸實的表象之下蘊藏的瑰麗之美。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顫。
作為印象派的開創(chuàng)者,莫奈的一生便是他對色彩、對光與影的不懈追求。他愛上了那些因自然的光影而披上迷人面紗的萬事萬物:一棵柳樹,一方荷塘,一朵蓮花,一片荷葉,一段石橋,一座涼亭……他的畫作因真實的自然、真實的光影而生動,他的心也被這一束光抓住了。大工業(yè)時代為人們帶來了嶄新的生活,莫奈的心隨著時代的脈搏澎湃,他向往光明,向往溫暖,向往美好,他用一顆熱情純真的心,昭示著他熱愛生活的勇氣與對美的執(zhí)著。
晚年的莫奈患上了白內(nèi)障,上帝給他開了一個如此荒唐的玩笑。對于一個畫家而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失去了光明便幾乎等于失去了生命,但他面對困難依舊樂觀,絕世之作——《四季睡蓮》便誕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莫奈在失去光明的情況下,仍舊畫出了天堂般的顏色,這令世人稱奇。
莫奈筆下不朽的光影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光,便能于苦難中釀出結(jié)晶;只要心中有光,便無畏黑夜,無懼寂寞。當(dāng)我們遭遇挫折失敗時,心中的那束光,會指明方向,會給予我們繼續(xù)奮斗的希望。
‖江西科技學(xué)院附屬中學(xué)
‖指導(dǎo)教師:曾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