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普濟分院(523000)方麗敏 彭愛紅 鄧惠暢 黎秀珍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其肛腸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臨床上以肛裂、痔瘡、肛周膿腫、肛瘺最常見,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便血、肛門疼痛、肛門部有腫物脫出等,嚴重影響該類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該類患者病因較為復雜,大致可分為內(nèi)因、外因兩種,導致肛管皮膚、直腸末端黏膜交界處的靜脈叢發(fā)生病變,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惡化,將增加直腸癌風險,極大威脅該類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2]。當前臨床治療該疾病方法諸多,如口服藥物、外用藥物及硬化劑等,以手術治療最為徹底、有效。以往在肛腸手術中,以截石位、側(cè)臥位、折刀位最常見,其體位各具優(yōu)缺點,有關文獻研究,體位選擇與手術方式、部位密切相關[3]。為此,本文研究在肛腸局麻手術分別予折刀位、截石位護理的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200例行肛腸局麻手術患者,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常規(guī)截石位)、研究組(折刀位),各100例。入選患者經(jīng)相關檢查均符合肛腸疾病的診斷標準,并符合相關手術指征,且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意義,還簽署了同意書。研究組患者中有51例為男性,49例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為25歲。對照組患者中有52例為男性,48例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為24歲,平均為(47.25±8.97)歲。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肛腸局麻手術護理,如術中主動詢問其感受,并使用安慰、鼓勵性話語安撫其心理;密切監(jiān)測其各項生命體征情況,并做好保暖等干預;但予其不同手術體位護理,對照組為常規(guī)截石位:患者進入手術間后予心電監(jiān)護,在局部麻醉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信息情況如體重、身高等,為其合理調(diào)節(jié)相關固定支架的參數(shù),支架高度為患者大腿長2/3,患者仰臥于手術床上,臀部置于手術床下段1/3交界的可折處;在其坐骨結(jié)節(jié)、骶骨后部位分別放置軟墊、啫喱墊;與此同時,應注意其腿部傾斜程度,應與手術臺保持一定的夾角為宜,兩大腿之間的夾角呈90度。此外,還應注意小腿的擺放,應將其由下垂位擺放成水平位,并在肢體與支架相接觸的地方放置軟墊或啫喱墊,以減輕肢體及腓總神經(jīng)受壓,上肢外展不得超過90度,以減少上肢神經(jīng)受壓,足尖、膝關節(jié)、對側(cè)肩部在一條直線上。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舒適程度,特殊情況下,若手術操作時間過長,應每隔30min按摩其四肢,每次按摩4min左右即可。研究組采取折刀位:患者入手術間后,接上心電監(jiān)護,患者取俯臥位,協(xié)助其將恥骨與手術床的中下三分之一距離維持在平衡狀態(tài),接著固定其雙向下肢,并在其肩鎖位置放置海綿墊,以將其肩部抬高,胸腹部兩側(cè)輔以長條狀軟墊或凝膠墊支撐,預防腹部、胸部受迫,同時可減少壓迫下腔靜脈回流受阻。與此同時,還將軟枕放置頭下,指導其雙臂自然呈現(xiàn)彎曲狀,分別放置在頭部兩側(cè),雙手也可曲屈放在手術床兩旁的托手架上,但要以布類包裹以免與金屬接觸而發(fā)生電灼傷,護理人員再將其雙腿分開,讓其向下垂落15°,并使其雙腿板之間的角度保持在50°~60°范圍,足背在腿板邊緣處,接著將患者頭部位置的手術床調(diào)低,使其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保持在10°~15°,再利用膠布以使兩邊臀部完成牽引、固定于兩邊手術床邊緣處,使手術視野充分暴露。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體位擺放時間、舒適度及生命體征檢測情況,以評估兩種不同體位護理的效果。在體位擺放時間中按短于3min、長于及其3min統(tǒng)計,而舒適度利用BCS量表評分測量,以0~4分評價,分數(shù)越高表示舒適度較高,并將評分數(shù)值設置為舒適(3~4分)、一般(1~2分)及不舒適(0分)3種等級,舒適度=(舒適+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此外,生命體征觀察指標主要為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
2.1 兩組體位擺放時間情況 研究組患者體位擺放時間短于3min為96.00%,多于對照組的53.00%;而長于或等于3min者為4.00%,少于對照組的47.00%,與對照組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測量情況()
附表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測量情況()
組別 例數(shù) 血壓(mmHg) 心率(次/min) 血氧飽和度(%)對照組 100 115.23±10.23 89.52±8.18 95.12±2.06研究組 100 113.52±10.85 88.14±9.52 94.85±2.16 t/0.32 0.32 0.25 P/>0.05 >0.05 >0.05
2.2 兩組術中舒適度情況 研究組術中舒適度為90.00%,明顯較高,與對照組的75.00%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生命體征測量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手術體位選擇、干預是手術室護士重點掌握技能,合理、有效及舒適的體位選擇關系到手術是否可順利進行及患者耐受程度。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手術室護士,應遵循其體位擺放的三大原則:正確、舒適、安全,以做到協(xié)助醫(yī)師手術開展的密切配合者,患者的保護者,不斷優(yōu)化、改進手術護理環(huán)節(jié)和內(nèi)容,以提高手術治療的療效。本文研究在肛腸局麻手術中,分別采取截石位、折刀位進行手術,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體位擺放時間短于3min者較多(96.00%),術中舒適度較高(90.00%),與對照組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對比兩組生命體征情況,其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肛腸局麻手術中應用折刀位,其體位擺放時間較快,且最大限度提升其術中舒適度,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配合度,以順利完成手術。折刀位與截石位明顯區(qū)別在于,折刀位可有效地避免患者隱私部位暴露,以緩解其緊張、羞澀感;且該體位還可適用于孕婦、過度肥胖及老年患者,其臨床使用性、配合度較高。據(jù)陳東[5]研究報道,在肛腸手術中予患者折刀位,其體位擺放短于3min者占98.00%(49/50),與本文研究結(jié)果相似。
綜上,在肛腸局麻手術中采用折刀位,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可有效地緩解其體位羞澀感,進而提高其手術配合度,快速完成體位擺放、順利開展手術,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手術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