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516000)王芳 林國棟 李春華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肺炎的病原體是肺炎支原體,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以肺炎支原體為病原體的感染性疾病[1]。臨床上患兒常見的癥狀有頭暈、頭痛、發(fā)燒進而導致食欲不振,以至于胃部也受到一定的損傷,且肺炎病原體感染極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安全[2],在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患兒的死亡。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模式的選擇對治療效果有著十分關鍵性的影響,本文針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著重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兒均被我院診斷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兩組患兒的家屬均知曉并同意配合我院治療研究,排除有嚴重精神疾病以及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兒,均無藥物禁忌癥[3]。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5.13±0.64)歲,病程1~15天,平均病程(3.96±0.25)天。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12±0.38)歲,病程2~14天,平均病程(4.12±0.36)天。兩組患兒年齡、病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每天定期查房測量患兒體溫等生命體征情況,給予患兒家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其中主要內容包括:①個性化健全基礎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以及注意事項;確?;純翰》績韧L順暢,定期消毒殺菌,保持患兒居住的舒適性且預防患兒呼吸道再次發(fā)生感染。根據(jù)醫(yī)囑對患兒給予相應飲食指導,制定合理的飲食搭配,保證患兒日常營養(yǎng)充足,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攝取量控制在患兒所需范圍之內,堅持適量進餐,少食多餐食物原則,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為主。②創(chuàng)新人性化的溝通機制:人性化護理模式的中心“以人為本”,護理人員要重視與患兒之間的溝通,增加與患兒的互動性,保持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需要積極主動的關心患兒病情情況,對自身的病情有什么疑惑,面對有疑惑的患兒需要耐心的為患兒講解。治療期間沒有家屬陪同的患兒是護理人員看護的重點,時刻關注患兒舉動,在患兒需要幫助的情況下,積極主動的給予援助之手。③個性化健康教育小課堂:定期給患兒及其家屬開設講座,采用一對多的模式為患兒進行健康教育講解,其中講解的主要內容包括:病理原因、病理狀態(tài)、病情發(fā)展情況、治療方法與方案、預期效果等。讓患兒家屬更好地了解患兒的疾病,正確的認識患兒病情的發(fā)展,了解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影響性、注意事項等,增加對病情的理解,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④霧化治療:根據(jù)醫(yī)囑,積極幫助患兒家屬給予患兒進行霧化治療,每次治療時長保持15分鐘左右,每日1~2次,注意患兒的排痰情況、口腔分泌物排除情況。⑤不良反應護理:治療之前了解患兒有無過敏史,禁忌癥,針對采用霧化治療伴隨胃腸道反應的患兒,及時停止治療。
附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情況對比
附表3 兩組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率比較(n/%)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治療三天后患兒呼吸頻率恢復正常、無咳嗽發(fā)燒情況。有效:治療三天后患兒呼吸頻率基本恢復正常,體溫時常出現(xiàn)波動。無效:患兒治療三天后,呼吸頻率無明顯恢復,治療效果不明顯且情況有惡化的趨向)。②比較兩組患兒退熱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等。③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療效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75.0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附表1。
2.2 退熱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 比較兩組患兒退熱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等情況整體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的情況,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附表2。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率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附表3。
肺支原體感染常見于小兒,由于小兒呼吸系統(tǒng)以及免疫系統(tǒng)機制發(fā)育尚未成熟[4],極易受空氣中病毒的感染,在病原體潛伏的2周內,沒有得到及時的發(fā)現(xiàn)治療,很容易造成肺支原體的感染。
肺支原體感染不是難治的疾病,但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到位的護理,方可提高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以往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滿足不了患兒個性化的需要,單一的護理模式,對于患兒的治療效果的積極影響微乎其微。從上表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對于肺支原體患兒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75.00%,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等情況整體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的情況,對照組患兒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0%明顯高于觀察組患兒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人性化護理模式從患兒所處的基本環(huán)境開始入手,保證了病房的通風性、無菌性,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兒以及其家屬健康教育講解,使得患兒家屬充分了解患兒的病理狀態(tài)以及病理原因,人性化護理模式注重醫(yī)患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以及醫(yī)患關系,方可增加患兒以及患兒家屬對醫(yī)護人員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增加治療的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針對肺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治療效果十分理想,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患兒各體征恢復情況優(yōu)異,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少,基于此,針對肺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