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蓉,向英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臨床實習帶教一直是醫(yī)院最關注的工作之一,實習帶教的目的是彌補緊缺的醫(yī)護人員資源,提高護士的工作技能,豐富其臨床經驗,確保畢業(yè)實習生能盡快融入臨床工作,提升醫(yī)院的整體醫(yī)療服務水平。康復科作為醫(yī)院重要科室之一,臨床對醫(yī)護人員的要求非常嚴格,為了讓實習生更快的適應康復科的臨床工作,需要在臨床實習教學期間,對實習生進行康復指導,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實習生的護理技能,充實康復應用技術[1]。故下文將針對我院接收的60 名康復科臨床實習生展開調查,探討強化康復醫(yī)學指導在教學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和價值。
選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康復科參加臨床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目標,選取60 名以雙色球摸球法分成兩組,每組各30 名,對照組中男3 名,女27 名,年齡20~26 歲,平均(23.11±3.47)歲;觀察組中男4 名,女26 名,年齡21~27 歲,平均(23.27±3.52)歲,選取的實習生均為本科五年制畢業(yè)生,實習期限為一個月。2 組實習生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均衡可比性。
師資水平:帶教老師均具備豐富的帶教工作經驗3 年以上,帶教老師為女性,年齡31~45 歲,平均(38.56±3.11)歲,受教育水平:本科學歷3 名,研究生3 名,2 組師資水平差異不顯著,對比結果P>0.05。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方式由老師代課講解知識點,學生負責聽講和記錄,向學生介紹疾病情況和治療、康復內容,重點介紹突發(fā)情況處理方式和流程,解決實習生的疑問,最后由老師總結全部實習重點[2]。觀察組實習生接受康復醫(yī)學指導,具體教學內容是:(1)康復知識宣教。首先向實習生展示現代康復醫(yī)學模式,重點說明康復醫(yī)學包括保健、康復、臨床學及預防醫(yī)學等,詳細介紹與康復有關的醫(yī)學知識,讓實習生正確掌握醫(yī)學知識的聯系和區(qū)別,重點引入康復知識,并組織學生參與病房訪視,向患者講解康復內容、技巧和治療方案,此過程能讓學生參與并主動學習[3-4]。(2)模式化教學。開展圖片講解、視頻教學和情境模式教學,在模擬情境中帶領實習生與臨床患者面對面交流,實習生通過親身感受參與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運動障礙帶來的危害及痛苦,親切的與患者溝通,相互建立信任關系,主動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困難,多給予鼓勵和支持,引導患者對康復治療充滿信心,以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面對,另外指導實習生以角色轉化方式來體驗患者的處境,帶領實習生參觀康復中心鍛煉的患者,耐心的介紹鍛煉器械的用途,必要時自身示范儀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讓患者深刻的掌握儀器操作技巧和優(yōu)勢,進一步加深其康復知識印象[5]。(3)案例教學示范。在康復科選擇一個典型的病例展開詳細介紹,從患者手術后當天開始進行康復指導,如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傷口及引流管情況,術后每間隔2h 協(xié)助患者翻身,輕輕按摩受壓皮膚,翻身時注意患肢髖關節(jié),將患者的全身整體進行體位更換,以防造成關節(jié)扭轉,術后加強深靜脈血栓、壓瘡、切口感染以及傷口遲緩愈合等并發(fā)癥的預防,結合患者的關節(jié)恢復情況盡早開始被動訓練、主動訓練、體位訓練、下床活動以及步態(tài)訓練等,促使患者的患肢功能盡早恢復。(4)總結和經驗分享。組織實習生參與康復總結會,共同探討科學的康復計劃,分享自己的實習收獲,主動提出自己的缺點和改進方案,歸納和整理自己的康復實習總結[6]。
實習結束后對所有實習生進行統(tǒng)一考核,分別測評其康復基礎理論成績和護理實操成績,采用中文版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CTDI-CV)測評實習生的思維能力,量表評估內容包括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評判性思維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共7 個維度,每個維度分值是10~60 分,總分70~420 分,分值越高其思維能力越強。利用自制的教學滿意問卷調查表統(tǒng)計實習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用軟件SPSS 23.0 統(tǒng)計,定性資料用(%)表示,檢驗用χ2,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 檢驗,P<0.05 統(tǒng)計意義大。
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論、實操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考核成績結果對比(±s)
表1 考核成績結果對比(±s)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評判性思維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評分值顯著比對照組評分高,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2 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對比(±s)/分
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的總滿意度顯著比對照組高,對比差異懸殊,見表3。
表3 教育滿意度對比[n(%)]
臨床實習教學是醫(yī)院招收新鮮血液、引進大批護理人員的重要培訓手段,以往的實習教學方法是以帶教老師授課,學生專心聽講和掌握知識點為主,此教學模式忽略了實習生的個體差異化,沒有良好的培養(yǎng)和鍛煉實習生的操作能力,整個實習過程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實習生的能力無法進一步提升[7]。
康復科的患者類型以運動障礙、神經異常、癱瘓、器官發(fā)育障礙等為主,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臨床治療時需要配合科學、熟練的康復護理服務才能進一步改善其身體功能[8]。在此科室實施臨床帶教必須要重視康復教育,故本文實施康復醫(yī)學指導進行實習教學,不僅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最終取得了理想成績[9]??祻歪t(yī)學教育是通過多種形式對實習生展開宣教教育,以直觀、親身體驗的方式增加實習生的臨床經驗,以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確保實習生能夠充分了解康復科的護理工作,提升自身的康復護理經驗,為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10-11]。結果顯示,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93.55±7.94)和實操成績(92.47±7.54)顯著高于對照組(80.66±6.88、81.31±6.72),其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的滿意度(96.67%)明顯比對照組(76.67%)更高,對比差異懸殊,由此可以證實康復醫(yī)學指導能培養(yǎng)實習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鍛煉其溝通、思考能力[12]。
綜合上述,在康復科臨床實習教學中采取積極有效的康復醫(yī)學指導能保證實習生的綜合成績得到提升,豐富其臨床實習經驗,為今后順利從事臨床工作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