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三伏天烈日當頭,還是三九天刮風下雪,街頭總有這么一群人:戴著頭盔、穿著工服,騎著裝有配送箱的電動車、摩托車,奔忙在取餐、送餐的路上。他們,往往被人們稱為“外賣小哥”。今年2月公布的國家職業(yè)分類目錄中,“外賣小哥”被確定成為正式的新職業(yè)——“網(wǎng)約配送員”。這個新職業(yè)每天的工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有哪些辛苦和快樂?記者跟隨一名網(wǎng)約配送員展開了體驗采訪。
盛夏的中午,氣溫超過34攝氏度。記者和美團“外賣小哥”秦帥一起坐在北京市朝陽區(qū)常營地鐵站外馬路邊的陰涼處,等待系統(tǒng)派單?!皝砹?!”12點15分,聽到“叮咚”一聲響,秦帥迅速打開手機里的APP,點擊“確認接單”。
“咱們快點!不遠,就在旁邊的商場?!币贿呎f著,秦帥一邊起身,叫上記者一起小跑著趕往取餐的門店。取到餐后,秦帥看了一眼送餐地址,隨口說了句:“運氣不錯!”
“為什么?”記者看著訂單上的地址,是附近一個寫字樓的806房間,沒看出什么特別的地方?!?0樓以下都算運氣好?!鼻貛浾f,“咱們快走,到了你就知道了?!?/p>
上車、啟動、出發(fā),對記者來說,想操縱好這輛兩輪電動車并不那么容易。一路上,迎面有些風,也是熱的。頂著太陽騎了幾分鐘,身上就開始不停冒汗了。十幾分鐘后,我倆終于到了訂餐者所在的寫字樓,這時離外賣送達的最后時間還剩10分鐘。記者覺得時間還比較寬裕,停車后想喘口氣,而秦帥卻在旁邊大喊:“別停,快走!”又是一路小跑,到了寫字樓一樓的電梯口,記者打算等電梯,而秦帥卻說:“這個寫字樓的電梯,總是需要排隊。在訂單高峰期,為了準時送達,我很少坐電梯,而是爬樓梯,咱們快走吧!10層以下還比較省力。”
12點42分,記者跟隨秦帥爬了8層樓,終于把餐品送到訂餐消費者手中,這時離接單系統(tǒng)要求的最后送達時間只有3分鐘了?!昂秒U!”記者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就累得氣喘吁吁地坐在樓梯臺階上了。從早晨6點上線接單,到晚上8點左右下線停止接單,秦帥從業(yè)一年多,累計騎行33674公里,每天都配送幾十單,騎行100多公里。在當月的“騎手排行榜”中,秦帥的訂單達到1179單,在片區(qū)所有騎手中排第一名,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單王”。
記者發(fā)現(xiàn),送外賣看似簡單,其實有不少學問。如何搶單、搶什么樣的單,都有講究。一次,接單手機“叮咚”一聲,記者剛想幫著搶單,被秦帥一下子攔住了:“你看,這個單要求30分鐘送達,而現(xiàn)在是下班高峰,從咱這里出發(fā),路上至少20分鐘,其中有兩個路口,紅綠燈時間特別長。這單搶下來,如果不能按時送達,這活兒就白干了。最好讓附近的‘小哥去搶?!鼻貛浾f,要想外賣送得快、送得多,除了靠腿,更要用心。
“送外賣有不少竅門,也需要提前做足‘功課?!鼻貛浾f,在他經(jīng)常服務的約5公里的配送半徑范圍內(nèi),幾乎所有小區(qū)的位置、樓號等情況,都已經(jīng)刻在了他的腦子里。哪個路口的紅綠燈等待時間長、哪幾棟樓可以抄近道……“看到訂單地址的第一時間,送餐路線圖就已經(jīng)在腦子里規(guī)劃好了?!?/p>
現(xiàn)在,秦帥一個月下來,收入穩(wěn)定在1萬元出頭。雖然收入不錯,但秦帥也知道,送外賣畢竟是個體力活?!斑^幾年,想回老家和哥哥一起開超市。”忙碌過后,記者和秦帥終于有時間坐下來,聊起將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網(wǎng)約配送員這個新職業(yè)能接觸到物流配送、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等許多方面知識,給將來開超市帶來不少啟發(fā)。
(摘自《人民日報》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