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娟
文題呈現(xiàn)
一個人如果愿意時常葆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么在大千世界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用故事來表達。有時,讓你熟視無睹的物件也有關(guān)于你們的故事。我們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又是故事的見證者。
請以“我們的故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擬;(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導航
這雖是一道命題作文題,但仍給同學們很大的開放性。寫作時,大家可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會審題,發(fā)現(xiàn)自我
從題目可以看出,本題的題眼是“故事”,限制性的詞是“我們”,不是“我”或“你”,而是“我”和他人或物件之間的故事。如你和你的同學老師、父母長輩,甚至陌生人,都會發(fā)生故事。你和你的家鄉(xiāng)、老屋、等都會發(fā)生故事??傊?,要善于發(fā)現(xiàn),寫出自己和另一人物或物件間的故事。
2.回顧故事,巧設(shè)結(jié)構(gòu)
故事總有前因后果,正如記敘文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一樣,這個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本次寫作是讓你從記憶的倉庫里取出故事,而不是杜撰,這是前提。但如果寫小說,還是可以虛構(gòu)的?!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保畹慕Y(jié)構(gòu)自然可以讓故事波瀾起伏,吸引讀者。
3.總結(jié)提升,引發(fā)共鳴
故事寫出來,是為了引發(fā)讀者共鳴,所以,在故事中或故事結(jié)尾,要不吝筆墨地寫出你的心理活動、感受評價,可以抒情,也可以議論,讓故事意味深長,發(fā)人深省。
寫作思路一:將某一事物作為主要寫作對象,多角度、多層次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的故事
鐘梓鉉
我的故鄉(xiāng)有一座歷史悠久的賓館。它很有特色,四周都是玻璃墻,陽光照射下來時,它會向四面八方發(fā)出耀眼的光,熠熠生輝,奪人眼球。
我們一家的故事就在這座賓館里不斷上演。
1993年,爺爺奶奶帶著爸爸和伯伯向親戚朋友借了錢,蓋了這棟賓館。但出乎爺爺奶奶的意料,賓館的生意挺好,我們的生活也漸漸得到了改善。
到了2000年,為了招攬更多的顧客,爺爺奶奶一咬牙,又將賓館擴建了。慢慢地,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管理賓館已力不從心,爸爸和伯伯便辭去了原本的工作,來到賓館幫工。
我自從能獨立活動后,便在這賓館里玩耍。可以說,我的整個童年都是在這座賓館里度過的。
小時候,因為賓館的樓梯錯綜復雜,我和哥哥最愛玩的便是捉迷藏??擅看味加腥苏也坏健驗檫@里實在太大了!我常常在房間里躲著,但哥哥就是找不到我。那時,我便一人和這間房子獨處,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一想到自己在自己家里,心里就沒來由地感到安定。這份安穩(wěn)是這座賓館給我的。
到了寒假,爺爺會給臺階鋪上嶄新的紅地毯,而我和哥哥則化身“小幫工”一起給房子換上新裝。每次用的膠水都黏性超強,我刷膠水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指黏在一起了。這種時刻,我便隨意地在地上一抹,然后再次熱火朝天地干起來。爺爺每次看見這個場景都會哈哈大笑。
為使地毯粘得牢些,我會細致地在四個邊角處多刷一些,中間也輕輕刷上幾刷,再把紅地毯緩慢地放下一階,而哥哥則趁此時機急忙把紅毯壓實,手腳并用,好不快活。爸爸和伯伯輪番上陣,前來幫忙。大家的手都黏糊糊的,臉上也都是汗淋淋的。一家人一齊干活,沒過多久,便把地毯鋪好了。
這座賓館承載著我們一家的生活,我們的故事在這座賓館里不斷上演。后來,我們又添了可愛的弟弟,哥哥也要離開這里去外地求學,一家人與賓館之間的故事仍在繼續(xù)……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浙光中學)
點評
本文視角獨特,選取賓館作為寫作對象,這是屬于小作者的獨特故事。小作者巧設(shè)結(jié)構(gòu),按時間順序?qū)懗隽速e館從建造到修建,從自己出生前到長大后發(fā)生在賓館里的故事。文中,有交代性句子,即賓館的歷史;有描寫,如賓館的外形等,都寫得非常詳細。
讀著故事,讓人在感慨世事變遷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以及家人間的深情厚誼。
寫作思路二:寫“我”與家人間發(fā)生的故事,滿含真情實感。
我們的故事
陳詩涵
在我上初中前,我總在外婆家、奶奶家和自己家之間奔波,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家。
在我很小的時候,外婆就騎著電瓶車就載我在外婆家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在電瓶車上,我不停地騷擾外婆,企圖讓她偏離“軌道”,外婆被我騷擾怕了,隨手從包里抓了個東西來打發(fā)我。哦,是一個漂亮的荷包,讓我愛不釋手。咦,這個小荷包里還裝了很多花花綠綠的紙,傻乎乎的我只知道這紙影響了包的美觀,于是抽一張扔一張……扔了沒多久,后面有人喊:“大娘,你錢掉了?!蓖馄呕仡^看著傻笑的我,無奈地搖搖頭。
等我差不多上小學了,外婆就經(jīng)常帶我去附近買蘿卜絲餅。餅是居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奶奶做的,人雖然老,但做的餅很好吃。白生生的蘿卜絲被老奶奶的筷子毫不留情地夾住,我仿佛聽到蘿卜絲“嗞嗞”的喊叫。老奶奶把蘿卜絲放入圓柱形的鐵勺里,鐵勺扁扁的,然后在如白油漆般的稀面糊里一浸,一個“哭哭啼啼”的小面餅就好了。“刺拉——”面餅下鍋,白白的外皮逐漸變得金黃,像一個白嫩的少女在沙灘上曬太陽,最后曬成了一個成熟的“蘿卜絲餅”。餅子炸好后,外婆拿了一根竹簽,把它串起來,淋上可口的甜面醬遞給我。蘿卜入口即化,外脆里嫩,一口咬下去,令人回味無窮。
外婆家的房子不大,廚房與客廳鏈在一起,床放在臥室中間,右邊是衣柜,左邊是書桌與衛(wèi)生間。這么一間屋,要住我、外婆、外公三人。我們?nèi)叶际堑氐氐赖赖慕B興人,可我卻不太會講紹興話。每每外婆要我吃飯時,都用紹興話說:“隨她啦,隨她。”我也跟著學。外婆的鄰居養(yǎng)了幾只雞,但這里都是窄窄的平房,哪兒來的地方養(yǎng)雞呢?別說雞,三個人都無法同時并肩過巷子。于是,為了這雞糞的問題,我們經(jīng)常跟鄰居吵架。
夜色籠罩著外婆家,如同被墨染黑的牛皮紙。逝去的童年像風一般不可捉摸,又像氤氳在雨天中的那抹光影,可望而不可即。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浙光中學)
點評
習作講述了“我”和外婆間的生活點滴,可以說是故事里面套故事。外婆帶著“我”吃美食,外婆帶著“我”的瑣碎日常,一一展示在我們眼前。故事具有濃濃的紹興水鄉(xiāng)的老城特色,涉及了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間的關(guān)系,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