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欣 浙江省蘭溪市第五中學溪聲文學社
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了。
我很快就要離開這里了。
這個載滿快樂、痛苦、迷茫、惆悵的地方,我可算是要離開了。但隨著倒計時天數(shù)的慢慢減少,我卻越發(fā)覺得它是那么不一樣。
像大部分的高中生一樣,這三年我每天過著教學樓、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像循規(guī)蹈矩的零件,稱職地在固定的時間出現(xiàn)在固定的位置,重復做著機械運動。但即便是這樣,我也依然覺得它可愛。因為我雖然每天都在重復一樣的工作,卻收獲著不一樣的果實。我知道,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我日后會永遠懷念且不會重新來過的高中生活。它很鮮活。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它的跳動。它正在跳動。那是屬于十七八歲特有的生氣。它很不一樣。
冬日打開水時男女生指尖的不經(jīng)意觸碰,傍晚五六點時匆匆走出寢室的女生發(fā)梢滴落的水珠,跑操時因雙腿發(fā)軟而放慢的腳步,籃球場上男生白色校服后背的汗?jié)n,都讓我覺得美好,讓我感嘆青春的熠熠閃光。
曾經(jīng)的我并不喜歡這里。我討厭寫在黑板角落徒有其名的各種拓展課。我討厭教學樓、食堂、寢室這樣三點一線的乏味生活。我討厭班主任突然出現(xiàn)在教室里的腳步聲。我討厭這里的好多東西。
這里是我埋藏最多負面情緒的地方,也是體會最多復雜感情的地方。我在這里陷入迷茫、絕望,我在這里流下眼淚。我懷疑、怯懦、悲傷。我不知道該怎么做。
有本書告訴我:人生最痛苦的,并不是遭遇痛苦本身,而是失去希望。
我常在泥濘中掙扎,深知那種痛苦的本身,于是才試著一點一點地將自己拖出困境。我發(fā)現(xiàn)當失去希望的時候,努力往往沒有用,但不努力會更慘。就好像希臘神話里每天推著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推了也沒有用,沒有用也得推,上去還是要下來,但是不推就只能出局。
我意識到,自己不能改變其他東西。太陽照常升起,天空依然嶄新。
生命的本質(zhì)是荒謬,群體會本能排斥不同。如果過于執(zhí)著于意義和理想,面對現(xiàn)實,可能會抑郁。而比起抑郁,適度改變自己顯然劃算得多。
所以,還是要選擇開心一點啊。
雖然很難。
李志在《定西》里唱道:
這么多年我一個人一直在走
走過了人性的背后和白云蒼狗
總以為答案會出現(xiàn)在下一個車站
隨后的事情我不說你也能明白。
都明白。
其實很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
所以我選擇相信,相信這個世界充滿了愛與美。就像我把腦袋里的零碎如胡椒粉一樣的文字倒在方格紙上時,上帝就把瑣碎的美好倒進了人間。
當我離開這里,會有更多新的我來到這里。
太陽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