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 目的:探討埋線療法配合增液湯和大補元煎治療老年人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120例老年人便秘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療組予增液湯和大補元煎聯(lián)合埋線療法,比較兩組的排便時間、排便次數(shù)、排便性狀等癥狀評分以及兩組的療效。結果: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的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埋線療法配合增液湯和大補元煎治療老年人便秘,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安全性高,是易推薦且被大眾接受的一種方式。
【關鍵詞】 埋線療法;增液湯;大補元煎;老年人便秘
便秘是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減少、便質干結為主癥的一類臨床疾病[1],根據(jù)有無器質性改變,便秘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多數(shù)老年人便秘屬于功能性便秘,我國老年人患病率高達三分之一,若便秘日久,易并發(fā)心、腦血管的疾病[2]。中藥治療老年人便秘,臨床療效顯著,而埋線療法通過穴位的持續(xù)作用,遠期療效好。本研究采用埋線療法配合增液湯和大補元煎治療老年人便秘,觀察其臨床療效,具體方法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老年人便秘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治療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63-78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65-78歲;病程均在12-21年。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新分類和診斷標準》中關于便秘的診斷標準[3]。②符合《功能性便秘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擬氣陰兩虛證型[4]。③年齡區(qū)間21-80歲。④同意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乳果糖口服(奧地利費森尤斯卡比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46,規(guī)格 100ml/瓶)10mL/次,2次/日。
治療組:增液湯合大補元煎加減:麥冬25g,當歸15 g,黨參15g,生白術40g,生地 20g,白芍 15g,陳皮 12g,枳殼10g,柴胡9g,山藥15g,枸杞20g,元參30g,生黃芪20g,山萸肉15g。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埋線療法:臍周四穴為主,配合中脘、足三里、天樞、大橫、三陰交、曲池等隨癥加減。一周一次。
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中醫(yī)癥狀積分
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確定便秘的中醫(yī)癥狀積分量表。排便間隔時間、排便速度、糞便性狀、排便困難,根據(jù)輕、中、重分為0分、2分、4分。
1.3.2 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治愈:大便正常,或接近正常,每周排便>3次,其他癥狀全部消失。好轉:便秘明顯改善,糞便性狀、間隔時間接近正常,或糞便便質干而排便間隔時間<3天,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A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運用卡方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排便間隔時間、排便速度、糞便性狀、排便困難積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排便間隔時間、排便速度、糞便性狀、排便困難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 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3 結論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老年人多因其精氣不足,臟腑功能減退,腸道傳送無力,陰液不足而致功能性便秘,予增液湯合大補元煎加減益氣滋陰,《溫病條辨》云“水不足以行舟,而結糞不下者”,予增水行舟,老年人多元氣不足,予大補元煎補益元氣,諸藥合用,補腎強骨,滋陰益氣,行氣通便;通過埋線療法健脾益氣,滋陰通便,臍周四穴穴壯關益腎 滋陰養(yǎng)血功效,天樞、中脘、大橫調(diào)理脾胃,足三里調(diào)理腸腑,三陰交以滋陰,曲池調(diào)和氣血。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組的排便間隔時間、排便速度、糞便性狀、排便困難積分降低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埋線療法配合增液湯和大補元煎治療老年人便秘,明顯改善癥狀,臨床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戈學鳳,郭志玲,安靜.老年功能性便秘中醫(yī)證型及相關因素分析[J].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2017,(6):36-38.
[2] 于普林,李增金,鄭宏,等.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學特點的初步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1,(2):132-134.
[3]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4]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功能性便秘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2018,26(1):18-25.
[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