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良
·人品官德·
陳云同志說過:“對新黨員新干部使用的基本原則是,要使其多走逆風,少走順風。必要時,對某些新黨員新干部要分配其不愿意干的工作,以磨練其意志。”此言可謂灼見、蘊含哲理,意在告誡年輕干部要勇于走出“舒適區(qū)”、不做懦弱者,敢于迎接挑戰(zhàn)、迎風而行,在逆風飛翔中練硬翅膀、強壯筋骨。
走順風路或走逆風路,是人們生活中的常事。走順風路,不僅借力省勁,還可減少風沙吹面之苦,自然會多幾分輕松;走逆風路,既消耗體力,又頂風迎塵,讓人感到幾多不舒適。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此消必彼長。人如果總走順風路,就會變得嬌氣畏難,甚至弱不禁風,走不了逆風路。反之,一個人常走逆風路,則會毅力堅、耐力強、腳力硬,達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境界。
由于出“家門”、入“校門”、再進“單位門”的成長路徑,年輕干部不僅普遍缺少實踐鍛煉和基層歷練,更缺乏艱苦環(huán)境和大風大浪的淬煉。尤其需要關(guān)注的是,一些年輕干部總希望自己的成長之路“多走順風,少走逆風”,無風無雨、無曲無折,步步順當、事事平安。比如,有的把發(fā)展路徑理想化,追求每一步都如己所愿、心想事成,不用吃苦、不遇困難、不受挫折;有的抗壓能力弱,一遭遇難題就蒙圈,一碰到逆境就打退堂鼓,一受到打擊就意志消沉;還有的進步心切,總想抄近道、走邪道,絞盡腦汁拉關(guān)系、搭天線、找靠山。凡此種種,不僅不利于年輕干部健康成長,嚴重的還會走入歧途。
“在逆境中養(yǎng)成的品質(zhì),在順境中是無法獲得的。”事實證明,年輕干部只有“多走逆風,少走順風”,才能百煉成鋼、終成大器。這是因為,“多走逆風,少走順風”就意味著多擔當盡責,進而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中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堅強意志;就意味著多經(jīng)事體悟,進而在知關(guān)節(jié)、識規(guī)律、得要領(lǐng)中“曾益其所不能”。
年輕干部要真正成長為黨和人民事業(yè)需要的優(yōu)秀之才,就須立下“多走逆風,少走順風”的決心,涵養(yǎng)“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定力。當不懼風雨,過好心態(tài)關(guān)。年輕干部要認識到成長進步之路,“有風有雨”是常態(tài),唯有保持“風雨無阻”的心態(tài)、展現(xiàn)“風雨兼程”的狀態(tài)、拿出“迎風綻放”的姿態(tài),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既胸懷理想又立足當下,珍惜崗位、珍惜年華,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才能積小成為大成、積跬步至千里。當不怕吃苦,過好苦累關(guān)。年輕干部要強化“處優(yōu)而不養(yǎng)尊”的自立自強意識,既吃得在基層摸爬滾打之苦,肯于從一線起步、從“低處”干起、從“龍?zhí)住迸芷穑_對待組織分配的崗位和工作,鉚勁“在被種植的地方”生根發(fā)芽,在攻堅克難的主戰(zhàn)場、矛盾扎堆的第一線、聯(lián)系群眾的最前沿摔打磨練、接受洗禮,經(jīng)風雨、見世面、長見識,在深入實際、深接地氣中克服驕氣、褪掉稚氣,又能肯于用心謀事、耐心干事、盡心成事,在多接幾次燙手山芋中盡快補起能力短板,改變只會處理“文件”不會處置“事件”、只會忙于“案頭”不會遇事“抻頭”、只會“說事”不會“解事”的局面。當不畏困難,過好挫折關(guān)。困難是一道坎、挫折是一道分水嶺,就像鯉魚跳龍門,跳過去就是一片新天地,扛得住就是一個新自我。年輕干部當把困難視為“磨刀石”、把挫折當作“墊腳石”,在一次次跌倒爬起中練就“大心臟”、磨礪“鐵肩膀”、走出“大腳掌”,努力成為新時代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