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娟,宋小花,陳紫航,陳紅濤*,羅堯岳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5;2.湖南省腫瘤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13;3.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永州425000;4.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簡稱新冠肺炎[1],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2-3]。 疫情期間,新冠肺炎作為重大應激源,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實習護生是介于學生與臨床護士之間的特殊群體,由于其知識缺乏、防護意識薄弱、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等[4],遇到各類突發(fā)應激事件時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為了解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實習護生對疫情的感知應激現狀,并分析實習護生感知應激對其職業(yè)認同感的影響,本團隊對533 名實習護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為開展實習護生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心理干預和提高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西安、長沙7 個地區(qū)的18 所醫(yī)院實習的533 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應屆護理實習生,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排除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前因各種原因中斷實習者。
1.2.1 實習護生的一般資料 自制實習護生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民族、政治面貌、學歷、生源類別等人口學資料,實習醫(yī)院級別、所在地、是否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yī)院和(或)發(fā)熱門診醫(yī)院、已實習時間等,以及直系親屬有無從事醫(yī)護工作、新冠肺炎患者接觸史、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是否接受過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培訓等。
1.2.2 感知應激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 由SHEUS 等[5]于1997 年編制,適用于臨床實習的護生,對其遇到的應激事件進行測量。 量表共29 個條目6 個維度:照顧者的應激(8 個條目)、教師和護理人員的應激(6 個條目)、作業(yè)和工作負荷內部的應激(5 個條目)、同伴和日常生活的應激(4 個條目)、缺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應激(3 個條目)、臨床環(huán)境的應激(3 個條目)。 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分為從未、很少、偶爾、經常、總是對應賦值0~4 分,得分越高表明應激水平越高。 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 系數為0.98,內容效度為0.94,重測信度為0.921。
1.2.3 職業(yè)認同感量表(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scale, PIS) 由BROWN[6]于1986 年編制,共10 個條目3 個維度:認知(3 個條目)、評價(3 個條目)和影響(4 個條目)。 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分為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對應賦值1~5 分。得分越高表明個人專業(yè)認同感越強。 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 為0.71。中文版職業(yè)認同感量表由LU 等[7]進行了漢化,中文版Cronbach's α 系數為0.820。
采用問卷調查法,取得實習醫(yī)院護理部或科教科同意后,于2020 年2 月3 日向各醫(yī)院實習管理人員發(fā)放網絡電子問卷,由實習護生在網絡上以不計名方式進行填寫。 回收問卷條目有空白者視為無效問卷。截至2020 年2 月5 日,本研究共回收問卷550 份,有效問卷533 份,有效回收率為96.91%。
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資料的錄入及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秩和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分層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有研究對象533 人,其中男52(9.76%)人,女481(90.24%)人;年齡(21.35±1.08)歲;漢族469(87.99%)人,少數名族64(12.01%)人;獨生子女160(30.02%)人;黨員61(11.44%)人,團員464(87.05%)人,群眾8(1.50%)人;本科405(75.98%)人,高職高專121(22.70%)人,中專7(1.31%);實習時間(8.02±8.03)月;于設置發(fā)熱門診的醫(yī)院實習者17(94.4%)人,于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yī)院者0 人;直系親屬中有從事醫(yī)護工作者81(15.20%)人;在崗實習24(4.50%)人,休假509(95.50%)人;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觸史2(0.38%)人;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中完全不了解者2(0.38%)人,不太了解者4(0.75%)人,一般了解者188(35.27%)人,比較了解者293(54.97%)人,很了解者46(8.63%)人;獲取新冠肺炎相關知識途徑源于醫(yī)院、學校培訓者214(40.15%)人,源于網絡(微信、微博、抖音等)者518(97.19%)人,源于廣播電視者372(69.79%)人,源于家人、同學、朋友者289(54.22%),源于旁人議論者130(24.39%)人。
實習護生感知應激總分為(44.96±14.52)分,6個維度條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照顧患者的應激、缺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應激、作業(yè)和工作負荷內部的應激、教師和護理人員的應激、臨床環(huán)境的應激、同伴和日常生活的應激;職業(yè)認同感總分為(38.43±6.49)分,3 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評價、影響、認知,見表1。
表1 533 名實習護生感知應激與職業(yè)認同感狀況得分(分,±s)
表1 533 名實習護生感知應激與職業(yè)認同感狀況得分(分,±s)
維度感知應激總分照顧患者的應激缺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應激作業(yè)和工作負荷內部的應激教師和護理人員的應激臨床環(huán)境的應激同伴和日常生活的應激職業(yè)認同感總分評價影響認知評分范圍0~116 0~32 0~12 0~20 0~24 0~12 0~16 10~50 3~15 4~20 3~15得分44.96±14.52 15.06±4.60 5.42±1.87 7.53±3.21 8.68±3.73 3.90±1.79 4.39±2.39 38.43±6.49 11.66±2.30 15.39±2.84 11.38±2.16條目均分1.55±0.50 1.88±0.02 1.81±0.03 1.51±0.03 1.45±0.03 1.30±0.03 1.10±0.03 3.84±0.65 3.89±0.33 3.85±0.31 3.79±0.31
不同特征實習護生感知應激總分比較,僅學歷、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接受過新冠肺炎知識培訓3 個項目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感知應激總分與職業(yè)認同感總分呈負相關(r=-0.506,P=0.000),各維度之間均呈負相關。 見表3。
表2 不同特征實習護生感知應激總分比較(分,±s)
表2 不同特征實習護生感知應激總分比較(分,±s)
注:1)F 值;2)t 值
項目學歷n P 值分類本科高職高專中專完全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了解比較了解很了解405 121統(tǒng)計量值16.7921)0.000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7 2 4 10.7481)0.000接受新冠肺炎知識培訓有 無188 293 46 214 318感知應激總分46.85±13.87 39.50±14.96 29.71±11.83 54.50±28.99 73.75±15.04 47.31±13.81 44.42±13.54 35.85±16.99 41.68±14.32 47.12±14.26-4.3052)0.000
以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變量放入第1層,實習護生感知應激6 個維度的得分放入第2 層,自變量賦值:學歷(本科=1,高職高專=2,中專=3),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1,不太了解=2,一般了解=3,比較了解=4,很了解=5),接受新冠肺炎知識培訓(有=1,無=2)。 結果顯示,學歷、是否接受過新冠肺炎知識培訓是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的影響因素;控制一般資料后,實習護生感知應激中的教師和護理人員的應激、同伴和日常生活的應激、臨床環(huán)境的應激是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的影響因素,共解釋了29.5%的變異量。 見表4。
表3 實習護生感知應激與職業(yè)認同感的相關性分析(r 值,n=533)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的感知應激總分為(44.96±14.52)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該結果略高于崔莎莎等[8]的研究結果,但低于實習早期護生的感知應激水平[9-10]。 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本研究對象實習護生均處于實習中晚期,經過7~10 個月的臨床實習,已經適應了臨床實習生活,積累了一定臨床經驗,工作能力也有提升,故其壓力感知較實習早期低[11];另一方面,可能與納入調查的實習護生大多正處于休假期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感知應激狀況。在各維度得分方面,排在前3 位的分別是源于照顧患者的應激、缺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應激、作業(yè)和工作負荷內部的應激。該結果與國內大陸[8-10]和臺灣地區(qū)[5]的研究均表現出了不一致,可能因本次新冠肺炎屬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疾病以及疾病的診療護理均處于探索階段,導致實習護生在護理患者和護理能力等維度表現出較高應激,同時也提示實習護生感知到了來自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本次調查,雖然大多數護生并未直接接觸新冠肺炎患者,但實習護生作為“準護士”[12],在電視、網絡媒體等各種疫情相關信息的沖擊下,尤其是存在醫(yī)護人員感染的現象,仍使其感受未來的職業(yè)風險,使其感知到較大應激。 該現象應引起學校、實習醫(yī)院以及教學管理者重視,應適時采取心理干預措施幫助實習護生應對本次疫情帶來的壓力。 同時,不同類型實習護生感知應激總分比較結果也顯示,接受過新冠肺炎知識培訓的實習護生和對新冠肺炎了解程度高的實習護生其感知應激得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在崗狀態(tài)、是否設置發(fā)熱門診或定點救治患者、是否接觸確診或疑似患者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提示實習護生對疫情的感知應激水平與是否直接面對患者無關,而與其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對疾病的應對及防護知識有關。 因此,一方面學校應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增加護生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課程教學,另一方面實習醫(yī)院在加強臨床醫(yī)護人員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培訓的同時也應積極做好實習護生相關知識的培訓和防護指導。
表4 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得分為(38.43±6.49)分,處于中等水平。有研究指出,護理專業(yè)實習生職業(yè)認同感總體偏低,尤其是護理本科實習生總體職業(yè)認同感更低[12]。 但本研究結果高于國內學者[13-15]的調查研究結果,也高于袁常秀等[16]對新上崗護士的調查研究結果。有學者認為,護生職業(yè)認同是護生從自己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中逐漸發(fā)展、確定自己護士職業(yè)角色的過程,也是護生對將要從事的護士職業(yè)認同程度的狀態(tài)[17]。護生的職業(yè)認同主要是通過臨床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中形成,是向護理前輩學習而來[18]。由此可見,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臨床帶教老師言傳身教的模范榜樣作用對其職業(yè)認同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守衛(wèi)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戰(zhàn)斗中,全國各地醫(yī)護人員不懼病毒、主動申請上一線的請戰(zhàn)書讓護生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職責與使命,也可能是護生職業(yè)認同感較高的原因。 提示可以通過護理前輩優(yōu)秀事跡的正向激勵如南丁格爾獲得者事跡報告會等來提高護生職業(yè)認同感。 3 個維度中評價維度得分最高(3.89±0.33)分,認知維度得分最低(3.79±0.31)分。在對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護理人員表現出的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始終堅守在門急診導診、分診第一道防線[19]的無畏精神對實習護生起到了激勵作用,導致其評價維度得分較高。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過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培訓的實習護生其職業(yè)認同感得分較高,可能與培訓中強調醫(yī)務人員對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重要性的正向激勵有關。同時,學歷也影響實習護生的職業(yè)認同感,本科護生的職業(yè)認同感最低??赡芘c高職高專、中專護生的專業(yè)思想較本科護生更穩(wěn)定有關,他們更愿意投身護理事業(yè),更容易在實習工作中得到滿足,職業(yè)認同感較高[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感知應激與職業(yè)認同感呈負相關,即實習護生感知應激越高,其職業(yè)認同感越低?;貧w分析結果顯示,控制一般資料后,源于教師和護理人員的應激、同伴和日常生活的應激、臨床環(huán)境的應激對實習護生職業(yè)認同感有負性影響。 研究指出,由于實習護生對自己身份的定位,習慣于依靠帶教老師和被動工作[20]。 新冠肺炎屬于新發(fā)乙類傳染病且明確按甲類進行管理[21],一方面臨床帶教老師對新冠肺炎認識不足,其對實習護生疾病和疾病防護指導有限;另一方面疾病管理的高要求也導致臨床實習環(huán)境面臨重大調整;同時,北京、上海、廣東、湖南、重慶等多地先后啟動了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全面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導致實習護生春節(jié)假期回家受到影響。因此,實習醫(yī)院應盡早加強對實習帶教老師疫情相關知識和心理疏導技能的培訓,提高其指導實習護生的能力;同時,實習醫(yī)院應主動關心實習護生,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和正確使用防護用品的知識,提高其應對疫情的防護能力,對有接觸史的實習生應給予人文關懷和心理支持,并提供醫(yī)療援助,以降低實習護生感知應激,提高職業(yè)認同感。 另外,學校應積極與實習醫(yī)院溝通,根據教育部和國家政策要求,及時做好實習工作的轉接;學校輔導員應借助微信、QQ 等社交工具積極主動關心實習護生,減輕其日常生活的應激,促進職業(yè)認同感的發(fā)生。
新冠肺炎作為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嚴重影響。實習護生在疫情蔓延期間存在一定的感知應激,學校和實習醫(yī)院因加強對實習護生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心理干預指導,同時還應注重護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幫助其應對壓力,提高職業(yè)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