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娟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在作文學習中,材料作文占有重要地位,對主題和選材有一定限制,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題能力有著一定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應從不同方面挖掘審題立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快速抓住中心思想,找到正確的立意,完成作文,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確定作文體裁
作文的體裁有許多種,如說明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的體裁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在寫作過程中,確定體裁是基礎,這決定了文章的風格。因此,教師在進行材料作文的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寫作體裁的確定,幫助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立意。
例如,教師可以整理一些選擇寫作體裁的簡便方法。當材料內容較為單一的時候,就抓住題目中主要描述的事件展開;舉了很多相似例子時,就對這些例子進行對比,分析它們的共同點,從共同點中確定立意;舉的例子大多是意思相反的,那就對比其中的不同,仔細對材料進行辨析。教師將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應用練習。
在進行敘述型寫作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材料中提到一個小故事:一天,云朵和太陽在進行爭論,太陽說“我的能力最強,我可以讓街上穿著大衣的行人脫掉大衣”,接著就開始用陽光照射大地,那個人就脫掉了大衣。云朵也不甘示弱地召集它的小伙伴,不久天空就變得陰沉,逐漸下起了雨,可那個行人并沒有脫掉大衣,反而緊緊地裹住了自己。請問同學們在這個故事中獲得了什么啟示?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太陽”和“云朵”之間的不同點出發(fā),總結出“友善的力量總是比憤怒強大”的道理。通過這樣對比、聯系、領會、立意、結論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立意,學生就能確定文章的寫作方向,為后續(xù)的寫作奠定基礎。
二、選擇正確寫作角度
一個故事中也許會出現很多個角色,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思想,就像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思想一樣,他們各自代表著不同角度的選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知從什么角度寫作的情況,有時是不知道從誰的視角去描述,有的是不知道該選擇哪個角度去寫作。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寫作角度,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角度去寫作,防止以偏概全。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材料中出現的角色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對比,找到其中的要點。一則材料中提到:古時候,人們總是喜歡“千里馬”的日行千里和不知疲倦的勇敢能干,而忽略了“老黃牛”吃苦耐勞、生生不息的美好品質。還有的人擁有了“千里馬”卻還想要“老黃牛”,而有的人擁有了“老黃?!眳s還心心念念“千里馬”,這就導致一些人強行將這二者進行融合,想培養(yǎng)出一種兼?zhèn)洹扒Ю锺R”和“老黃?!逼犯竦呐!W寣W生閱讀這段文字,認真思考,分析“千里馬”和“老黃?!敝g的關系及人們對待它們的態(tài)度,從現象入手進行深入論述。引導學生確定角度,讓學生明確寫作重點,讓文章更加完美。
三、聯系生活實際
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在學習中聯系生活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讓學生對生活實際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材料作文的寫作中,教師要在審題立意的教學中聯系生活,提高學生對材料理解的準確性,讓學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性思考。
例如,教師可以對材料中的正反兩面進行對比,分析其中蘊含的道理,并將這個道理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如一則材料中提到《七步詩》中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講的是至親兄弟之間手足相殘。而從反面來看,在《仿七步詩》中郭沫若用“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來表現兄弟間的自我犧牲精神。這樣兩種不同層面的解釋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選擇,聯系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論述。這種在審題立意中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文章的立意有更多選擇,讓學生更好地利用生活實際理解材料,發(fā)散思維,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提高寫作能力。
審題立意是寫好材料作文的關鍵,而審題立意與確定寫作體裁、選擇寫作角度、聯系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只有正確引導學生確定寫作體裁,理解材料,選擇合適的材料,再將材料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才能夠準確進行審題立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寫作思維,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從而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