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平
(林州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河南 安陽 45655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毛細支氣管炎癥,治療不及時會延長病程,導致病情反復,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上升[1]。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如阿奇霉素屬于快速抑菌劑,作用于呼吸道感染作用較強[2]。中醫(yī)理論認為,肺炎支原體肺炎屬于“喘咳”范疇,由于小兒臟腑發(fā)育不全,易感受外邪,風熱犯肺,導致痰飲壅滯,肺氣上逆為咳嗽。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屬于中藥制劑,可滋陰養(yǎng)肺、祛痰平喘、清熱鎮(zhèn)咳、宣肺祛風[3]。本研究選取林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小兒肺熱咳喘顆粒聯(lián)合阿奇霉素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林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為3~11歲,平均(5.89±1.21)歲;病程為1~9 d,平均(3.63±1.10)d。觀察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為2~12歲,平均(5.49±1.18)歲;病程為1~8 d,平均(3.55±1.12)d。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林州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中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4],表現(xiàn)為咳嗽、發(fā)熱,肺部出現(xiàn)啰音,部分有喘鳴,肺片呈肺間質(zhì)浸潤性、肺門淋巴結腫大、大葉性、小葉性肺實變;②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心、肝、腎功能障礙;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肺結核、支氣管哮喘;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止咳、吸痰、退熱、平喘等對癥治療,若出現(xiàn)缺氧,需給予吸氧治療。
1.3.1對照組 接受阿奇霉素(湖北潛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36)治療,靜脈注射,阿奇霉素10 mg·kg-1加入9 g·L-1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5 d,停藥3 d,采用阿奇霉素干混懸劑(湖南迪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207),每次10 mg,每日1次,連續(xù)服用14 d,共22 d。
1.3.2觀察組 接受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海南葫蘆娃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3152)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阿奇霉素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小兒肺熱咳喘顆粒于阿奇霉素停藥3 d后使用:<3歲患兒每次3 g,每日3次;3~7歲患兒每次3 g,每日4次;>7歲患兒每次6 g,每日3次。連續(xù)服藥14 d,共22 d。
1.4 療效評估標準參照《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5],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等癥狀消失,胸片檢查結果顯示肺部陰影消失為顯效;癥狀緩解,肺部陰影部分消失為有效;癥狀未緩解,肺部陰影未改善為無效。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計算總有效率。
1.5 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2)癥狀消失時間(發(fā)熱、喘息、咳痰、咳嗽)。(3)治療前、治療22 d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鐵蛋白],抽取外周靜脈血,以3 000 r·min-1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冷凍封存于-80 ℃待測,采用美國貝克曼DXI 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4)兩組不良反應(惡心、腹瀉、食欲減退)發(fā)生率。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高于對照組的76.9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發(fā)熱、喘息、咳痰、咳嗽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2.3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兩組CRP、PCT、鐵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22 d后觀察組CRP、PCT、鐵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2例惡心、1例腹瀉、1例食欲減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26%(4/39)。對照組3例惡心、2例腹瀉、2例食欲減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95%(7/39)。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53,P=0.329)。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呼吸道感染常見致病菌,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無細胞壁結構,因此干擾細胞壁合成類抗生素對其無影響,可以選擇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如阿奇霉素,能通過抑制50S核糖體中肽酰轉(zhuǎn)移酶活性抑制蛋白質(zhì)合成來抑制肺炎支原體繁殖[6]。
中醫(yī)理論認為,支原體肺炎主要病機為外感風邪,侵犯肺絡,痰飲壅滯,肺氣不宣引發(fā)咳嗽,應以宣肺平喘、清熱化痰為主要治則。羅有同等[7]研究采用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改用顆粒制劑,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發(fā)熱、喘息、咳痰、咳嗽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小兒肺熱咳喘顆粒中麻黃可宣肺平喘、清泄肺熱,為君藥;石膏味甘性寒,可清肺不留邪,宣肺不助熱,為臣藥;苦杏仁可清肺平喘、宣降肺氣;知母可滋陰潤燥、清熱除煩;魚腥草、板藍根、連翹、金銀花均可涼血利咽、清肅肺熱;麥冬可清心除煩、養(yǎng)陰潤肺;甘草可和中。諸藥合用可清熱解毒、宣肺化痰。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小兒肺熱咳喘顆粒聯(lián)合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效果顯著,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麻黃、苦杏仁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氣道高反應性;石膏、知母能解熱,降低體溫;魚腥草、板藍根、連翹、金銀花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菌作用,能減輕組織炎癥損傷;麥冬能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甘草可增強支氣管纖毛運動,增加氣道黏膜分泌,促進排痰[8]。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會發(fā)生局部甚至全身性炎癥反應,CRP是急性時相蛋白,發(fā)生炎癥、創(chuàng)傷、感染后迅速升高。PCT在機體發(fā)生細菌感染時水平會升高,可作為急性參數(shù)鑒別診斷炎癥和感染。鐵蛋白于正常情況下水平較低,發(fā)生肝損傷后,對其清除、攝取能力下降,血清水平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2 d后觀察組CRP、PCT、鐵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小兒肺熱咳喘顆粒能減輕炎癥反應程度,保護肝臟及肺功能,促進恢復。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不顯著,說明肺熱咳喘顆粒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綜上,小兒肺熱咳喘顆粒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效果顯著,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