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揚州”,心間便詩意滿懷,凡讀過唐詩而未曾到過揚州的人,多心慕之。
一個你向往的地方或人,會因某種契機(jī)與之相會。古人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我去時是秋天,秋風(fēng)未涼,桂子已飄香,可以賞到月下的揚州。
瘦西湖內(nèi)游人稀落,攜一散淡的心境,靜靜賞游,秋色如畫,曲徑通幽,古樸清雅。
瘦西湖位于揚州西部。一條曲水如錦帶,時放時收,時寬時狹,縹碧清澄,游魚細(xì)石,清晰可見。仿佛一位古代清麗女子,風(fēng)塵仆仆趕至今朝,歲月仍難掩其當(dāng)年的閉月容貌,其歌聲依然清亮婉轉(zhuǎn)似水含煙,同時多了一份歲月沉淀的美。朋友說,若把西湖比做西施,那么瘦西湖就是趙飛燕了,清雅、精致、靈秀、微妙。其實美景若美女,如無文化底蘊(yùn),則似白開水一杯,不值得品味。瘦西湖,乃一窈窕曲折的湖道,串起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釣魚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熙春臺……如此,瘦西湖就成了一幅細(xì)長、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煙波千里而至,來如春夢,可以清點歲月落在心上的碎花浮塵。
如玉帶飄逸的二十四橋,漢白玉欄似霓虹臥波,橋與水銜接美妙。揚州,別名月亮城,自古多佳麗,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道盡玄機(jī)。24 個貌美如花、肌膚如玉的女子,在如水的月夜,吹著優(yōu)美簫聲,鶯聲燕語,溫婉柔媚?;蛟S受此熏陶,揚州的男人多溫文爾雅,講話聲音很輕。
湖心有五亭橋,橋在蓮花梗上,又名蓮花橋。據(jù)說,中秋月明之夜,泛舟五亭橋下,15 個橋孔洞洞相連,每孔各銜一輪圓月,水月相融,眾月爭輝,湖面銀光熠熠,晃人眼球,可與三潭印月相媲美。《揚州畫舫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每當(dāng)清風(fēng)月滿之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蕩漾,眾月爭輝,莫可名狀?!睒蛏砹⒂形遄ぷ?,亭角飛檐挺勁,上懸有銅鈴,微風(fēng)過處,懸鈴叮當(dāng)。圍著整座橋細(xì)看,可謂構(gòu)思精巧,日本的建造商欲復(fù)制,但就是仿造不成,中國古人造橋手藝可謂高妙。
于亭中高處眺望,湖中美景盡收眼底。水中大船供人宴游,船上有一古箏,一古裝揚州女子,明眸皓齒,彈唱一曲《揚州夢香詞》:“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遠(yuǎn)處,一人坐船中,一人站船尾,竹篙一下一下地?fù)蝿澲鹑粢皇滋圃?,一幅山水畫?/p>
熙春臺恰好與蓮花橋相對,相傳當(dāng)年揚州鹽商曾在這里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臺祝壽”?!拔醮骸币辉~出自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臺”,建筑風(fēng)格處處體現(xiàn)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偉氣派。白石砌臺階,礬石雕欄桿,夜間,宛如一碗扇面燈,掩映在水中。舊熙春臺好像是三層樓閣。第一層有“熙春臺”三字匾額掛于正門,第二層懸掛的是“小李將軍畫本”六字匾額,第三層叫什么不詳。如今,只是把“小李將軍畫本”移到了對岸。
小金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小土山,四面環(huán)水,樹木蔥蘢,臨湖的花廳里,有鄭板橋的對聯(lián)“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月光如水流在地上,像秋霜,像宣紙,塵封的往事,在朦朧的月光下,如水波一樣晃動,多么美好的月光啊。
沿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清澈的湖面泛著波紋,大小畫舫往來穿梭于湖水間,流動的氣韻,讓人迷離恍惚。抬眼,湖中小島樹木密密,遮天蔽日,偶有白鷺在林間拍擊翅翼,一聲長鳴,那是自然的天籟,讓人感受一種極靜的藝術(shù)之美,長風(fēng)止吟,飛鳥絕影。
平時愛吃小籠湯包。揚州富春小籠包,制作的關(guān)鍵在于餡里的那層皮凍,它是經(jīng)過了前后五道工序才做成的。有肉餡、蟹肉餡、筍肉餡等,小巧玲瓏,十幾個潔白無瑕小籠湯包,緊緊地簇?fù)碓谝黄?,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好像瘦西湖上活潑的桃花。俗話說得好: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后喝湯。在裊裊的“薄霧”中,皮兒嬌嫩,潤澤的小籠湯包,入口即化,留一絲兒余味兒,好醇,好潤,好香。
朱自清在《揚州夏日》里說:“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闭f的甚是。
迷上了瘦西湖古典的韻致,很想做這里的一株草,或一方亭,和著揚州絕美的湖光山色一起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