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良喜,常正方
(1.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林業(yè)局昭君林業(yè)管理站,湖北 興山 443711;2.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林業(yè)局榛子林業(yè)管理站,湖北 興山 443711)
森林資源調查為科學經營和管理森林、制定林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提供基礎資料;為森林碳匯計量、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編制森林資源資產負債表、實行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編制森林采伐限額提供量化依據??偨Y森林資源調查的工作經驗,有助于提高今后森林資源調查的工作效率和調查質量。
興山縣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全縣森林資源現(xiàn)狀,將森林資源落實到山頭地塊,更新全省森林資源檔案和全省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夯實基礎;為指導縣域林業(yè)發(fā)展、考核各級政府任期目標、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編制自然資產負債表等工作提供準確詳實的依據。
主要任務是查清全縣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與分布、林地污染源等情況。查清全省林地范圍、林地保護利用、林地管理屬性等變化情況,與自然資源部門對接土地性質與用途。分析評價森林資源、生態(tài)狀況及經營管理成效,提出森林生態(tài)安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建議[1]。
本次普查充分應用“3S”新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等,以遙感數據和林地更新數據庫、林地保護利用規(guī)劃、公益林數據庫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調查成果,將室內區(qū)劃判讀和外業(yè)濕地調查有機結合,獲取調查區(qū)域的森林資源與生態(tài)狀況空間信息、屬性信息的方法[2]。用最新高清影像資料進行小班區(qū)劃,用遙感及定位技術提高外業(yè)調查精度,用軟件編程檢查邏輯關系評定調查各項因子是否合格,縣級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人員和全部調查人員都參加技術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者持證上崗。森林資源調查不僅僅是調查森林資源的數量和樹木的生長情況,生長周期,還要調查在森林范圍內各種動植物的生存數量和生存情況。通過各種手段對森林資源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能更好地解決森林資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也方便確定森林資源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森林資源普查最重要的就是為國家林業(yè)發(fā)展政策方針提供了有效的依據。森林資源調查結果也是林業(yè)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依據,是全面檢驗森林資源和生態(tài)狀況,能夠為各地林業(yè)建設情況檢查的重要參考。
興山縣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主要采用角規(guī)、樣圓、方形樣地、六株木法、推算等調查方法,深入小班內部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設置調查點,分樹種、徑階統(tǒng)計株數,平板電腦軟件計算每公頃蓄積量和小班蓄積量。同時,在此次調查中,為控制森林蓄積,采用械布點、分層估算的方法估算調查單位森林蓄積量,驗證小班調查森林蓄積量。
興山縣從2018年4月開始,組織了16個外業(yè)調查小組歷時12個多月完成了森林資源清查工作。經過數據匯總、內業(yè)整理,初步形成了調查成果(表1):調查錄入數據庫電子文檔、調查點照片、調查工作總結報告,全縣林地面積202776 hm2,占國土面積231523 hm2的87.6%;非林地28747 hm2,占國土面積的12.4%。森林覆蓋率比第四次(2009年)普查結果的75.62%上升了4.41%,達到80.03%;森林蓄積比第四次(2009年)普查結果的964萬 m3增長了518萬m3,達到1482萬m3。
對比顯示,兩次森林普查結果,興山縣林地面積在十年間減少了2957 hm2,非林地面積增加了2957 hm2,但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卻都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分析原因可能是以下兩點。
表1 興山縣第四次和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結果對比
(1)因城市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項目建設、地方經濟發(fā)展、道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因素,征占用了部分林地,導致林地面積減少。
(2)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森林撫育項目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實施等林業(yè)工程建設,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改良了森林植被類型和林相,因此,雖然林地面積較第四次普查有所減少,但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卻出現(xiàn)了雙增長。
開展森林資源普查工作是2018~2019年全縣林業(yè)工作三大攻堅戰(zhàn)之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把此次普查工作納入本單位年度工作目標,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親自抓,領導小組成員要各司其職,搞好協(xié)調配合,確保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確保本次資源普查工作的順利推進和高質量完成。森林資源普查工作就是為了查清森林資源的具體情況,了解森林資源的生長情況和森林資源的消長變化的規(guī)律。為保證森林資源普查的有效進行必須提高對森林資源普查工作的思想認識,認識到森林資源普查的重要性,嚴格按照《湖北省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技術方案》進行操作,遵守森林資源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調查人員應該認真履行自己的調查任務,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另外加大縣級質量檢查組的監(jiān)督力度,保證工作的順利完成,提高工作的效率。
資金問題是森林資源調查中的重要問題,如果沒有資金調查工作就很難進行下去,所以積極爭取當地財政支持,納入當地年度財政預算;從當地森林植被恢復費中劃撥普查經費。
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提升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效率與水平。目前GPS和遙感技術等高科技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在森林資源調查中最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調查成果的時效性比較差,森林資源因子的調查不足,森林資源評價不夠,調查的周期比較長。項目和技術負責人應經常性與省技術中心聯(lián)系,掌握軟件更新和規(guī)程細小變化,及時處理現(xiàn)場實際操作技術問題。
森林資源的普查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工作中建立質量檢查督導組,強化普查監(jiān)督同步到森林資源普查工作中,加強管理監(jiān)督。一是掌握森林資源普查的人員的技術水平是否合格;二是監(jiān)管部門工作人員的資格證,保證有上崗證;三是強化安全管理,保證安全生產;四是建立適當的獎懲制度,對于工作好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不認真工作,出現(xiàn)失誤的人給予嚴肅處理,以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技術的發(fā)展,森林資源調查監(jiān)測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對于調查信息的分析處理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目前GPS和遙感技術等高科技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的效率并不是很高,經常出現(xiàn)調查成果的時效性比較差,森林資源因子調查不足,森林資源評價不夠,調查周期比較長,要做好技術更新解決這些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要加大新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中的運用,增強GPS和要干技術的即時性,提升調查工作效率和調查質量。
本次普查所籌經費能解決本項工作的資料費用、工作人員的差旅費用、野外調查補助,仍然有很大的資金缺口,調查工具和設備更新經費無法落實,建議今后開展本項工作所有經費及早納入地方年度預算,以保障普查工作的推進。
森林資源普查結果是林業(yè)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依據,是全面檢驗森林資源和生態(tài)狀況,為各地林業(yè)建設情況檢查提供的重要參考。目前通常用: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森林蓄積量、林分結構、植被結構、森林生長量、森林健康狀況等因子進行評價,做出全面、客觀、準確、恰當的剖析與評估,但在實際林業(yè)生產生活工作中存在不可量化的直觀評價指標[4],例如對森林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森林經營的可持續(xù)性等多方面進行深入評價分析,森林碳匯計量方法、森林生態(tài)效益價值計算等方面仍然沒有成熟的計算方法,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應該建立相應的數據模型盡早完善森林效益評價體系,提高森林資源調查成果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