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
基金項目:該論文屬于武漢商學院《湖北自貿區(qū)貿易便利化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科研項目,2017KY015。
摘要:跨國公司與發(fā)展中東道主政府之間是一種動態(tài)的討價還價關系,雙方在合作的框架體系中博弈。跨國公司和東道主的利益分配能力取決于各自的討價還價能力,而討價還價能力隨著雙方所掌握的資源和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不斷演化。盡管跨國公司與東道主的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但發(fā)展中東道主尚需加強對跨國公司的管理,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討價還價能力。
關鍵詞:跨國公司;發(fā)展中東道主;利益關系
中圖分類號:F27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6-0179-02
Abstract:Thereisadynamicbargainingrelationshipbetween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andthehostgovernmentinthedevelopingworld.Bothsidesplaygamesintheframeworkofcooperation.TheabilityofmNEandhosttoallocatebenefitsdependsontheirbargainingpower,whichevolveswiththeresourcesattheirdisposalandtheglobalpoliticalandeconomicsituation.Despitetheincreasinginterdependencebetween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ndhostcountries,developinghostcountriesstillneed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ndfurtherenhancetheirbargainingpower.
Keywords:Transnationalcorporation;Developinghosts;Interestrelationship
1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全球范圍內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迅速增長,至20世紀60、70年代,跨國公司(TNCs)已經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最近20多年以來,跨國公司在全球生產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據(jù)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的統(tǒng)計,至2008年底,全球共有82000家跨國公司,它們擁有超過810000個外國子公司,外國子公司的總資產和總產值分別高達697710億美元和60200億美元,全球雇員人數(shù)達到了7700萬人UNCTAD(2009,OverviewXXI.)。隨著經濟版圖的不斷擴張,跨國公司正在對東道主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在當今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跨國公司不僅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還是政治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它們總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母國和東道主的政治經濟決策。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對跨國公司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西方學者逐漸由原來的零和博弈思維向正和博弈思維轉變。Stopford(1994)明確提出,跨國公司與政府之間是一種“正和博弈”的關系。Dunning(1998)也認為,跨國公司與東道主政府關系的性質正在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即從沖突—對抗向合作—互補關系轉變。如今,跨國公司與東道主之間正和博弈關系的觀點已為絕大多數(shù)學者所接受。在正和博弈思想的指導下,運用討價還價理論探討跨國公司與東道主之間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Fagre和Wells(1982)以及檢驗了跨國公司和東道主政府在附屬機構的產權結構方面的討價還價行為以及各自討價還價能力的變化。Kobrin(1987)利用美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分布在49個發(fā)展中國家的563個附屬機構的數(shù)據(jù)檢驗了討價還價假說,并總結了制造業(yè)部門的跨國公司和東道主政府討價還價能力的源泉以及所受到的約束。Tarzi(2000)則集中分析了影響東道主討價還價能力的因素。
2跨國公司與發(fā)展中東道主的利益聯(lián)系
在討價還價情況下,具有自利動機的理性博弈參與人通過合作實現(xiàn)共同利益,并就利益的分配進行爭奪。從本質上來看,跨國公司和發(fā)展中東道主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有其自身的利益訴求,雙方都力圖通過妥協(xié)的方式達成協(xié)議??鐕九c東道主達成討價還價交易的前提是雙方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礎,但同時雙方的利益訴求又存在相互沖突之處。
2.1跨國公司的利益目標。對于跨國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利益是進行全球戰(zhàn)略布局,達到盈利和長期發(fā)展的目的??鐕臼且粋€獨立的經濟實體,作為一個經濟單位,其根本的利益就是持續(xù)盈利。在特定的情況下,跨國公司有可能成為母國發(fā)展對外政治經濟關系的工具和手段,跨國公司自身也可能利用各種資源千方百計地影響母國和東道主的政治經濟決策,但這些都只是跨國公司維護和擴大其經濟利益的手段??鐕咀陨碇挥形ㄒ坏睦婺繕恕旄嗟赜?,這也是跨國公司的經濟性質所規(guī)定的。在與東道主的博弈中,跨國公司的利益表現(xiàn)為利用東道主的廉價勞動力和當?shù)刭Y源、尋求新的投資機會和搶占地方市場,以及獲得更多的優(yōu)惠條件。換言之,跨國公司最終的利益目標是通過利用其壟斷優(yōu)勢、內部化優(yōu)勢和東道主的區(qū)位優(yōu)勢來獲取在全球合理布局的戰(zhàn)略利益。
2.2跨國公司與東道主的利益聯(lián)系??鐕竞桶l(fā)展中東道主在利益目標上既具有相互一致性,又存在眾多的沖突。東道主的政治、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能夠為跨國公司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其全球戰(zhàn)略,而跨國公司的守法經營可以促進東道主的繁榮發(fā)展。跨國公司和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相互給對方帶來了利益增長的機會,而且它們的利益一致點也在不斷地增多,這種利益契合是二者合作的基礎。但利益的一致性并不能掩蓋跨國公司和東道主之間的利益沖突。利益沖突的根源主要在于跨國公司與東道主的動機和目的根本不同。正如格萊漢姆(2000)所說的那樣,“國家優(yōu)先權及目標并不一定與企業(yè)的相一致?!痹诳鐕竞蜄|道主的利益共享和利益沖突相互交織的情況下,雙方都會利用自己的資源、采取可行的策略來爭搶“蛋糕”份額,而“蛋糕”的實際分配依賴于雙方的討價還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