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海
【摘要】 目的 探討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行貝伐珠單抗+??颂婺嶂委煹男Ч?。方法 164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以中心化分組模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82例。兩組均實施相同的對癥治療, 對照組行鹽酸??颂婺崞委煟?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治療。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糖類抗原125(CA12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結果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1.46%高于對照組的29.27%,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獲益率(DCR)82.93%高于對照組的63.4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胃腸道不適、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高血壓、蛋白尿、出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CA125和VEGF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CA125和VEGF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貝伐珠單抗+??颂婺嶂委煟?近期效果顯著, 具有極高安全性。
【關鍵詞】 貝伐珠單抗;??颂婺?非小細胞肺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57
當前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采取鉑類化療, 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已經大量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1]。鹽酸??颂婺崾且环N特異性的EGFR-TKI, 對EGFR突變型腫瘤效果治療顯著, 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近期救治效果佳, 具有一定安全性, 貝伐珠單抗治療能夠降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因子, 同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 本文將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64例納入分析, 記錄兩種藥物聯合的治療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64例, 以中心化分組模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82例。研究組中, 男43例, 女39例;年齡50~75歲, 平均年齡(59.01±5.88)歲。對照組中, 男40例, 女42例;年齡53~78歲, 平均年齡(58.85±4.8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分期Ⅲ期或者Ⅳ期;②生存期>90 d;③血常規(guī)等正常范圍內;④滿足化療指征;⑤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肝腎功能障礙;③妊娠女性;④應用免疫抑制劑。
1. 3 方法 兩組均實施相同的對癥治療, 包括營養(yǎng)支持、抗感染、止痛等處理。對照組行鹽酸??颂婺崞ㄘ愡_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0061)治療, 3次/d, 共375 mg, 當病情進展或者存在不耐受反應時停止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德國 Roche Diagnostics GmbH)治療, 第1天將75 mg/kg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加入0.90%氯化鈉10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3周為1個化療周期, 共治療3個周期。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CA125、VEGF)水平。近期療效根據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 ORR=(CR+PR)/總例數×100%[3], DCR=(CR+PR+SD)/總例數×100%[4]。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高血壓、蛋白尿、出血等。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OR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患者的DCR 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胃腸道不適、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高血壓、蛋白尿、出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CA125和VEGF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CA125和VEGF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疾病具有生長速度快的特征, 一旦發(fā)生, 則病情發(fā)展不可控制, 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 內外因素均可導致病癥發(fā)生同時進展[5]。其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干擾是此病癥發(fā)生的最關鍵因素。多數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早期中無顯著的臨床反應[6], 即使進行基礎檢查也難以被證實, 但是當確診時已經呈現為晚期階段。對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療目的是對腫瘤體縮小, 但是非小細胞肺癌腫瘤內血管新生能力強, 因此化療限制有限[7]。
作為腫瘤治療的一個關鍵, 抗腫瘤生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標準, 其中VEGF參與了腫瘤血管的生成和轉移, 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聯合[8], 介導淋巴管以及血管生成,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VEGFR)受體介導信號和腫瘤的產生和發(fā)展顯著相關, 所以抗血管生成能夠對腫瘤生長進行阻礙, 從而達到抑制生長的效果。貝伐珠單抗本身是一種對VEGF的重組人單克隆抗體, 主要作用機理為VEGF結合受體阻礙, 特異性和VEGF聯合, 達到阻礙VEGF誘導新生血管的生物學效果, 從而阻斷腫瘤生長, 達到抗腫瘤目的[9]。??颂婺崮軌驅δ[瘤細胞信號的傳遞進行阻礙, 對增殖和轉移情況進行抑制。貝伐珠單抗能夠對促血管生長因子直接作用, 從而對腫瘤轉移情況進行控制, 且和內源性的VEGF同時聯合, 不會受到腫瘤組織學的影響。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能夠延長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 患者具有一定耐受性。當人體內的EGFR過度狀態(tài)時被激活, 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蝕、粘附, 讓正常細胞的周期失衡, 降低腫瘤細胞凋亡[10], 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產生促進效果。埃克替尼本身是我國所研發(fā)出的一種靶向性抗腫瘤藥物, 和吉非替尼等均屬于EGFR-TKI類藥物, 主要作用機理為對腫瘤信號通路中的脾酪氨酸激酶(Syk)進行阻斷, 達到促進腫瘤細胞死亡的價值[11]。本文數據中, 兩組患者的胃腸道不適、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高血壓、蛋白尿、出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貝伐珠單抗本身靶向強, 同時不易出現抗藥性特征,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貝伐珠單抗的常見不良反應為出血、高血壓和蛋白尿, 但是發(fā)生比例并不高于其他藥物, 安全性較高。
本文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OR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患者的DCR 82.93%高于對照組的63.4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CA125和VEGF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數據也進一步說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于患者中, 不僅能夠提升近期效果, 還能延長患者生存周期。
綜上所述, 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行貝伐珠單抗及??颂婺嶂委?, 具有較高的安全價值, 同時近期效果也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侯欣, 張悅華, 楊芳, 等. 貝伐珠單抗聯合參芪扶正注射液在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老年患者中應用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云南醫(yī)藥, 2019, 40(6):490-492.
[2] 蔣友國, 王韜淵, 劉軍濤, 等. 貝伐珠單抗聯合??颂婺嶂委熤型砥诜切〖毎伟┑呐R床研究.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8, 33(12):3259-3263.
[3] 于海俠. AZD9291聯合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8):94-95.
[4] 馮佳, 宋啟斌, 彭敏. 抗血管生成治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研究進展. 腫瘤學雜志, 2018, 24(7):655-659.
[5] 劉玉杰, 田攀文. 貝伐珠單抗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所致惡性胸腔積液的研究進展. 中國肺癌雜志, 2019, 22(2):118-124.
[6] 儲天晴, 陳姬華, 韓寶惠. 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 中華腫瘤雜志, 2018, 40(10):793-800.
[7] 齊磊, 韓青兵, 王可. 貝伐珠單抗導致心肌梗死一例.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 2018, 17(6):622-623.
[8] 王海霞, 劉興安, 侯繼院, 等. KDR基因遺傳變異對貝伐珠單抗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8(7):802-808.
[9] 錢潔, 黃艾彌, 王韡旻, 等. 1例晚期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聯合治療.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9, 39(11):2616-2621.
[10] 周建婭, 阮柯欣. 非小細胞肺癌的新曙光:抗血管生成治療聯合免疫治療. 浙江醫(yī)學, 2019, 41(23):2466-2471.
[11] 鄭宣軒, 王慧娟, 張國偉, 等. 二線及以上應用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中國肺癌雜志, 2018, 21(7):513-518.
[收稿日期: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