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移東
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西域四》“默德那國”條載:“隋開皇中,其國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始傳其教人中國?!蹦履菄唇覃湹啬?,撒哈八撒阿的意為圣門弟子。斡葛思也被翻譯成“斡葛思”“宛葛思”“斡歌士”“斡葛斯”“旺各斯”“萬尕斯”“挽個士”等,所傳之教為伊斯蘭教。
隋大業(yè)六年(六一0),穆罕默德于麥加公開傳教,斡葛思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應在此之后。隋開皇中(五八一至六00年)“始傳其教人中國”明顯與事實不符。
元末、明清時期,隋開皇年間伊斯蘭教傳人中國的說法比較流行。除《明史》之外,元代《重建禮拜寺記》《清凈寺記》碑、明代《寰宇通志》《大明一統(tǒng)志》《殊域周咨錄》《咸賓錄》、清代魏源《海國圖志》等均持伊斯蘭教于隋開皇年間傳入中國說。諸史的相同說法不排除有相互抄襲的嫌疑,而未認識到元、明歷法和伊歷的差異,應是此說長期流行的癥結所在。
明代歷法與伊歷所定每年天數并不相同。根據《明史·歷一》記載,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頒行的《大統(tǒng)歷》繼承元代的《授時歷》,為陰陽歷,以無中氣之月為閏月,所定每年天數與現行公歷相同。而伊歷為陰歷,不置閏月,約三十三年就會多出公歷一年。持“隋開皇中”說之所以在歷法上致誤,是由于先將伊斯蘭教歷元年(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時間,進而以當時中國歷法中某年為基點,減去對應的伊歷積年,推算出了伊歷元年及對應的朝代及帝王年號落在隋開皇年間。
可以看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應在隋大業(yè)六年之后;若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伊斯蘭政權的時間為向外傳教的開始,傳入中國的時間則在唐武德五年之后。否則,與最基本的史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