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普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nèi)被激活而引起胰腺水腫、出血、壞死,并進一步引發(fā)復雜的全身炎癥反應,其臨床表現(xiàn)以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和發(fā)熱為主。其治療主要包括胃腸減壓、抗炎、解痙、抑酶、止痛等。目前,胃腸減壓作為AP的治療措施已得到廣大研究者的認可[1],如何在臨床上找到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判斷患者病情是減輕還是加重,并以此判斷與轉(zhuǎn)歸之間的關(guān)系,目前除了相關(guān)的化驗檢查,其他尚未有研究論證。本研究通過對我科50例保守治療AP患者胃腸減壓胃液顏色的觀察,找出其與病程中相關(guān)生化指標的關(guān)聯(lián)性并進行分析,進一步闡明胃液顏色變化在AP 病程轉(zhuǎn)化過程中的護理評判思維,從而在無相關(guān)化驗檢查時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每日疾病的進展情況。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12月因AP 在我科住院保守治療的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57.64±16.48)歲。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2];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小于48h;③入院后即行胃腸減壓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因素導致的膽總管梗阻性疾病者,如膽總管結(jié)石、胰頭癌、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等;②持續(xù)胃腸減壓時間小于72h;③急性重癥胰腺炎。
1.2 方法
1.2.1 置胃管 患者入院第1次做CT 前置入胃管,在抽到胃液后再將胃管插入5cm,根據(jù)CT掃描結(jié)果、身高和體型調(diào)整入管深度[3],保持在設(shè)置的深度范圍內(nèi)(本組將胃管調(diào)整至胃體部)。采用鼻翼固定和面頰高舉平臺法雙固定胃管。給予一次性胃腸減壓器引流胃液,保持有效負壓。
1.2.2 胃液觀察 置胃管期間觀察引流胃液的量、顏色、性狀,測定pH值。胃液顏色通過國際標準通用本CMYK 色卡進行對比并做好記錄,將胃液顏色記錄為:無色、淡黃色、黃色、淺綠色、墨綠色、咖啡色,每天7:00 和19:00 從胃腸減壓器各取100ml 胃液放入量杯色卡進行對比并記錄1次,同時進行胃液pH值測定。及時傾倒引流液,妥善固定,防止患者活動或變換體位時牽拉胃管,避免意外拔管,及時更換胃管固定鼻貼。胃腸減壓期間禁食、禁水,實施口腔護理每日2次。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的變化,胃液顏色和胃液pH值變化時立即檢測患者的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血淀粉酶、脂肪酶,同時與當天化驗指標相關(guān)聯(liá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50例患者入院時胃液顏色為無色、淡黃色或淡褐色,隨著病情緩解胃液顏色逐漸加深變?yōu)辄S色、綠色、墨綠色或褐色,患者基本康復達到出院標準時,胃液顏色又恢復為無色或淡黃色。
為進一步明確其顏色變化與患者生化指標及胃液pH值的相關(guān)性,本研究根據(jù)顏色變化提取患者病程的3個時間點,分別為入院時、胃液顏色最深時及胃液顏色恢復轉(zhuǎn)淡時(多為拔除胃管時),并觀察這3個時間點的生化指標及胃液pH值。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在此3個時間點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呶敢簆H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胃液顏色變化各階段生化指標及pH值比較
AP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對疾病的轉(zhuǎn)歸目前只能通過胰腺炎相關(guān)生化指標進行判斷。本研究通過對胃液顏色變化時患者的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血淀粉酶、脂肪酶和胃液pH值進行比較,了解其相關(guān)性,從而找到一種簡單判斷AP 轉(zhuǎn)歸的方法。
患者Oddi 括約肌痙攣、水腫,引起膽胰共同開口梗阻,從而造成膽汁和胰液在膽總管和胰管淤積,并導致急性胰腺炎。此時患者胰腺自我消化,周圍滲出較多,刺激胃十二指腸,形成上腹部胃腸道麻痹,從而導致膽汁、胰液不能或少量進入十二指腸,因此我們觀察到患者胃液無色或淡黃色居多,若患者胃內(nèi)含有宿食,則引流液表現(xiàn)為淡褐色,此時患者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最高,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也高于正常。隨著AP 的恢復,患者Oddi 括約肌功能恢復通暢,而水腫的胰頭對十二指腸的壓迫和腸麻痹尚未好轉(zhuǎn),胃空腸隔斷現(xiàn)象仍未解除,此時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較前明顯好轉(zhuǎn),仍有腹脹。由于十二指腸受水腫胰腺的壓迫,部分膽汁反流入胃,從而觀察到胃液顏色逐漸加深變黃或呈綠色,此時通過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均明顯下降或接近正常。隨著進一步治療病情不斷緩解,患者腹腔滲液逐漸吸收,腸動力恢復,腹腔壓力逐漸降低,膽汁進入空腸通暢,膽汁反流減少,胃液顏色逐漸變淡,此時患者腹脹明顯好轉(zhuǎn),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血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基本恢復正常。
成年人正常情況下,每日分泌的胰液為750~1 500ml,pH值為7.8~8.4;膽汁800~1 200ml,pH值為7.4~8.0;胃液1 500~2 500ml,胃粘膜表面pH值0.9~1.5[4],胰液、膽汁具有中和胃酸作用。本研究中,我們在進行胃腸減壓引流液顏色觀察的同時,檢測了胃液pH值,經(jīng)統(tǒng)計,患者胃液pH值呈拋物線表現(xiàn),即入院時pH值最低,此時由于膽管開口的梗阻,胃中未混入反流的堿性膽汁和胰液,胃酸含量最高,隨著Oddi 括約肌功能恢復通暢后混入反流的堿性膽汁和胰液,胃液pH值逐漸升高,最后十二指腸通暢后胃腸隔斷消失,膽汁和胰液順利進入空腸,胃液pH值降低。但是胃pH值個體差異變化較大、影響因素眾多[5],如在AP 的治療過程中禁食、生長抑素應用等,對胃液的pH值均有影響。有報道在禁食狀態(tài)下, 胰液分泌占腺體最大分泌量的1%~10%[6],由于胰液分泌減少,進入胃液的堿性物質(zhì)減少,胃液酸堿度更偏向酸性。另外,生長抑素的使用能有效減少人體內(nèi)臟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壓力,同時對于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以及胃腸道動脈主干的血流量也具有明顯的抑制和降低作用[7~9],胃酸抑制也會使胃液pH值升高。本組患者在胃液顏色觀察過程中,均使用生長抑素,而患者胃液顏色在入院時、最深時與轉(zhuǎn)淡時3個時間點的胃液pH值分別為5.48±0.78、6.47±0.79 和5.96±0.78,說明胃液顏色的變化與胃液的pH值有關(guān)聯(lián),可以通過胃液顏色的變化與胃液的pH值了解AP 的轉(zhuǎn)化過程。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觀察AP患者胃腸減壓引流胃液顏色的變化,聯(lián)合臨床生化指標及胃液pH值,發(fā)現(xiàn)胃液顏色變化和AP逐漸康復之間的規(guī)律,并分析其潛在機制。護理上通過胃液顏色變化的觀察,能為疾病轉(zhuǎn)歸及進展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體現(xiàn)臨床護理的評判性思維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