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恒 李霞 趙一江 張曉艷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艾灸配合徒手淋巴引流技術用于閉合性脛腓骨骨折消腫護理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2月—2019年5月到本院骨傷科治療的閉合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共計32例,按照收住樓層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消腫,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艾灸配合徒手淋巴引流技術消腫治療。對比2組治療前后小腿腫脹程度、腫脹范圍和治療滿意度。結果?經艾灸療法配合徒手淋巴引流技術消腫治療,對照組小腿腫脹范圍明顯比觀察組大;觀察組治療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2組之間的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在閉合性脛腓骨骨折中應用艾灸療法配合徒手淋巴引流技術消腫護理方法,能夠消除肢體腫脹,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艾灸;淋巴引流;脛腓骨骨折;消腫護理;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683.4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8-0093-02
脛腓骨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骨折,占據全身骨折10%以上。在脛腓骨發(fā)生骨折之后,肢體腫脹、疼痛明顯,嚴重者會有張力性水皰的出現,如果沒有盡快解除小腿腫脹,就會對小腿靜脈回流和動脈供血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小腿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我科室將艾灸配合淋巴引流技術運用于閉合性脛腓骨骨折患者,消腫效果滿意,現將治療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2月—2019年5月到骨傷科治療的閉合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共計3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收住樓層分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對照組: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5.86±18.23)歲;觀察組: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34.98±19.57)歲。2組閉合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之間的數據資料沒有差異性存在(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護理方法,傷肢下肢支具固定,給予墊枕抬高。藥物治療:靜脈滴注20%的甘露醇125 mg,每天1次,持續(xù)3 g;或250 mg的生理鹽水加入20 mg的七葉皂苷納粉針,每天1次,持續(xù)給藥3 d。
1.2.2?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方法基礎上,應用艾灸配合徒手淋巴引流技術。(1)艾灸:將艾條燃燒放置于特定穴位上方進行熏烤,利用艾絨的藥性達到溫通氣血的作用。常用穴位包括犢鼻、足三里、三陰交等,每天1次,每穴熏烤5 min。(2)淋巴引流:是使用雙手按照淋巴回流途徑以及方向進行徒手引流,操作方法:以按壓方式打開淋巴結,時間為3~5 min,應用壓送手法加上原地畫圈方法,自下而上進行患肢淺部位置的淋巴管進行徒手引流,每天進行1次,每次40 min至60 min,7 d為1療程。
1.3?觀察指標?一療程后觀察2組治療前后小腿腫脹程度及范圍其治療滿意度。根據腫脹的程度,從輕微到嚴重可分為:0度腫脹,無腫脹;1度腫脹,較正常的皮膚腫脹,但皮紋還在;2度腫脹,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消失;3度腫脹,出現張力性水泡[1]。小腿消腫程度評定方法:根據小腿骨折部位不同選取小腿腫脹最明顯處,用標記筆做好測量部位標志,健肢選擇同一部位,用標尺法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3、7 d測量小腿周徑,先測量健側同一部位,再測量患側,治療滿意度包括消腫的程度和疼痛程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治療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應用的統(tǒng)計學版本是SPSS 23.0,2組的數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x±s)表示,t表示檢驗,(%)表示計數資料,χ2表示檢驗,P<0.05代表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小腿腫脹程度的對比?2組數據資料進行,觀察組患者小腿消腫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范圍差異性比較明顯。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2組患者小腿腫脹范圍的對比?2組數據資料進行,觀察組患者小腿消腫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范圍比,差異性比較明顯。P<0.05,具體結果見表2。
2.3?2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治療滿意度明顯比觀察組低,2組之間差異性比較明顯,符合P<0.05,具體情況見表3。
3?討論
根據臨床結果統(tǒng)計,在下肢創(chuàng)傷中,脛腓骨骨折是比較常見的,骨折發(fā)生后出現小腿腫脹的幾率加大[2]。若是小腿肢體腫脹沒有及時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容易導致骨筋膜綜合征,甚至有截肢的風險;若是小腿肢體腫脹尚未消除就通過手術治療骨折,會導致組織進一步損傷、切口難以閉合、加重感染,最終對傷口及其骨折的愈合造成不良影響[3]。在臨床上,對于骨折后出現肢體腫脹有很多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例如:脫水藥甘露醇、消腫藥物七葉皂苷納[4]。但是藥物治療效果不太明顯,所有一般用于輔助治療[4]。淋巴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是回收從血液環(huán)系統(tǒng)滲出的組織液。淋巴液內不僅有水分,還有血漿蛋白質、從組織間隙內回收的大分子、細胞成分淋巴細胞巨細胞、樹突狀細胞)、細胞因子、細菌和外來微生物。通過輸送組織中的水分和大分子來持機體細胞外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清除體內壞死細和組織碎片;清除外來微生物、送抗原、產生淋巴細胞、調節(jié)淋巴循環(huán)、擔負機體的免疫防御功能;吸收脂肪。淋巴引流能夠使靜脈血液和淋巴液快速回流,從而達到加快消除腫脹的目的[5]。艾條灸對應相應的穴位也能起到良好的消腫作用。對于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艾條灸配合淋巴引流進行治療,治療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小腿腫脹范圍比觀察組大,數據之間具有較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觀察組,2組數據資料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綜上所述,艾條灸配合淋巴引流結合消腫治療閉合性脛腓骨骨折術前肢體腫脹臨床效果比較顯著,能夠有效消除肢體腫脹,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提升患者治療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被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啟富,陳耀智,龍耀斌.徒手淋巴引流結合消腫治療閉合性小腿骨折術前肢體腫脹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6,37(7):1034-1036.
[2]陳佳佳,汪立,韓凌華,等.應用手法淋巴引流綜合消腫療法治療肢體淋巴水腫的效果觀察[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7,13(6):322-324.
[3]張啟富,陳耀智,梁天佳,等.肌內效貼治療閉合性小腿骨折術前肢體腫脹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1):67-68.
[4]黃玉宏.徒手淋巴引流結合消腫治療在閉合性小腿骨折術前肢體腫脹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32):53-54.
[5]李莉,趙紅.徒手淋巴引流技術結合肌肉效應貼布治療骨科術后肢體腫脹、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3):7-9.
(收稿日期:2020-04-10)